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艺《一仆二主》排练现场。
2025 年金秋的天津,戏剧的烟火气正浸润着城市的每个角落。从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天津人艺)实验剧场的排练厅到商场里的演艺新空间,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共同勾勒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表情。
排练厅里的薪火相传
10 月 13 日,距离话剧《一仆二主》24 日的演出只剩 11 天,天津人艺排练厅的气氛格外紧张。记者在现场看到,曾在 2015 年版中饰演仆人特鲁法尔金诺的高阳,正指导张天镱反复打磨那段经典的 " 端盘摔倒 " 段落。老演员的每个示范都精准到位,连摔盘子的角度都要精确到毫厘。" 舞台的未来属于他们。" 高阳婉拒采访,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排练中的年轻演员。
现场,导演张昕时提醒青年演员:" 好的喜剧应该让观众在某个生活瞬间,突然想起剧中的温暖细节。" 饰演彼阿特里切的 "80 后 " 演员姜志华告诉记者:" 我们不是在追求表面的笑料,而是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生活的幽默本质。"
这种传承精神还体现在此前的复排剧目《钗头凤》中。刘景范、徐淑珍等老艺术家手把手教授年轻演员古典戏曲中的水袖功和台步技法,老年版陆游的饰演者王继世在排练间隙对记者说:" 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都要让观众感受到八百年前那个爱情悲剧的温度。" 柴济洲等年轻演员则表示:" 老艺术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种对待艺术如生命般的精神力量。"
市场中的创新实践
作为 " 戏聚天津 " 文化品牌的首个驻场音乐剧项目,《无刃之镜》自 10 月 1 日在天津大悦城牛奶剧场首演后,便开启了周末常态化演出模式。这部环境式音乐剧首创商业空间和精品剧目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将购物中心打造成集演出、沙龙、文创于一体的戏剧综合体。
" 我们要让音乐剧成为天津人的生活方式。" 艺术团负责人程悦介绍,该剧不仅在周末推出常态化演出,表演结束后还设置卡司互动环节,观众可与演员合影签名、参与主题游戏," 休闲时间看剧 " 正成为都市青年的新选择。
同样活跃在市场的还有哲腾文化的《核桃没有仁》和开心麻花的系列作品。它们通过灵活的票务策略和互动形式,让戏剧艺术更贴近年轻群体的消费习惯。
舞台内外的城市对话
天津人艺党总支副书记张丽娟对此有着深刻思考:" 国有院团既要坚守经典剧目的艺术品质,也要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这种理念在 " 十一 " 期间得到生动实践——天津人艺下午将《日出》片段搬到了金街大铜钱广场,演员与游客的即兴互动让经典焕发新活力;华灯初上,《雷雨》沉浸式演出在天美艺术街区圆厅接力上演,观众与演员仅隔一米,周朴园与蘩漪的激烈对峙就在眼前上演。
这种突破传统剧场的创新尝试,不仅让观众眼前一亮,更构建起传统艺术与城市空间的深度对话。当《一仆二主》的年轻演员在排练厅揣摩角色时,《无刃之镜》的观众正在沉浸式剧场里与演员互动;当老一辈观众在传统剧场重温经典,都市白领已在商业空间里体验全新的观演关系。这种多元共生的图景,正是天津戏剧最动人的烟火气。(记者 高爽 文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