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中书 10-11
讲述贵阳“新印1950”的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贵阳 " 新印 1950" 在贵阳老城区宝山北路与新印厂路的交会处。原址为始建于 1950 年的贵州新华印刷厂,这里曾是贵州省书刊印刷的核心基地,机器轰鸣、油墨飘香的场景不仅是一代贵阳人的记忆,还承载了贵阳半个多世纪的工业记忆与文化印记。最新一期《城市地理》杂志讲述了这里的故事。

贵州新华印刷厂的前身是民营企业 " 时轮印刷厂 ",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由民族企业家胡问遂创办。胡问遂是中国书法大家,生于浙江绍兴书香门第,自幼便研习书法。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笔从戎,从事抗日宣传工作;也曾奔赴缅甸,参与修筑滇缅公路,后因病退回大后方贵阳休养,其间创办了时轮印刷厂,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当时的时轮印刷厂印制技艺精湛,在西南地区声名远扬。印刷厂主要承接教材、文史书籍一类的印刷业务,其中涉及抗日宣传的材料,皆免费印刷或者按成本价收费。

1950 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建设浪潮中,时轮印刷厂几经更名,最终定名为贵州新华印刷厂," 新印 " 二字自此正式嵌入城市记忆。新印厂位于贵阳市中心城区,周边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文化氛围浓厚。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印刷业逐渐式微。2020 年 4 月,由于生产线被迁至高新区沙文科技产业园,新印厂成了老城区里一道沉默的工业年轮,过往的 " 新印 " 成了而今的 " 旧印 "。而 " 旧印 " 还能重焕生机为 " 新印 " 吗?

文章写道,当 " 创新文旅新模式 " 成为城市发展关键词,印刷厂的未来在 " 城市更新 " 项目推进的鼓点中清晰起来。新印厂的改造项目采用 " 多维度打造 "" 微改造 "" 微更新 " 的改造策略,最大限度保留建筑原有结构和风貌,填补公共空间缺口、联动周边开发,让厚重历史与鲜活潮流自然交融,为沉睡多年的厂房注入新的活力。2024 年 5 月,改造后的街区命名为 " 新印 1950 Discovery",正式对外开放。

如今,老印刷厂斑驳的墙体被赋予新的生命,锈蚀的齿轮化作艺术装置。这场改造如同打开了贵州工业史的密码箱,让抗战年代的印刷精神与当代生活美学,完成了一场关于城市记忆的时空对话。

郑文丰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贵阳 贵州 抗日战争 书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