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版《哈利 · 波特》中 " 斯内普教授 " 的唱段响彻北京街头,魔性的旋律让路人纷纷驻足围观,更让话题 " 京剧还得看斯内普 " 冲上热搜。
视频来源于抖音用户,电视剧《爱情公寓》片段
" 除您家伙事儿。"" 传统京剧《哈利波特儿》选段:大难不死的男孩。" 不久前,一位 cos 成《哈利 · 波特》中斯内普教授的男子,在北京街头唱起京剧版《哈利 · 波特》,魔性的旋律不仅让路人纷纷驻足围观,更让话题 " 京剧还得看斯内普 " 迅速冲上热搜。
曾经在情景剧《爱情公寓》中上演的用京剧唱《加勒比海盗》原本只是搞笑片段,如今却成为了真实的艺术形式。
随着娱乐多样化冲击和审美取向变化,中华传统戏剧面临严峻挑战。当年轻一代离传统戏曲越来越远,影视剧内容用传统戏剧形式演唱却备受推崇。传统艺术如何在当下求生存?这已成为亟待解答的时代课题。
影视剧被戏曲化,引发网民围观
" 哈利额头长了印记,骑着那摩托去找小哈利,如今那哈利年满十一,正好到了入学年级… " 这段京剧版《哈利 · 波特》选段在互联网上斩获近千万播放量。
弹幕网站上,网友二创的京剧版《哈利 · 波特》中," 谁想到保密人来选错,詹姆奔地府,莉莉见阎罗 " 的京韵京腔搭配西方魔幻,让人忍俊不禁。
不仅是《哈利 · 波特》,跨界混搭创作正蔚然成风。同一平台上,京韵大鼓版《指环王》、豫剧版《霍格沃兹在朝阳沟》、京剧唱段《三堂会审伽利略》等作品,巧妙地将西方经典 IP 嫁接到东方戏曲的根脉上。
这种创新不仅局限于线上,还登上了现实舞台。在南昌大学 2024 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大四学生王雨的川剧变脸表演火了。他转身间变换的不再是传统脸谱,而是哈士奇表情包、《黑神话:悟空》角色等 " 另类 " 图案,引发台下掌声雷动。
对此,网友妙评层出不穷,更有人直言:" 文化怎么传下来的您别管,反正传下来了。"
传统戏曲与时俱进,多方声音不同
传统戏曲的 " 花式破圈 " 引发了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评价褒贬不一。在戏剧学者看来,这种跨界融合并非新鲜事。东莞理工学院教授田根胜研究表明,中国现代戏剧的主流本身就是话剧这一西方舶来品。域外戏剧在现代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从 " 中国化 " 改译到 " 直译 " 的曲折过程。
20 世纪初,流行的是改译剧。田本相在《中国现代比较戏剧史》中将戏剧的改译方式分为两种:" 一是‘中国化’方法,即把原作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风俗等全部或基本上改成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另一种是‘西洋化’的方法,即‘洋人洋装’。"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曾澜认为,传统戏曲的这些创新性探索除了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令人惊艳外,戏曲编创人员自身的艺术修养、专业素养,以及将其进行创造性转换的能力,亦是戏曲跨界出圈获得 "1+1>2" 审美愉悦的必要条件。
曾澜指出,戏曲跨界超越了传统戏曲的表现方式和观演模式,表现为更加自由的个性化创作、更为开放的互动观演空间和更具多样性的审美风格。这种创新贴合了当下趋向于多元化、视觉化、娱乐化和碎片化的大众审美需求。
然而,也有专家表达了谨慎态度。梅兰芳先生曾提出的 " 移步而不换形 " 的京剧改革理念,在今天依然值得深思。
无论传播的载体和形式如何日新月异,观众对于有思想深度、情感温度、艺术高度的优秀作品的追求是永恒不变的。
形式创新值得肯定,法律风险随之而来
传统戏曲在创新之路上也伴随着法律风险。
2024 年 4 月,无锡知识产权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涉锡剧《江南雨》的著作权纠纷二审案件。上诉人余某某称,某剧院未经同意将锡剧《江南雨》改编为同名电影,也未在电影影片及宣传过程中注明改编自其戏剧剧本,构成著作权侵权。
类似的著作权纠纷在戏剧界并非个案。在沪剧《胭脂盒》改编自李碧华小说《胭脂扣》的纠纷中,原告某艺术公司诉称,被告罗某、陈某未经许可擅自将《胭脂扣》改编成了沪剧剧本《胭脂盒》并公开发表,并由被告某剧院多次公开进行了演出。
传统戏剧在创新性地演绎《哈利 · 波特》《加勒比海盗》或《甄嬛传》等影视作品时,面临着明确的法律风险,其中最为核心的是著作权问题。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将影视作品改编为戏剧形式属于对原作品的 " 改编 ",原则上必须获得原著作权人的授权。
对于传统戏曲的创新者而言,在改编现有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时,获得原作者的授权是不可逾越的法律底线。随着戏曲创新形式的多样化,知识产权意识亟待加强。
赛博时代下的传统文化如何突围
互联网上被大众叫好的哈利波特京剧版也激发大众思考:更广泛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该如何突围?
在浙江婺剧团《三打白骨精》中,无人机 " 扮演 " 孙悟空变化的 " 小蜜蜂 ",在舞台空间灵动飞舞,为经典情节平添几分科幻奇幻色彩;浙江中月婺剧团则在折子戏《虹桥赠珠》中,创新性地让机器狗穿上戏服扮演哮天犬,其倒立空翻的 " 绝技 " 瞬间抢尽风头。
藏族青年登德日正尝试用短视频传播藏文书法。通过这一方式,更多人接触到了 18 年前濒临失传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文书法 " 德昂洒智 "。最初,登德日在视频平台发布藏文书法书写过程和 30 个字母的基础教学,一个月内就吸引了 7000 多粉丝。
" 短视频 + 直播 " 正在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崭新的机遇和平台。《2025 快手非遗生态报告》显示,2024 年 5 月至 2025 年 4 月,快手非遗相关视频播放量达 1780 亿次,日均近万场直播。
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艺术的跨界融合也成为突围的新路径。为配合第 36 届上海旅游节的举办," 了不起的老祖宗——周同学的时空奇遇记 " 主题艺术秀在上海博物馆启幕。艺术秀以周杰伦官方二次元 IP 形象 " 周同学 " 为叙事线索,通过数字科技与潮流艺术语言,以上海博物馆十二件馆藏珍贵文物融合 AI 光影、全息投影、机器人互动等现代技术。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那些沉睡在博物馆里的玉器、青铜器、青花瓷与粉彩瓷器,不仅是文明的印记,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与温度。
(文章综合中国新闻网、中青网、北大法宝网、江苏长安网、中国西藏网、搜狐网等)
撰稿:张勇、吴增辉
审核:王子翼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