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12小时前
山姆配送的电瓶车“杂技”,演不出真正的商业文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每经评论员 孙宇婷

近日,关于山姆会员店配送员电瓶车挂满如山货物的照片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画面中,配送员小小的电瓶车被大箱货物层层包围,其景象与其说是配送,不如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 " 马路杂技 "。

这辆摇摇晃晃的电瓶车,映照出在追求极致效率与低成本的新零售时代,一线劳动者所承受的具象化压力。

面对舆论关切,山姆将问题引向 " 合作的第三方物流平台 ",而平台方的回应则道出了核心—— " 骑手工具多为自备 ",并承诺 " 后续优化 "。

山姆主打大容量、家庭式采购,其商品体积与重量远非普通外卖可比。将如此重担完全寄托于员工自备、本为轻量级配送设计的电瓶车,本身就是一种错配。

更深一层看,这暴露出平台经济中 " 算法 " 与 " 人情 " 的断裂。精密的算法可以计算出最短路径、最优派单,却计算不到大量货物捆绑的艰辛,计算不到电瓶车因超载而增加的风险,更计算不到配送员在小区里徒步寻找楼栋甚至需要爬楼时,因货物沉重而付出的额外体力。

当系统只关注 " 准时率 " 和 " 完成单量 " 这些冰冷的数据时,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与尊严,便在这些数据的缝隙中被悄然抹去。

当企业享受着规模化采购带来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为何在配送这 " 最后一公里 " 的关键环节却吝于投入,让劳动者以最原始的方式负重前行?

山姆和平台的回应,暴露出双方均将配送员看作是独立的 " 接活方 ",而不是需要支持的 " 伙伴 "。既然是 " 接活 ",那用什么车、怎么送货就成了配送员自己的事。

尽管各方声音反映出问题的复杂性,但笔者认为,企业的责任无可推诿。

因此," 后续考虑优化 " 的承诺,不应只是一次公共危机后的公关话术,而应是系统性的升级与担当。笔者建议,企业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其一,工具赋能。针对商品体积、重量较大的特点,投入研发或采购专用的、安全的配送车辆或辅助设备。这并非过分的要求,而是与业务特性相匹配的基础配置。

其二,规则优化。精密的算法不能只计算路径与时效,更应将货物的特点、小区的配送难度、安全的负载上限作为核心参数。对于超重等超规订单,应设定更合理的配送时限与派单逻辑,从系统源头杜绝 " 不可承受之重 "。

其三,责任回归。品牌方山姆与第三方物流平台之间,不应存在责任的 " 灰色地带 "。山姆作为服务的最终品牌输出方,对用户体验和劳动者境遇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督与保障之责,理应将配送环节的伦理标准,纳入对合作方的核心考核之中。

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繁荣商业模式下被忽略的角落——一辆电瓶车,挂满的不仅是山姆的商品,更是无数基层劳动者对更体面、更安全工作的朴素向往。

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其价值不单体现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之上,也蕴藏在风雨兼程的送货途中。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电瓶车 用户体验 新零售 考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