出道即巅峰。
今年 6 月 30 日,云知声(09678.HK)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 " 港股 AGI 第一股 "。本次全球发售 H 股约 156.1 万股,发行价为每股 205 港元,募资净额约 2.06 亿港元。
自上市以来,云知声股价一路狂飙,最高点触及 879 港元 / 股,目前回落至 550 港元 / 股附近。
近期,恒生指数公司公布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的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云知声成功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该调整已于 9 月 8 日正式生效。
据华泰证券研报分析,云知声此次顺利调入港股通,核心在于满足了市值、流动性、上市时间等一系列核心筛选标准,这一动作已率先凸显资本市场对其基本面与发展潜力的认可。
9 月 15 日,丽奥资产管理发布云知声深度研究报告,给予公司 " 买入 " 评级,目标价 915.39 港元。
云知声凭什么能飞得那么高?
站上 AGI 时代浪潮
驱动云知声发展最大的飞轮,在于把握住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时代大势。
大模型的发展经历了从 L1 阶段的通用大语言模型,再到 L2 阶段的 " 慢思考 ",如今已迈向 L3 阶段的智能体(Agent)。而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正朝着多模态、强推理的智能体方向不断演进。
云知声成立于 2012 年,是一家专注于对话式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的 AI 解决方案提供商。
作为国内首批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商业语音识别的公司之一,云知声早在 2016 年便着手自建 Atlas 人工智能计算集群,为大规模模型训练提供算力引擎。
2023 年 5 月,公司发布了参数规模达 600 亿的通用大语言模型 " 山海大模型 ",此后又拓展了检索增强生成(RAG)、智能体(Agent)、多模态融合及深度推理(类似 DeepSeek-R1)等技术能力,参数规模也扩大到千亿以上,并成功实现商业化突破。
云知声 CTO 梁家恩认为,通用人工智能(AGI)正推动着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既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伴随着诸多挑战。
他预测,在三年内(2028 年),Agent(智能体)将解决可靠性问题,进入各个行业,具备复杂任务自主分解与执行的能力,有效解决生产、生活与服务的各种实际问题,实现应用的爆发式增长。而在十年内(2035 年),AGI 将实现 " 认知架构 " 级的突破,真正成为超级智能和生产力工具,并在智能制造、科学发现等领域,如生物制药、材料设计等方面承担核心角色,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云知声以山海大模型为核心,结合多模态感知与生成、知识图谱、物联平台等智能组件打造了 " 云知大脑 ",并基于此推出了数十款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0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0.2%。其中," 山海大模型 " 相关业务实现收入 9876 万元,较去年同期的 1771.8 万元大幅增长 457.4%,占上半年总收入的近 25%,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商业化能力。
布局两大万亿赛道
目前,AI 产品及解决方案是云知声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日常生活场景和医疗场景构成公司业务的两大飞轮。
在云知声 CEO 黄伟看来,这两个赛道有共同的特点:一,都是上万亿的赛道,发展空间大;二,市场都很分散,对企业是最好的保护。
" 医疗的门槛非常高,但一旦做进去,客户很难流失,一家医院也很难和多家 AI 公司合作。"
对云知声而言,医疗业务的核心并非收入规模,而是服务顶尖医院的数量与质量(如协和、友谊医院),这些医院丰富的医学知识库如同 " 医学图书馆 ",医生高频使用产品相当于积累数万名 " 模型训练师 ",这种 " 内化知识 " 模式比直接销售更具长期价值。
当前,云知声 AI 能力正从 " 医生助手 " 升级为 " 医生导师 ":早期类似 " 学生记录、老专家看病 ",如今通过山海大模型可在诊疗中实时提醒关键问题、减少漏诊误诊。
" 虽然今天我们在 AI 医疗的规模还没有那么大,但我们做的是最有质量的部分。" 黄伟透露," 未来,医疗会成为云知声最大的利润中心。"
今年上半年,云知声日常生活业务收入 3.35 亿元;来自日常生活的客户数量 309 名,与 2024 年同期基本持平;而每名客户收入 108.4 万元,较 2024 年同期增加 20.1%。
今年上半年,医疗业务收入 0.70 亿元;来自医疗的每名客户收入为 101.3 万元,较 2024 年同期增加 116.2%。
同时,云知声还在积极拓展保险行业的医疗相关理赔审核服务,上半年签约多家新客户,保险相关收入同比大幅增加 1,386.8%。
" 亏得最健康的公司 "
云知声的第四个飞轮就是不计成本的研发投入。
在黄伟看来," 云知声虽然仍在亏损,但却是亏得最健康的公司。"
2022 年至 2024 年,云知声的年营收分别为 6 亿元、7.27 亿元、9.39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 25%,同期亏损分别达到 3.75 亿元、3.76 亿元、4.54 亿元。
连年亏损的主因归于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尤其是对 " 山海大模型 " 的投入,导致成本居高不下。
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研发投入稳定在总收入的 40% 左右,复合年增长率为 13.5%,三年分别为 2.87 亿元、2.86 亿元、3.7 亿元,占总收入的 47.8%、39.4%、39.4%。
上半年,云知声投入研发费用 1.68 亿元,占总收入的 41.5%。截至 6 月 30 日,公司研发团队由 312 名工程师构成,约占公司员工总数的 68.7%。
强大的技术实力也得到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认可。
上市前,云知声共完成 11 轮融资,总额超过 3.4 亿美元,吸引了包括启明创投、挚信资本、中网投、京东尚科等三十多家投资机构的投资。
此次上市,云知声还获得三家明星基石投资者力挺。其中,商汤认购 4370 万港元,臻一资产认购 3000 万港元,润建股份认购 2000 万港元,总额达 9550 万港元。
在分析人士看来,云知声正成功孵化一个高增长、高价值的 " 大模型业务 " 新引擎,其营收结构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并非仅仅是数字层面的增长,更是商业模式与核心价值的重塑。
" 因此,市场对其高达 600 亿港元市值的估值逻辑,并非以当前盈利状况为基础,而是基于对其未来价值的重新评估。大时代来了,云知声可能到了质变前夜。" 这位人士如是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