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如何让沉睡的乡土文化资源 " 活起来 ",转化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日前,浙东四明山腹地,余姚市四明山镇唐田村锣鼓喧天,乡情洋溢,时隔 125 年,《剡东唐氏宗谱》圆谱庆典在这里举行。这不仅是家族血脉的寻根与延续,更是 " 千万工程 " 深化下,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缩影。这场看似传统的家族仪式,却被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当地探索 "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的一次鲜活实践。
《剡东唐氏宗谱》的续修工作始于 2022 年,上一次修谱还要追溯到清光绪年间。新修成的宗谱系统梳理了唐氏家族自山西晋阳辗转迁徙,最终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 年)定居唐田的清晰脉络,详细记载了先祖在这片土地上拓荒垦殖、繁衍生息的历史足迹。
" 这是我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 修谱理事会理事长唐成波在庆典上感慨万千。他介绍,面对史料散佚、族人分布广泛等重重困难,全族上下凝心聚力,共同捐资出力,历时三载,最终使这部考证严谨、内容详实的家族典籍得以成功面世。唐成波表示,家谱不仅连接过去,更启迪未来,期望以此增强家族认同,弘扬忠孝勤俭的优良家风,激励年轻一代为家族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一部家谱,记录的不仅是血脉传承,更是一个村落共同体的文化基因与历史智慧。在唐田村党总支书记唐位波看来,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正是乡村振兴的独特资源。" 我们正积极探索‘古村 + 古道 + 红色 + 生态’的多元发展路径。" 唐位波介绍,此次圆谱庆典没有局限于传统仪式,而是巧妙融入了红色文化展览、生态徒步体验等现代元素,目的就是将深厚的家族记忆与乡土情怀,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旅游文化资源,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这部宗谱,已成为唐田村构建乡村文明共同体、激活内生动力的重要载体。
" 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基所在。唐田村的做法,为全镇挖掘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供了宝贵经验。" 余姚市四明山镇党委副书记王攀表示,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更多乡村梳理、激活自身的文化脉络,让沉睡的乡村文脉真正 " 活 " 起来,转化为推动发展、促进共富的持久力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