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普陀区真如镇街道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主题议事会暨 " 真如星愿 · 欢乐星期五 " 儿童心理嘉年华启动仪式,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举办。
据介绍," 真如星愿 · 欢乐星期五 " 儿童心理嘉年华是以 " 为心灵充电,为成长攒勇气 " 为理念的创新实践,将每周五转化为辖区 6-7 年级学生的专属 " 心灵节日 "。作为 2025 年未成年人保护站服务清单升级的核心载体,活动首批覆盖 6 所学校,通过六大主题篇章、24 项沉浸式项目构建 " 认知 - 情绪 - 社交 - 未来 " 全链条心理素养培育体系,帮助学生在快乐体验中收获成长智慧,培育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项目设计源自实践反馈——如 " 数字觉醒篇 " 的 " 家庭数字公约设计师 " 项目,正是基于前期家校社医联动实践中发现的矛盾痛点。通过走访调研、民主议事收集到未成年群体作为 " 数字原住民 ",存在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时间过长、容易与家长产生矛盾等问题,项目创新采用 " 三步设计法 ":通过 " 屏幕时间数据统计 "" 矛盾痛点分析 "" 双赢规则共创 " 形成双方都认可的使用规则,实现儿童从 " 被管理 " 到 " 共治理 " 的角色转变。
该项目融合社会工作和心理学相关理论,配备专业心理导师与互动教具,例如在 " 解密 App 背后的设计 " 环节,通过讲解推送算法原理,帮助孩子增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 我的注意力保卫战 " 活动引入 " 番茄钟工作法 ",将专注力训练变成游戏任务。这些做法不仅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也在协商中增进了亲子关系。
此次升级亦体现真如镇街道未保站服务体系的深化拓展。长期以来,未保站通过培育 " 未爱小屋 " 等特色品牌推动未保工作规范化、体系化、专业化,构建 " 发现预警 - 干预服务 - 转介跟踪 " 服务闭环。针对孤独症群体,创新建立 " 早筛干预 - 社区融合 - 社会赋能 " 体系,依托 " 一座星桥 " 项目搭建职业成长平台,形成 " 需求发现 - 精准服务 - 效果反馈 " 的闭环机制,持续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专业服务。
活动还同步发布了未成年人社会实践体验岗位,将联动真如星愿慈善超市、" 如忆茶事 " 馆等辖区六大站点,推出真味书屋小策划、图书管理员、收纳小能 " 星 " 等岗位。通过真实社会实践,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责任与协作,让青春在可量化的服务成果中绽放自信光芒。
为构建长效支持体系,真如镇街道联动政、企、校、社四方共建 " 家校社医 " 四位一体心理支持网络。梅陇实验学校、真北中学、普教院附中、真如社区卫生中心、街道社区服务办及乐扬红树林慈善公益中心共同签署 " 教联体 " 备忘录,推动完善政府统筹、部门协作、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现场,来自学校、企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组织、社区的代表及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围绕 " 如何凝聚家校社医力量,实现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早发现、早干预、早治愈 " 核心议题展开专题民主对话。各方代表通过案例分享、机制探讨、资源对接等形式,共同为未成年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献智献策,助力构建全链条、多维度、可持续的心理健康守护体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