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刷到《我家那闺女 2025》里的刘思远。
一个跟娱乐圈八竿子打不着的律师,靠着各种清醒、独立、自信的发言火出了圈,成为综艺、采访的抢手人选。
" 北京房价的上涨程度,涨不过我的赚钱能力 ",霸气侧露,她的确做到了,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北京全款买了房。
" 我愿意用生命的长度换生命的高度 ",一年有效工作时间 2500 小时,对自己够狠也够有野心,30 岁就成为知名律所合伙人,37 岁进入顶级律师排行榜第 1 梯队。
做事雷厉风行,时间管理达人,一个人干出 3 个人的工作量。
带教学员句句戳心,却满满干货,尽管被票选为《令人心动的 offer5》的 " 四大恶人之首 ",依旧深受学员和观众的喜爱。
学习能力也是超强的,清华大学法学本硕毕业,现在 38 岁的她依旧是想学啥学啥,比如开飞机,当她拉起操纵杆飞上天的时候真有种黄亦玫既视感。
如此高学历、高能量、高智商、高情商的女生,不仅长成了女生们羡慕的模样,也是妈妈们梦想的 " 别人家的孩子 "。
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养出这样的娃呀?当然没有标准答案,但刘思远的家庭里却给了我不少启发。
她出生在四线城市马鞍山,家里没钱没势没背景,能从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还能在红圈所(顶尖律所)占到主桌,父母对她的影响非常深远。
但这种托举不是经济上的,而是价值观的托举,让她一生受用,今天就带大家一起看看她普通的父母究竟做对了什么养出来了如此优秀的孩子。
丧偶式育儿,怎能不抱怨?
刘思远出生在军人家庭,妈妈钟红本来可以随军,但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她决定自己一个人在家带娃。
18 年的异地夫妻生活让育儿重担全都压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身上,妥妥的另外一种形式的 " 丧偶式育儿 "。
临产的时候,胎儿提前发动,钟红打不到车、身边也没人,自己走了半个小时才到医院,忍痛了一宿才等到交接班的医生给做紧急剖腹产手术。
小时候的思远总是病怏怏的,每个月都会生两三次病,妈妈常常深更半夜抱着她往医院跑。
最难最累最绝望的时候,两个人同时生病,心里被负面情绪笼罩的妈妈从医院的窗户往下看,很想抱着女儿一起从六楼跳下去。
育儿之路充满了苦涩与艰辛,但一次经历让思远妈妈的态度有了 180 度的转变。
母女两人在公交车上遇见了小偷,小偷不仅偷了东西,还对钟红大大出手,还是小孩子的思远奋不顾身跑过去一起抵抗,勇敢地夺过小偷手里的东西。
那次惊险之后,妈妈特别后悔自己之前的想法:" 这些(困难的生活)与女儿无关,这条路是我选的,我不能道德绑架她 "。
分清养育是自己的课题不是孩子的问题,钟红的情绪好了很多,思远才没有在一个氛围压抑的环境中长大,反而感受到了妈妈很多温暖柔软的陪伴。
高三的时候,思远的作业常常要写到半夜十二点,妈妈会雷打不动地抽出 1 个小时,用梳子给她梳头直到梳热,还会准备好水果、点心,一直等到孩子入睡自己才睡。
这种平凡却坚定温暖的守护让一个背负压力的孩子内心充满了力量。
其实刘思远并非一直都是学霸,中学期间成绩也是起起伏伏的,她个性活泼,也没有长性不喜欢反复练习。
妈妈再次快速调整好心态," 什么都略懂一点,生活更美好一点 ",就连看个综艺可能比别人看到的都多一点。
中国的父母不缺牺牲和付出,但很容易把这些变成一把枷锁,用爱的名义施行控制。
钟红却对思远说:" 你是妈妈最好的作品,但是你是你自己最好的作品,我只希望你快乐,没有要求 "。
这正是钟红作为妈妈的厉害之处,只守望不捆绑,只付出没要求。
父爱缺失,还能非常亲密?
18 年的成长关键期,刘思远的父亲刘青云大部分时间都在部队,尽管每天都有 1 个小时的电话时间,父亲的角色仍然是缺失的。
但最近刘青云作为家属参加《我家那闺女 5》,却被网友们赐名 " 人间翻译器 ",因为他很懂自家女儿。
节目嘉宾开玩笑,提到她在《令人心动的 offer5》里 " 四大恶人 " 的称号。
刘爸笑罢之后开始给女儿解释:" 思远提问题是单刀直入,你一句话讲出来,她就马上看到你的问题,直接给你指出来了,所以呢,别人就怕她。"
当女儿畅想把 40 岁生日办成那种一个人的婚礼时,刘青平没有觉得她在胡闹,更没有因为还有一个近 40 岁没嫁的女儿面露难色,着急上火,不停催婚。
他在演播室笑呵呵地看女儿对 " 婚礼 " 的设想,听她侃侃而谈 " 要把自己养成自己想嫁的人 ",开心地说:" 她如果觉得这样很幸福,我也支持。"
这不是做做样子,2 年前刘思远曾经有过一段到了谈婚论嫁的恋爱。
可是男方家长认为两个人都很强,总要有一个人做出牺牲,希望思远结婚后以家庭为重,尽管当时刘思远赚的比男方多。
这对从普通家庭一路打拼上来的刘思远来说几乎不可能,最终两人因为底层价值观的冲突分手了。
刘青平上节目才知道这件事,他并不意外:" 如果不是很大的事,思远一般不跟我们讲的。"
他很支持女儿的做法,因为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不可能让一个人做出牺牲,没有哪个强哪个弱的问题,大家都要做出牺牲。
在事业上刘爸的态度也是不干涉只支持,当初刘思远出来单干创业,刘青平帮不上什么忙,只能精神上支持:" 没有什么积蓄支撑女儿的事业,但是拥有的一切都可以给女儿,实在不行,我把房子卖掉。"
思远也很曾经好奇地问过父母:" 如果我是一个没有内驱力的普通的孩子,你们会怎么对待我呢?"
爸爸说她能做茶杯就做茶杯,能做碗就做碗,能做碟子就做碟子。
高考之前,她有段时间学不进去,夫妻两个没有勉强和催促,默默给她做了一些中专、幼师之类的发展规划,他们也做好了准备接受女儿是个普通人。
但现在女儿是女强人、女老板,跟普通女孩的节奏方式很不同,刘青云在给刘思远的手写信里又说出了很多孩子可望不可及的一句话:" 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的选择和生活方式。"
他们的家庭不是完美的,和所有普通家庭一样有缺失、有辛苦、有情绪,但是父母在能力范围内无条件的支持和守候,给足了刘思远高飞的安全感。
如今她快 40 了,在别人眼里强大严苛有野心,还能跟父亲撒娇、开玩笑,可见一斑。
清华学霸也是题海战术高手
父母很多看似跟学习无关的言行举止,其实都在暗中影响着刘思远的成长路径,她后天价值观的形成有百分之三十四十来源父母。
母亲养育她的坚毅也成为她日后克服困难、充满韧性的榜样。
她不是那种天生的学霸,觉醒的也晚,高三才意识到高考的重要性,好成绩、好业绩是靠自己死磕得来的。
数学尤其不好,高中的时候一套数列专题的卷子,她只会做其中一道大题的一半。
为此,她买了市面上所有练习题,专攻这一题型,一开始根本做不进去,只能对着答案反推,等卷子快做完时已经掌握差不多了,将近高考的时候成绩从 100 多名进入到年级前几。
大学的时候数学还是非常差,她继续采取题海战术,大量刷题,最后以 90 分高分通过巨难的微积分。
这种看似并不高明的学习方法帮她 " 高龄 " 考上长江商学院、度过初入职场的危机。
职场新人阶段要经历的焦虑、迷茫、挫败,她一个不落的经历了,而且因为开窍很慢、迟迟不能上手,师父一度想把她开掉,念在她韧性不错,才愿意再给她一些机会。
她只能多练习,同类型的文件,写到七八九十遍,才慢慢有了感觉。
勤奋之外,母亲对她没有 " 长性 " 的另眼相待,父母没有一味强调成绩,让刘思远思维很灵活。
学习不是她的唯一,她喜欢做什么就去做,高一高二因为喜欢学生会工作没少耽误学习。
大学进入高手云集的清华,她适应了一段时间,成绩有所提升但还是得接受自己学习无法拔尖的事实。
换了一种心态看反而发现,可以有更多时间投入社工,各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锻炼。
高考是一条同质化竞争路线,录取只看分数,但那之后刘思远认为都可以采用差异化竞争的策略,学会逐渐找到自己的 " 不可替代性 ",全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律师本来是一个应酬不少的职业,很多人都是靠此维护老客户,获得客源,不喜欢应酬的她凭借尖端复杂的专业能力依旧获得了不少客户。
也因为父亲不常在身边,她比同龄人过早地学会了独立。
高考投志愿阶段,别人都是父母帮忙奔走咨询,她是一个人给清华招生办打电话,问预估会不会落榜、学校能给什么资源、会经历什么样的大学生活,细致缜密的提问惊呆了学校老师。
如此优秀,在给中学学弟学妹的寄语中,她没有传授学习方法和高分经验,而是问了一个问题:" 在中学阶段,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什么?"
她认为是价值观和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帮助她走进了清华,更走上了一条能够攀越高峰的路。
▼
家庭对于孩子价值观的托举有时候比金钱更加重要。
孩子是否诚实、乐观、有责任感,也许不能决定他们能走得多高,但可以让他们更加快乐地走过一生,无论走哪条路,做成什么样子,仍然有底牌可打。
刘思远一直都知道人生有很多种路径和选择,没有标准答案,不能强迫喜欢安稳的人,不能指责闲不下来的人,不要期待别人,只去要求自己。
愿意 " 用生命的长度换高度 " 的后面,她还有一句话:" 做一个价值选择而已,你就别怨天尤人就好 "。
所谓的清醒独立、干脆果断的人,即使拿的不是清华学霸、红圈顶律的剧本,也会在其他的日子和身份里过的很好。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