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10-11
380亿,孙正义买下ABB机器人业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一笔超级并购诞生。

事情想必大家已看到——瑞士 ABB 集团日前宣布以 53.75 亿美元(约 383 亿人民币)估值,将其机器人业务单元整体剥离给软银集团,该交易预计在 2026 年中后期完成。

这被看作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的 " 地震级 " 交易。ABB 机器人业务是全球工业机器人 " 四大家族 " 之一,底蕴深厚,今年上半年曾谋求独立 IPO,不料如今高价卖给了孙正义。

至此,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被重塑。硝烟再起,大家都在争夺短暂的窗口期。

全球机器人霸主,被卖了

根据相关协议,ABB 将先把机器人事业部注入一家新设控股公司,接着再由软银集团以 " 全现金 " 方式收购该公司 100% 股权。

交割后,软银集团一举接手 ABB 机器人业务的 7000 人工程师团队、50 万台存量装机与全球服务网络和全部知识产权。2024 年,ABB 机器人业务年收入 23 亿美元,占集团总营收的 7%。

ABB 则看起来 " 稳赚 "。公告显示,此次交易金额约 53 亿美元,扣除与本次剥离相关的约 2 亿美元成本及 4-5 亿美元的税费支出后,ABB 预计净落袋约 47 亿美元,并预计将产生约 24 亿美元(约 171 亿元)的非运营性税前账面收益。

至此,原定的机器人业务分拆上市计划告吹。

今年 4 月,ABB 发布公告称拟分拆机器人业务,并计划在 2026 年二季度上市。但局面很快起了变化——进入 9 月,软银开始与 ABB 集团就收购事宜进行谈判,双方董事会很快批准并签署 SPA,交易进入了监管审批阶段。

对于放弃 IPO,ABB 首席执行官马腾 · 维罗德(Morten Wierod)说得直白:" 考虑到软银交易能立即提供资金,最终改为出售方案。"

更何况当初官宣独立上市时,瑞士投行曾预计分拆后的机器人业务估值不足 40 亿美元,相比之下,软银给出的 53 亿美元称得上 " 天价 "。

事实上,ABB 加速剥离机器人业务也算松了一口气。

ABB 的机器人基因可追溯至 1974 年,当时瑞典 ASEA 推出全球首台全电控工业机器人,1988 年 ASEA 与瑞士布朗勃法瑞合并成立 ABB,机器人业务是核心板块之一。巅峰时期,ABB 的机器人业务与发那科、安川电机、库卡并称全球工业机器人 " 四大家族 "。

但如今传统机器人市场竞争愈发激烈,2024 年 ABB 机器人业务利润同比下滑 39%。维罗德公开表示:" 我们一直强调,机器人市场波动性非常大。这个市场与 ABB 目前专注于电气化和自动化的其他业务略有不同。" 换言之,机器人业务板块与其他核心业务协同性不足,也是他们挥刀的原因之一。

此次调整后,ABB 将精简为电气、过程自动化、运动控制三大业务领域。尽管有人质疑这是 " 过早放弃了下一次工业革命的门票 ",但无论如何,当机器人业务不再是 ABB 未来发展的核心,一个时代结束了。

孙正义的野心

孙正义为何出手买下?

这是对未来 10 年技术演进方向的押注。对于此次收购,他表示通过与 ABB 机器人的联合,将会整合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人才,从而将人工超级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推动一场引领人类前进的颠覆性革命。

孙正义在多个场合提到 " 人工超级智能(ASI)" 概念,认为 ASI 将比人类聪明 1 万倍,并将在 10 年内实现。他也为此提出一个新的战略目标——让软银成为全球第一的 ASI 平台提供者。

在这个愿景中,机器人是 ASI 进入物理世界的重要载体。

因此不难理解,孙正义正是看中了 ABB 机器人业务在 AI 时代的接口价值,可以打造 ASI 的理想物理载体和实体应用平台。同时,ABB 机器人的加入,将填补软银在工业场景应用的关键空白。

继数据中心、半导体之后,机器人是软银又一重点投资领域。在此之前,软银已有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 SoftBank Robotics,投资了协作机器人思灵机器人、节卡机器人、仓储自动化 Berkshire Grey、行业移动机器人优艾智合、擎朗智能、机器人 AI 软件 Skild AI 等。

就在今年 1 月的董事会上,软银集团决定成立中间控股公司 " 机器人控股 ",以整合集团持有的机器人相关投资企业——如今这些投资组合将与 ABB 的机器人平台、专业能力及其现有本地化布局形成互补,推动机器人从传统的自动化工具向具备感知、学习能力的智能体进化。

" 软银集团的下一个前沿领域是物理 AI。"孙正义在声明中强调。与纯软件算法不同,物理 AI 强调人工智能在现实世界中的具身化应用,这正是工业机器人的强项。当具备物理形态的机器人搭载 AI,所有产业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今年 7 月,英伟达 CEO 黄仁勋也在公开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个浪潮是物理 AI。而在英伟达官网中,关于物理 AI 的概念被清晰阐释——物理 AI 让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智慧空间等自主系统,能够在现实(物理)世界中实现感知、理解并执行复杂动作。

正如黄仁勋所说,这将是继感知 AI、生成式 AI 和代理式 AI 之后的第四代人工智能革命。

机器人产业新纪元

软银的收购,为这场竞赛按下了加速键。

随着 AI 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或许,传统的工业机器人 " 四大家族 " 格局将就此成为历史。就在孙正义出手之前,英伟达更早一步与安川电机展开合作——每一家传统的工业自动化企业,都在重新思考自己在 AI 时代的定位。

10 月 4 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 X 上发布一段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与一位人类武术教练进行功夫对练的视频,并回应:所有动作均基于其自身的 AI 系统实时判断完成,而非遥控。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的目标是在 2026 年实现 Optimus 的量产,首要应用场景就是制造业与工业生产。

" 工业自动化的游戏规则已经改变,所有玩家都会重新洗牌。"

回过头来看,对于中国机器人企业和制造业而言,这即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目前本土企业市场份额已经突破 50%。国际巨头开始调整策略,一定程度上能够加速推动本土企业的国产替代和自主创新。ABB 很早就进入中国,随着与软银的结合推出新的解决方案,最终也将提升中国工厂的自动化水平,惠及中国制造业。

不过,这也加重了竞争压力。无论是已经被美的集团收购的库卡,还是本土企业埃斯顿、新时达、埃夫特、新松机器人等,无一不在面对一个巨无霸竞争对手。特别是在中国企业出海的关键时期,遭遇这样一个拥有全球渠道的庞然大物,将使海外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竞争不再是硬件性能的比拼,而是生态系统和 AI 能力的较量。正如曾有分析指出,智能化转型的窗口期可能只有 5-10 年,如此,谁能率先掌握物理 AI 技术,谁就能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据主动。

这场刚刚开始的革命,将决定今后几十年全球制造业的格局。

没人能真正预测未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机器人行业的颠覆性变革中,中国企业必将占据重要一席。

本文来源投资界,作者:杨继云,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10/555706.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abb 软银集团 软银 瑞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