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质网、凯睿赛驰咨询于 2024 年联合推出了 " 中国汽车产品质量突出贡献人物 " 推选宣传活动(以下称推选宣传活动),旨在多维度展现管理者在重新定义、持续改进产品质量过程中的创新实践,为行业提供应对质量挑战的新思路。2025 年,推选宣传活动持续开展,进一步推动行业交流与进步。本次访谈,凯睿赛驰咨询高级副总裁贾江伟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副总经理韩慧娟展开深度对话,探讨其从设计工程师到质量管理者的跨界成长之路,分享推动跨部门协同的长安质量提升流程实践,以及打造 " 云网台景 " 数字质量大脑、坚守长安汽车 " 军工品质 " 底色等探索与思考,展现长安汽车在质量提升与创新实践中的战略举措与经验启示。
凯睿赛驰咨询高级副总裁贾江伟(右)深度对话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副总经理韩慧娟(左)
韩慧娟表示,长安汽车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通过 " 四化 " 来加速提升企业的质量治理能力,解决新技术、新产业带来的新质量安全风险源。将战略顶层化,通过治理升级、技术突破与全球化协同,以客户为中心,实施全域质量管理。
三维履历塑造质量认知,从技术敬畏到全链路思维蜕变
" 质量不是冰冷的标准,而是对客户需求的精准回应,更是对生命安全的敬畏——这一认知,是我 14 年职业生涯里每一步走出来的。" 谈及质量管理理念的源头,韩慧娟的话语里满是对职业经历的珍视。她 2011 年研究生毕业即加入长安汽车,职业生涯恰好与长安汽车的转型周期高度重合,而三段关键履历,为她构建了 " 技术 - 制造 - 战略 " 三位一体的质量认知框架。
初入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时,韩慧娟的核心工作是翻译、解读国际汽车行业标准,并将其转化为产品设计阶段的技术规范。她坦言,正是这段时间的研究以及深入了解,让她建立了 " 敬畏技术、敬畏标准 " 的初心。而这份对 " 安全 " 的执着,后来成为她推动所有质量工作的核心准则。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质量部副总经理韩慧娟
2013 年,韩慧娟调任北京长安制造工厂技术处,这段经历让她跳出 " 设计端 " 的单一视角,触摸到了质量的 " 全链路真相 "。在工厂,她既要跟踪汽车从零部件组装到整车下线的全制造流程,也要对接售后端的客户抱怨,推动内部快速整改。2015 年,凭借扎实的技术与制造端经验,韩慧娟跻身长安汽车总部质量部,开始从 " 战略视角 " 重构质量管理逻辑。
而作为汽车行业不多见的女性质量管理者,韩慧娟更将 " 细腻 "" 系统思维 " 等特质转化为质量管理的独特优势。" 我常跟团队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客户一句‘车机反应慢’,可能背后是软件迭代、硬件适配的系统性问题。" 她会带领团队逐字分析用户反馈中的 " 模糊表述 ";在体系建设中,她注重流程的 " 颗粒度 ",仅跨部门协作的 QIP(长安质量提升流程)就细化了 18 个角色的职责,确保 " 每个环节有人担责、每个问题有迹可循 "。
2025 年 7 月,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正式挂牌为国资委主管的一级央企,这场组织架构的变革,不仅意味着长安汽车迎来 " 规模扩容 "(整合 6 家单位、143 家子公司、资产超 3000 亿),更对质量管理提出了 " 体系延展 "" 数据贯通 "" 标准拔高 " 的新要求。而韩慧娟作为质量部核心管理层,成为了关键推动者。
" 新央企的使命,是成为‘世界一流汽车集团’,这要求我们的质量体系不能只覆盖长安自主板块,还要拉通整个价值链——从零部件供应商到销售服务端,从国内工厂到海外事业部,必须在同一个高标准下协同。" 韩慧娟坦言。同时,她将新央企的 " 全球化使命 " 融入质量战略。中国汽车品牌要走出去,质量标准必须实现 " 本土化适配 + 全球化领先 "。韩慧娟说,未来 3 年,长安汽车计划进入百余个国家和地区,而海外质量体系将成为长安车开遍全球的核心保障。
QIP 流程打通部门墙," 云网台景 " 构建预防级质量大脑
在汽车行业的传统工作流程中," 部门墙 " 是质量管理的顽疾——研发只管设计,制造只管生产,销售只管卖车,客户抱怨往往在各部门间 " 踢皮球 "。而 QIP 正是破解这一痛点的 " 金钥匙 ";与此同时,构建了 " 云网台景 " 数字质量管理模型,更将质量管理从 " 事后整改 " 推向 " 事前预防 " 的新高度。
" 质量不是质量部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公司的事,但要让各部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必须有一套清晰的流程和机制。" 韩慧娟结合长安实际,推动发展了 QIP 流程,其核心是以客户声音为输入,以跨部门团队为抓手,实现闭环改进的目标。这套流程里,最具创新性的是 "VRT:变差减少小组 ",一个跨部门组成的团队,强调团队协作,关注用户期望,致力于解决客户反馈的质量问题,推动改进支持质量目标的达成。针对客户关注的重大质量问题,由质量部牵头,联合研发、制造、供应商等部门成立专项团队,团队成员脱离原部门日常工作,全职负责问题解决,直到客户抱怨率降至目标值以下。截至 2025 年,QIP 流程已累计解决重大质量问题 320 余项,推动长安汽车新车故障率降低 91%,36 个月里程故障率降低 76%,成为行业内跨部门质量协同的标杆案例。
" 天上一朵云,空中一张网,中间一平台,地上全场景 " 平台化产业架构
如果说 QIP 是解决问题的利器,那么 " 云网台景 " 就是 " 预防问题的大脑 "。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提升,质量风险从硬件故障转向 " 软件 BUG"" 数据安全 " 等隐性领域,传统的事后检测已无法应对。而正是针对于此," 云网台景 " 设计了四层架构体系—— " 云 " 是云端算力中心,负责全球质量数据的存储与 AI 分析;" 网 " 是全渠道数据网络,覆盖 APP 反馈、舆情监测、400 热线等 12 个客户触点;" 台 " 是业务中台,将数据转化为可执行的改进任务;" 景 " 是场景化应用,针对新能源安全、智能座舱等场景提供定制化质量方案。
" 以前我们是客户投诉了才知道有问题,现在通过云网台景,能预判问题、提前解决。" 截至 2025 年,云网台景已实现工位参数 100% 监控预警、异常问题 100% 精准拦截,长安汽车制造效率提升 20%,碳排放减少 19%。更重要的是,预防级质量管理的目标初步达成——由软件引发的质量问题占比从 35% 降至 12%。
1568 人才计划,以训战结合锻造质量核心竞争力
" 质量体系再完善,数字大脑再智能,最终还是要靠人来落地——人才是质量竞争力的根本。" 韩慧娟深知,长安汽车要在质量领域保持领先,必须有一支 " 懂技术、懂客户、懂协同 " 的专业团队,而她主导发展的 "1568 质量人才计划 ",正是为长安锻造 " 质量铁军 " 的战略布局。
"1568" 计划的目标清晰:培育 15000 名六西格玛绿带、6000 名黑带、800 名创新工程师。在韩慧娟看来,这个计划不是数字游戏,而是能力匹配——绿带要具备解决单点质量问题的能力,黑带要能牵头系统性质量改进,创新工程师则要 " 突破质量技术瓶颈 "。目前,"1568" 计划已培育 8000 名绿带、3200 名黑带、450 名创新工程师。
更具行业前瞻性的是,韩慧娟将 "1568" 计划的赋能范围拓展至产业链。" 长安的质量竞争力,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产业链协同,供应商的人才能力提升了,整个生态的质量水平才能上去。" 她牵头启动 " 产业链质量人才赋能计划 ",定期为核心供应商提供六西格玛、FMEA(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等工具培训,还派出黑带专家驻场指导项目。
长安汽车 " 五大卓越 " 质量文化
站在 2025 年的新起点,韩慧娟对汽车行业未来 3 – 5 年的质量趋势作出清晰判断:智能安全正成为质量竞争的核心,全球化差异需求考验着质量体系的韧性,而 " 软件 + 服务 " 也在重塑质量内涵。她认为,智能化带来的最大挑战是那些 " 看不见的安全 " ——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与功能安全,它们虽不如车身碰撞直观,但一旦出问题影响更为深远。OTA(远程在线升级)作为智能汽车的新能力,也成为质量管控的新难点,用户期待已从修复 BUG 转向新增功能,而 OTA 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用户体验。
在长安汽车,质量管理的理念不是追求完美,而是 " 永远比客户期待多走一步 "。韩慧娟主导提炼的 " 五大卓越 " 质量文化——产品卓越、体验卓越、软件卓越、体系卓越、能力卓越,既是对长安质量实践的总结,也是她对未来的承诺。2025 年作为新央企中国长安的 " 启航之年 ",也将成为她质量实践的 " 新起点 "。她强调:" 最好的质量,是让用户安全回家,是让中国车在全球市场赢得尊重。" 面向未来,她将与团队持续推进长安汽车质量体系的迭代升级,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进步与创新贡献独特的 " 她力量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