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身份证是出行必备。而在古代,流动人口经过关卡也需凭 " 身份证 " 放行,当时称为通关文书,上面写明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肤色、身份等,以便过关时核验。里耶出土的秦简牍中有一枚上面写有:" 故邯郸韩审里大男子吴骚,为人黄皙色隋面,长七尺三寸…… " 当时的 " 身份证 " 虽然不像今天有照片,但是有相貌说明,这可以说是人脸识别的原始形态了。
通关文书简
据记载,秦朝在要塞、渡口等重要场地设有关卡,称为 " 关津 "。出入关卡必须出示通行凭证,不同人员持用的证件不尽相同,严禁无证及持用非法证件者出入。设关卡的目的,战时为军事防御,平时控制人员往来,查验违禁物品、缉拿罪犯等。
严密的关津管理,对调节人员流动,保障物资流通,维护社会治安起着积极作用,是秦朝对人口实行有效管理的措施之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