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昨天
云迹科技IPO在即:阿里、腾讯联手下注,服务机器人长出“AI大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经济观察报记者 周悦

在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云迹科技 ")的办公区,每位员工的工位前都有机器人停靠点。只需一条手机指令,轮式结构的复合多态机器人便会从走廊尽头缓缓驶来,穿过人群,停靠在桌前,准确送达文件、饮品或工具。

这些机器人并非用来展示 " 高科技感 ",而是工程师日常测试调度系统的重要载体。整层办公区被视为真实服务场景的演练场,上百台机器人每天在工位巡逻穿梭,路线规划、速度调整、避障反应与指令响应,全部成为技术团队反复调校的数据样本。

这家成立于 2014 年的机器人公司,如今不止于研发硬件,更在于要构建一整套智能服务系统。他们自主研发的调度平台 HDOS(HospitalityDigitalOperationSystem,AI 智能体应用系统),就像一个 " 数字管家 ",帮助服务型机器人更聪明地工作,融入酒店、医院等复杂的三维立体空间。

10 月 8 日,云迹科技(2670.HK)正式启动港股招股程序,计划于 10 月 16 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云迹科技是继晶泰科技(2228.HK)、黑芝麻智能(2533.HK)、越疆科技(2432.HK)之后,第 4 家以 18C 章上市的 " 特专科技公司 " ——这条通道专为尚未盈利、但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企业所设。

截至 10 月 9 日,云迹科技在港股的 IPO 中,公开发售部分集资 3298 万港元,投资者通过融资认购的总金额达 1336 倍。此前,云迹科技曾完成 8 轮融资,背后汇聚了阿里巴巴、联想创投、腾讯、启明创投、携程、沸点资本等明星投资方。

让机器人的头脑和四肢一样发达

如今,机器人在酒店里送水、送快递、送外卖,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在大多数场景中,它们依然运行在预设轨道上,路线和流程固定,一旦遇到任务冲突、设备空闲不均或临时加单,就容易 " 卡壳 "。

效率问题往往受限于系统能力 , 云迹科技正试图打破这种限制。

在云迹科技的研发中心,经济观察报记者看到了一幕多工种运转的现场:几台机器人正来回穿梭,有的在不同工位之间运送打印机及文件,有的正在清扫地面,还有一些静静停在角落,等待更换任务模块。员工在线上商城下单咖啡、面包等食品,机器人立刻接单并配送至工位。中央调度大屏实时显示着所有机器人设备的位置、任务状态与电量分布,系统会根据路径拥堵、能耗均衡、任务优先级等因素,自动分配调度。

图说:云迹科技办公区 24 小时服务智能体(周悦 / 摄)

承担这些工作的是云迹科技自主研发的 UP 系列机器人。它们采用模块化结构,支持快速更换任务组件——上午送文件、下午清扫、晚上巡检,一台设备即可实现多岗轮转。这种设计类似乐高积木:底盘通用,只需几分钟更换上方的功能仓,机器人就能从送水员变身清洁工或引导员,无需整机更换或重复部署。

云迹科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一台机器人干多种活,意味着投入成本可以在多个服务环节中摊平,减少闲置时间,也降低了客户的使用门槛。对于任务多样、空间复杂的酒店和写字楼来说,这种灵活性尤其关键。

如果说 UP 系列是服务场景中发达的四肢,可以触达每一个角落,那么承担统筹调度的 " 大脑 " 则是云迹科技自主搭建的 HDOS 系统。它负责在任务请求发生时,综合判断优先级、电梯使用频次与设备能耗,几秒内完成任务分配,无需人工干预。

目前,云迹科技的智能体应用包含两个主要组成部分:HDOS,一个智能服务中枢加上多个助手模块。比如,流程管理专家模块可追踪任务状态;运营助手负责实时分析运营数据,生成优化建议;数字礼宾能通过语音回答快递、导航等问题;YJ-Platform 则是一个将 HDOS 集成到客户现有工作流程中的平台。

这背后的创始人是云迹科技董事长、总裁支涛——一位深耕机器人行业十余年的连续创业者。她提出 "AIAgent+ 机器人本体 " 的产品思路,也就是 " 离身智能 + 具身智能 ",带领团队构建出一整套能真正融入日常运营节奏的系统,让机器人不仅能完成任务,还能理解场景、灵活协作。在她看来,服务机器人的关键是应对现实中复杂多变的运营需求。基于这一理念,云迹科技持续加码调度系统与智能体平台的建设。

截至目前,支涛及团队拥有 550 余项授权专利,另有 600 余项在审,覆盖环境感知、运动控制、多模态交互等关键领域,曾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技术发明奖。

从量价博弈走向 " 订阅 + 出海 " 双轨

招股书显示,云迹科技的服务机器人已落地全球超 3.4 万家酒店、150 多家医院,以及工厂、公寓与写字楼等场景,其中酒店场景仍是其核心阵地。2024 年,单日在线运行的机器人设备最高达 3.6 万台,当年累计完成约 5 亿次服务,仅 12 月的指令执行量就突破 186 亿次。据市场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云迹科技以 6.3% 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国机器人服务智能体市场第一,在酒店场景中市占率达 13.9%。

在业务模式上,除硬件销售,云迹科技也在探索 "RobotasaService"(RaaS)路线。云迹科技主营业务由两大板块构成:一是机器人本体与功能模块的销售;二是围绕调度平台、系统服务的 AI 数字化订阅服务。2022 年至 2024 年,其营收从 1.61 亿元增长至 2.49 亿元,3 年复合增长率为 23.2%。同期,经调整净亏损从 2.34 亿元缩减至 0.27 亿元。

这种转型也体现在产品结构与价格策略上。最早推出的 " 润 " 系列是云迹科技打入酒店市场的开路先锋。但随着产品更新迭代,该系列逐步停产,2022 年至 2024 年间," 润 " 系列销量从 2881 台下降至 1255 台,均价也从 2.32 万元降至 1.31 万元。

其后推出的 " 格格 " 系列展现出更强的市场适应性,2024 年销量达到 6358 台,同比增长 68.3%,但单台售价也从 2.68 万元下调至 2.09 万元。招股书解释,这一降价是主动让利,意在降低客户门槛、加快多场景渗透速度,扩大覆盖范围。

2023 年 10 月,云迹科技推出第三代 UP 系列机器人,主要面向需要同时完成多项任务的企业客户,如酒店、写字楼或医院等。这一系列机器人采用 " 模块化设计 ",支持功能快速更换。客户可以先以较低价格租用或购买设备,再按月订阅云迹科技的调度系统和远程支持等服务,从卖高价硬件转向产品与订阅服务结合的模式。

图说:云迹科技 UP 系列机器人(受访者供图)

在商业模式层面,云迹科技也从机器人销售逐步转向 " 订阅型 + 服务型 " 企业。过去 3 年,云迹科技 " 租赁 + 订阅 " 业务的毛利有所提升,其中 AI 调度平台与支持服务毛利率优势尤为明显——收入增长远超成本增长,是其盈利结构优化的核心动力之一。AI 数字化系统应用业务在 2022 年至 2024 年三年间的复合增长率达 45.5%,2025 年前 5 个月,智能体应用收入的同比增速达 194%。

价格下调已成为整个服务机器人行业的趋势。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中国服务型机器人的平均售价已由 2021 年的 2 万— 4 万元,下降至 2023 年的 1.7 万— 3.4 万元,原材料价格下降、行业竞争加剧、资本推动放量与场景标准化进程,都是驱动成本下降的关键因素。

2022 至 2024 年,云迹科技的研发支出分别为 6780 万元、6940 万元和 5740 万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 42%、47.8% 和 23.4%,2025 年前 5 个月仍达 28.2%。

首次公开募股,云迹科技计划发行 690 万股 H 股,当中 6 成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包括发展多模态大模型、改进机器人算法模型及技术、研发主要机器人部件等,并计划建立研发中心。另预留约 3 成用于提高中国境内外商业化能力,拓展与医疗机构、工厂及商业楼宇场景的潜在客户。

在内地酒店与楼宇等重点场景逐步饱和的背景下," 出海 " 已成为机器人企业突围的关键方向。

借助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The Cradle 出海服务中心 " 的支持,云迹科技是首批落地香港的 3 家科创企业之一,并设立子公司 SkyTreadTech,开展国际化试点。在香港,云迹科技与粤海酒店集团合作部署 " 格格 " 二代机器人,以双仓设计应对高频配送场景;在澳门新濠酒店,升级为 UP 系列,探索夜间清扫与白天配送的分时复用模式,提升单机利用效率。

除产品交付外,云迹科技还在香港建立研发中心,整合算法优化、本地制造、供应链响应等资源,强化从技术、制造到应用一体化协同能力。同时,HDOS 操作系统也持续优化语言适配,支持粤语、普通话、英语、日语、韩语等,满足跨国酒店等复杂场景的多语言交互需求,体现出初步的标准化输出能力。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腾讯 ai ipo 融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