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潜atom 昨天
光鲜业绩藏隐忧,东鹏特饮欲借港交所“突袭”红牛大本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本文系深潜 atom 第 963 篇原创作品

"

消费者不再为 " 便宜 " 买单,

东鹏还剩下什么?

"

孟烦了丨作者

深潜 atom 工作室丨编辑

2025 年,中国饮品市场依旧热闹非凡。2 月,古茗成功敲响港交所的钟声,拉开了国内饮品的上市之路;随后,蜜雪冰城在 3 月 3 日成功 IPO;4 月,霸王茶姬推开纳斯达克大门,成为 " 新茶饮美股第一股 ";5 月 8 日,沪上阿姨成为第六家上市的新茶饮公司。

反观中国功能饮料市场份额第一,且已经在 A 股上市多年的东鹏饮料,港股之路并未一帆风顺,4 月递交的招股书,因为超时而失效,且曾被证监会要求补充众多资料。10 月 9 日,东鹏饮料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

港交所对于东鹏饮料十分重要,不但缓解现有财务和股市上的压力,更有望加速其成为东南亚的 " 第二品牌 " 的进程。

东鹏特饮光鲜业绩下呈现隐忧

东鹏饮料成立时间要追溯到 1994 年,和几乎同期成立的加多宝和农夫山泉不同的是,东鹏饮料的市场受限严重。直到 2009 年,东鹏饮料推出 PET 塑料瓶装东鹏特饮,主打 " 加量不加价 ",直接挑战当时红牛主导的金属罐高端格局

东鹏饮料通过亚运会顶级赞助商 + 央视 " 中国好礼 " 身份,完成从 " 低价替代者 " 到民族品牌代表的形象升级;同时签约韩红、于适等国民级代言人,将品牌与体育、音乐、公益等正能量场景深度绑定,实现情感溢价。

精准切中价格敏感型蓝领人群,并迅速在下沉市场建立认知,完成从 0 到 1 的原始积累的东鹏饮料,凭借 "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 的广告语,让其在全国范围内覆盖 200 万 + 终端的经销网络。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东鹏特饮华北地区收入同比增幅达 73%,东鹏饮料正在逐步打破地域限制。

东鹏饮料狂奔的路上,离不开资本的助力。天眼查数据显示,在 2009 年改变经营策略后,在 2011 年和 2017 年先后完成了两轮融资,并且在 2021 年成功在上交所主板完成上市。

2024 年底,东鹏饮料货币资金 56.53 亿元、一年以上大额存单、定存组成的债券投资 36.73 亿元、一年以内的银行理财产生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为 48.97 亿元,合计高达 142.23 亿元。并且计划在 2025 年用不超过 110 亿元,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

2025 年上半年,东鹏饮料营业收入 107.37 亿元,同比增长 36.38%;利润总额 30.02 亿元,同比增长 40.13%;营业利润 30.07 亿元,同比增长 39.86%,连续 3 年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大幅度增长;此外,2025 年上半年,东鹏饮料的毛利率更是再提升近 0.3 个百分点达到 45.15%,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截至 2025 年上半年,东鹏饮料的总资产 229.15 亿元,同比增长 22.89%;总负债 141.76 亿元,同比增长 22.40%;净资产 87.39 亿元,较年初增长 13.63%;资产负债率 61.86%,同比下滑 0.40%。债务方面,东鹏饮料流动负债总额 137.03 亿元,同比增长 22.81%;其中,短期借款 61.28 亿元,同比增加 7.69%;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 13.82 亿元,同比增长 14.33%。

与此同时,东鹏饮料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17.40 亿元,同比减少 23.25%;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12.26 亿元,同比收窄 52.63%;筹资现金流净额 -17.88 亿元,同比扩大 196.96%。期末现金及等价物余额 20.60 亿元,同比减少 53.34%。

以高质价比击穿市场,再以渠道密集型锁定用户,最后通过多品牌矩阵实现从 " 能量饮料公司 " 到 " 国民饮料集团 " 的跨越。但 2025 年,东鹏饮料的部分财务数据已经开始出现颓势。

单一结构后遗症,股东 " 用脚投票 "

东鹏饮料经营现金流净额的减少,似乎也透露出东鹏饮料的一个巨大的隐忧——产品结构单一化

尼尔森数据显示,2024 年东鹏特饮在国内能量饮料市场的销售量占比高达 47.9%。2019-2024 年行业复合增长率达 8.3%,中国能量饮料市场增幅远远落后于东鹏特饮的增速,如此下去东鹏特饮正在遭遇市场天花板。

2025 年 7 月 29 日,国家卫健委将能量饮料纳入 " 特殊用途饮料 " 监管试点,要求标注 " 每日限量 " 警示,并禁止 18 岁以下人群食用含特定成分的产品。在 Z 世代 " 无糖即正义 " 的消费观下,东鹏特饮的高糖策略和监管严重冲突下,东鹏饮料或将面临配方重构成本与消费者流失的双重打击。

在品类研发上,2023 年起,东鹏启动 "1+6 多品类战略 ",以能量饮料为基本盘,快速孵化电解质水 " 补水啦 "、果茶 " 果之茶 "、咖啡 " 东鹏大咖 " 等新品。2025 年上半年," 补水啦 " 营收 14.93 亿元(追平 2024 全年),营收占比升至 13.91%,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显著降低对东鹏特饮单一依赖。不过问题在于," 补水啦 " 营收依然主要依靠现有渠道,并未打开新人群。

2022 年到 2024 年,东鹏饮料的研发费用分别为 0.44 亿元、0.54 亿元和 0.63 亿元,过少的研发投入不利于东鹏饮料打造重量级新品

为了维持现有渠道和销售,东鹏饮料不得不长期投入大量销售费用。2022 年到 2024 年,东鹏饮料的销售费用分别为 14.49 亿元、19.56 亿元和 26.81 亿元,2024 年销售费用增速高达 37.07%;2025 年上半年,销售费用高达 16.82 亿元,同比增长 37.31%,已经超过营收增速。

近年来,大额盈利的东鹏饮料保持规模分红,上市后累计派息超过 50 亿元,2025 年上半年又派发 13 亿元中期股息。一旦流动性收紧," 高分红 + 高负债 " 组合,可能触发债务螺旋。

与此同时,随着大额分红而来的却是股东加速离场。根据南方新消费报道,自东鹏饮料股票自 2022 年解禁后,其股东累计减持超过 50 亿元,第二大股东君正投资套现逾 40 亿元。2025 年清仓意图明显,在一季度和六月底连续抛售后,持股比例仅剩 1%;此外,2025 年 5 月鲲鹏投资一次减持即套现 19 亿元。这种 " 业绩新高→股东精准撤离 " 的反差,值得关注。

东鹏饮料用极致性价比征服了蓝领市场,却也因此被贴上低价、高糖、土味的标签;用渠道密集型建立了壁垒,却也因此陷入终端吞噬利润的泥潭;用单一大单品实现了规模神话,却也因此让股东、消费者同时成为潜在的 " 做空者 "。

港交所助力东鹏饮料出海,能否成功替代红牛?

股东大规模离场,东鹏饮料需要提振股民信心,在港交所上市便是重要的一步

2022 年以来,我国监管层积极支持优质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证监会在 2024 年明确表示欢迎 A 股上市公司到香港上市,港交所也相应优化审批流程,为 "A+H" 模式开设 " 绿色通道 "。通过 H 股上市引入国际投资者,以较 A 股折价的方式发行新股,有助于未来大股东在更大市场上实现减持变现,同时减少对 A 股股价的冲击。

尽管东鹏饮料账面现金较为充裕,但 2024 年末 H1 公司短期借款激增至 61.28 亿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 61.86%,存在 " 大存大贷 " 现象。若能通过 H 股再融资补充权益资本,可改善债务结构,降低财务费用,有利于公司长远稳健发展。

东鹏饮料此次冲刺港交所,表面是融资,实质是 " 以资本换时间 ",试图用港股平台把 " 出海故事 " 讲成第二增长曲线

早在 2021 年,东鹏饮料就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开始探索海外上次航,此后成立海外事业部。东鹏饮料曾发公告表示,拟于印尼投资至多两亿美元设立分公司进行软饮料的生产与贸易。东鹏饮料此次赴港 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海外市场业务,加强数字化建设,增强产品开发能力等,以支持公司的持续发展。

港股作为国际资本市场,能为东鹏品牌走向海外赋能。东鹏饮料希望借助香港平台吸引全球投资者,提升品牌认知度,为日后进军东南亚等海外市场铺路。其竞品红牛、Monster 等皆通过国际化做大做强,赴港上市是东鹏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步。

2016 年华彬红牛与泰国天丝的商标纠纷导致渠道收缩,东鹏饮料趁机抢占市场份额。尽管红牛在泰国等传统市场占据主导,但东鹏通过低价策略在下沉市场形成差异化优势‌。东鹏饮料需要一场闪电战,在红牛母公司天丝集团启动反击前,通过低价快速占领市场。

红牛在泰国、奥地利两大总部拥有功能性配方专利集群,且通过 F1、极限运动、电竞全球赛事绑定 " 挑战极限 " 心智 30 年,一旦变成拉锯战,东鹏特饮 " 替代红牛 " 仍是小概率事件。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红牛 东鹏 东鹏特饮 港交所 招股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