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10 月 13 日报道,徐娇重启汉服品牌 " 不娇造 " 推出的一款定价 1850 元的定制马面裙的材质,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宣传中一口一个 " 绫罗绸缎 "" 花罗 " 等传统高端面料术语,可商品详情页里却明晃晃标注着 "100% 聚酯纤维 " ——说白了,就是化纤。这波操作被网友调侃 " 用化纤的价格卖非遗的情怀 ",直接把 " 虚假宣传 " 和定价虚高两大争议推上风口浪尖。
传统认知里," 花罗 " 可是真丝类的高端面料,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化纤成本低廉,市场同类定制化纤马面裙价格普遍在 800-1200 元区间。1850 元的定价,让不少汉服爱好者直呼 " 割韭菜 " —— " 说好的绫罗绸缎,怎么成了聚酯纤维?"
面对质疑,徐娇火速回应,核心就一句话:" 罗 " 是一种织法,不是材质。她解释,这次使用的 " 罗 " 是特别定制的现代版本,复原的是传统 " 三经绞罗 " 织法,用化纤基底保留绞罗的透气质感和肌理,同时解决了真丝难打理的问题,还能直接机洗。她还强调,国外不少大牌(从运动品牌到奢侈品)都在用类似织法,但很多人不知道这工艺其实源自中国," 我们想把它带回现代生活 "。
至于定价,品牌方也列出了成本明细:" 一人一版 " 独立制版、手工缝制、暗缝翘边、纯铜镀真金扣子等细节工艺,都推高了成本。同时,品牌也提供了 580 元左右的通用尺码款,试图覆盖不同消费群体。而争议中一个关键细节是:商品详情页确实明确标注了 "100% 聚酯纤维 ",并未隐瞒材质信息。
但这仍难平息网友的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用现代材料复原传统织法是创新," 总比真丝买来供着强 ";反对者则吐槽:" 织法没错,但宣传别打擦边球 "" 拿‘绫罗绸缎’当噱头,就是误导!" 更有业内人士指出,传统工艺现代化是趋势,但品牌需要更清晰的沟通——既然材质是化纤,宣传就该强调 " 仿罗织工艺 ",而非泛泛引用 " 花罗 " 这类容易引发材质联想的传统术语。
其实,这场争议背后,是传统服饰现代化进程中一直存在的矛盾:如何平衡文化传承与商业落地?徐娇的尝试或许方向没错,但踩中的,正是消费者对 " 术语包装 " 和 " 价值认知 " 的敏感神经。
说到底,马面裙的 " 材质罗生门 " 不只是一场关于面料的争论,更是对传统工艺现代转化、品牌诚信与消费透明度的三重考验。当越来越多的品牌想用 " 国风 " 讲故事时,别忘了——消费者想要的,不是披着古风外衣的营销话术,而是经得起推敲的诚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