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财经 8小时前
券商资管公募牌照不再是香饽饽?光证资管、广发资管接连退场,仅国证、国金还在排队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 10 月 14 日讯(记者 王婉莹)今年以来,已有两家券商资管放弃申请公募牌照,主动离场。

记者注意到,近日,证监会公示显示,光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 " 光证资管 ")正式退出 " 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审批 " 序列,成为继广发资管后,年内第二家终止公募牌照申请的券商资管。

目前券商资管领域的公募牌照申请队列,仅剩国证资管(原安信资管)和国金资管两家。券商资管跑步入场申请公募牌照也走向下半场,迎来明显的分化。

(图片来源:证监会)

光证资管于 2023 年 6 月 19 日递交申请材料,同月提交补正材料,但此后便再无进展。长达两年多的 " 等待 " 后,公司最终选择放弃。

对于申请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公司而言,最直接且关键的驱动因素,是为旗下参公大集合产品寻找出路。

根据监管要求,券商资管大集合产品公募化改造须在 2025 年底前完成。因此,在公募牌照稀缺的背景下,相关产品的转型十分急迫。这些产品的改造路径主要有三:一是券商或资管子公司拥有公募基金牌照,将大集合产品转为公募基金产品;二是将产品管理人移交给予其参股、控股的公募公司;三是对不符合条件的产品进行清盘或转为私募。

当改造期限逼近,牌照申请却停滞的机构也开始另想办法。对于光证资管而言,其母公司光大证券已控股光大保德信基金并参股大成基金,产品合规转型并非只有 " 死磕 " 公募牌照一条路可走。在牌照申请进展缓慢的背景下,将产品转移至集团内公募基金平台成为更高效的选择。

记者注意到,光证资管早已开始着手将旗下的参公大集合产品转移至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名下。证监会网站显示,2025 年以来,光证资管已为 14 只产品递交变更注册申请。以规模最大的 " 光大阳光现金宝 " 为例,该产品规模占其参公产品总规模的八成以上,已计划将管理人变更为光大保德信基金。

回顾来看,2023 年,券商资管公募牌照申请曾迎来一波高潮。2022 年 5 月,证监会 " 一参一控一牌 " 政策正式落地,允许券商在参控基金公司的同时,资管子公司可再申请一张公募牌照。

政策松绑激发了券商资管的申请热情。2023 年,招商资管、广发资管、兴证资管、光证资管、国证资管和国金资管等多家机构陆续递交公募牌照申请。然而,仅招商资管与兴证资管在 2023 年 7 月和 11 月成功获批,此后审批节奏明显放缓。

进入 2024 年后,券商资管机构申请公募牌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全年无新增获批机构。目前,整个行业中仅有 14 家券商及券商资管子公司获批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今年 8 月," 久等无果 " 的广发资管也从审批名单中退出。如今只剩下国证资管与国金资管两家在排队,且获批前景也存在不确定性。国证资管虽在 2024 年 3 月进入第一次反馈意见阶段,但此后并无更多信息。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记者指出,财富管理赛道的竞争力不仅仅取决于牌照,还涉及多个方面。放弃公募牌照后,券商资管可以通过加强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深化与银行、第三方销售机构等渠道的合作等方式打造新的竞争点。

数据显示,2024 年券商资管所管理资产规模企稳,呈现小幅回升趋势,截至 2025 年二季度末,券商资管的管理资产规模约 8.51 万亿元,较 2024 年末小幅增加约 0.2 万亿元,较 2023 年年末增加 0.65 万亿元。(蓝鲸新闻 王婉莹 wangwanying@lanjinger.com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券商 证监会 光大 基金 公募基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