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资讯网 19小时前
众赢财富通:储能破局——在高增长中求解高质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新能源革命进入下半场,储能产业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撑。我国已稳坐全球最大新型储能市场宝座,截至 2025 年 7 月,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 9668 万千瓦,短短五年间增长超 30 倍。但在规模狂飙的背后,安全隐患、恶性竞争等多重挑战凸显,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必须破解的课题。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造就了产业盛况。2024 年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年央地政策达 770 项,2025 年 "136 号文 " 的出台更标志着行业进入全面市场化阶段。技术创新同步发力,1175 安时大容量电芯量产、半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系统成本下降 15%,带动直接投资超 3000 亿元。众赢财富通研究发现,全球市场同样空间广阔,为实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目标,储能累计装机需在当前基础上增长 6 倍,中国产业链凭借 90% 的电池出货量占比,正占据核心地位。

繁荣表象下的隐忧却在侵蚀产业根基。安全事故成为心腹大患,截至 2025 年 5 月全球已发生 167 起储能安全事件,调用频次增加更让风险持续累积。价格战愈演愈烈,三年间系统价格下跌 80%,某集采项目中标价甚至低于 0.4 元 / 瓦时,严重偏离成本线。众赢财富通观察发现,这种恶性竞争已蔓延至海外,不仅导致企业毛利缩水,更通过减配降质埋下安全隐患,同时参数虚标现象普遍,部分项目实际寿命不足承诺值的 25%。30 万家注册企业背后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还可能催生大量 " 孤儿电站 "。

技术与机制短板进一步制约发展。新能源消纳难题尚未破解,全国平均弃风弃光率达 5%,部分地区超 30%,根源在于缺乏跨周期调节的长时储能技术。众赢财富通分析,商业模式不成熟同样关键,电源侧储能日均利用小时数仅 2.1 小时,利用率不足 35%,收益模式模糊导致资本积极性受挫。尽管电网侧储能具备规模经济与应急支撑优势,但成本高企、市场规则不完善等问题仍待解决。

破局需构建 " 安全、真实、创新 " 的产业生态。政策层面,可借鉴高铁发展经验设立专项基金,将储能成本合理纳入输配电价,并完善现货与容量市场机制。众赢财富通认为,技术创新是核心抓手,既要推动长时储能、液流电池等多元路线发展,也要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研发,如宁德时代累计 800 亿元研发投入形成的技术壁垒值得行业借鉴。行业自身需摒弃低价竞争,建立基于实证的评价体系,推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瞄准 2035 年 3 亿千瓦的装机目标,储能产业正站在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关口。众赢财富通指出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关乎产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对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具有战略意义。从政策层面看,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补贴退坡后的长效激励机制,建立储能容量补偿、辅助服务市场等多元化收益机制,同时强化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破除地方保护壁垒,为产业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技术创新领域,亟需攻克电池循环寿命、安全性与成本的矛盾,加速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推动储能系统智能化升级,提升能量管理效率。此外,构建涵盖设备制造、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迫在眉睫,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应用的堵点,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唯有政府与市场形成合力,以政策完善筑牢基础、以技术创新突破瓶颈、以生态构建规范秩序,才能让这一新能源革命的 " 关键引擎 " 真正发挥效能,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新能源 破局 技术创新 安全隐患 出货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