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 10-07
产业赋能 文化铸魂 匠心传承 兰州民企书写高质量发展“风味图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兰州,美食不仅是舌尖上的风味,更是城市跳动的脉搏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不仅孕育出牛肉拉面、酿皮、羊杂碎等极具特色的地域小吃,也成长出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甘肃和家和品牌管理、兰州爱里食品等一批扎根本土的食品民营企业。

它们以 " 产业赋能、文化铸魂、匠心传承 " 为核心路径,将地域特色转化为产业优势,分别在肉羊、百合、烘焙领域走出了独具兰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书写着从精准脱贫到乡村振兴、从传承经典到引领消费的篇章,为兰州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产业链赋能 + 模式创新

鑫源农业打造乡村振兴 " 领头羊 "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进东乡族自治县李坪村,兰州鑫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旗下的万只良种羊繁育基地早已苏醒。标准化羊舍整齐排列,自动饲喂系统轰鸣运转,一只只挂着耳标的 " 东乡贡羊 " 正悠闲嚼着科学配比的饲草。

" 东乡贡羊蛋白高、膻味低,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是帝王贡品,但因养殖分散、缺乏品牌,长期陷入好羊卖不上好价的困境。而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一只羊都成为农户的提款机。" 集团董事长尹建敏介绍道。" 公司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提供种羊、饲料、防疫、保险、回购,农户只需专心养好羊便可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五年来,企业累计向 5000 余户建档立卡户投放种羊 3.4 万只,带动 11000 多户农民稳定脱贫,东乡贡羊也成功入选 " 甘味 " 十大地方公用精品品牌,注册 " 东乡贡羊 "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拿到国家绿色食品 A 级认证,进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商超。

从草原到餐桌,鑫源并未停下脚步。2024 年,其扶贫子公司甘肃鑫聚缘贡羊食品有限公司斥资 2.3 亿元,在东乡建设年屠宰 30 万只、年产冷鲜及精深加工羊肉 4000 吨的全产业链园区,骨肽、皮肽、骨粉等高附加值功能性食品同步上线," 旅游+美食+科技+工业 " 的新业态呼之欲出,实现了产业高阶段发展的关键一跃,为我市农业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价值深挖 + 文化赋能

和家和餐饮匠心演绎百合百宴

走进和家和百合宴(铁路局店),一股清甜的百合香气扑鼻而来,抬眼望去,记者看到只只肥硕诱人的烤鸭新鲜出炉,色泽诱人,店内 270 度环形屏实时播放百合从籽芽到成熟的 9 年生长历程。

" 我们翻阅大量书籍资料,打破传统对百合清炒清蒸的烹饪方式,通过近百次试验,最终首创‘膛内 + ’工艺研制出这道菜。" 公司董事长马鸿亮介绍道," 为做好一道菜,我们组建 12 人菜品实验室,设立‘烤鸭总监’专岗,将百合打碎后分层填入鸭腹,经 3 小时果木烘烤,实现肉有花香、花吸脂香,很受市场欢迎。" 百合烤鸭上市两年累计销售 22 万只,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单品。

百合烤鸭的热卖,源于企业对食材价值的深挖。" 我们打破原有单一烹饪方式,正致力于研发 100 道百合菜品,打造菜品多元、口感丰富的‘百合宴’。" 马鸿亮说道。目前," 百合百宴 " 已完成 40 道菜品研发,推动单一食材向多元餐饮场景的延伸。

谈及百合宴的成功,马鸿亮认为文化赋能功不可没。" 我们将家宴文化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通过整合甘肃地方特色美食,打造‘一宴品一城’的餐饮体验;并在门店设立‘文化 + 体验’展示区,向消费者传递百合九年生长的生命历程与百事合意的美好寓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4 月,和家和 " 兰州百合制作技艺 " 正式列入兰州市第四批非遗名录,成为全市首家获此殊荣的餐饮企业。

如今,和家和在兰州拥有多个门店,涵盖 " 百合宴 " 与 " 淮扬菜 " 两大品类,年订购西果园百合 15 吨左右、服务客流约 400 万人次。谈及未来,马鸿亮表示,将在持续推进百道百合菜研发的基础上,深化数字化管理应用,探索 AI 技术在厨房产能分析中的落地,打造出一个集文化、科技于一体的现代本土餐饮品牌。

匠心坚守 + 标准引领

爱里食品守护城市甜蜜记忆

走进位于城关区的甘肃沃德爱礼食品产业园透明车间,记者透过透明玻璃幕墙,近距离看到了一块面包经过配料、搅拌、成形、发酵、烘烤、冷却、检验包装等一系列流程后 " 诞生 " 的全过程。

" 为了保证产品品质,我们使用来自欧洲及日本的先进生产线,生产车间达到 10 万级空气净化,并建立与甘肃省‘陇上食安’智慧监管平台直连的智能监测系统,市民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软件查看一线生产状况。" 总经理李雪松介绍道。记者注意到,通过智慧监测系统,从一颗鸡蛋到一块蛋糕的整个生产流程都实现了透明、可控、可追溯。

然而,要保证食品风味,就不仅需要先进的设备,更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精准把控制作全流程。" 我们工厂工龄在 20 年以上的工人占比 40%,我们将‘师道传承’作为重要的公司文化基因,以老带新的形式将原料管理、精准配料、食品添加剂科学配比等核心技艺与知识系统性地传递给每一位员工。" 李雪松介绍道。除了手艺传承,稳定的优质原材料供应链也是爱里食品几十年风味依旧的重要因素。" 我们精准把控原料品质,供应链覆盖全球五大洲,很多供应厂商也合作了几十年。就拿年销售 400 万条的大列巴来说,我们只选用来自新疆日照充足的葡萄干;榴莲也只采购来自马来西亚榴莲种植基地的优质榴莲,稳定的供应链能最大程度确保产品风味不变。"

从 1995 年在兰州开设第一家专卖店,到如今遍布上海、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近 600 家连锁门店,拥有 240 万兰州会员,月生产能力达到 80 万个(袋),涉及 110 个品种。爱里食品对品质的执着与对初心的坚守,让其成为陪伴几代兰州市民的 " 老朋友 ",承载着这座城市共同的味觉记忆与情感归属。

在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鑫源农业带动万余农户通过 " 东乡贡羊 " 实现脱贫致富,和家和餐饮将一朵百合打造成承载非遗技艺的百道宴席,爱里食品三十年如一日守护市民的甜蜜记忆。这些扎根于金城的民营企业,正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它们不仅守护着城市的味觉记忆,更通过产业链延伸、文化赋能和标准引领为乡村振兴、消费升级注入持续动能。在这片孕育了千年饮食文化的土地上,兰州民营企业正在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经济与社会效益共赢的崭新篇章。

本报记者 常亚金 实习生 孔 悦

来源:兰州日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标签

兰州 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 乡村振兴 甘肃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