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10-16
优必选营利双增难改亏损现状,研发投入与资金困局交织,人形机器人量产临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证券之星 陆雯燕

近期,"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 优必选 ( 09880.HK ) 接连斩获大单,公司 Walker 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获近 4.3 亿元合同。订单热背后,优必选深陷亏损泥沼。消费级机器人以及教育智能机器人撑起了超八成营收,工业业务收入反而出现收缩。由于教育智能机器人板块毛利率下滑,优必选的盈利压力持续凸显。公司上半年净亏 4.39 亿元,即便通过 " 节流 " 压降销售与管理费用率,仍难掩长期盈利困境。

证券之星注意到,高研发投入的持续消耗以及经营性现金流长期 " 失血 ",迫使优必选不得不依赖外部融资 " 续命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市场焦点的人形机器人虽斩获巨额订单,但 2024 全年仅 10 台人形机器人的交付量引发市场对优必选商业化能力的质疑。如今,人形机器人这一 " 门面 " 业务面临量产突破与商业化兑现的考验。

主要业务线拉低毛利率

资料显示,优必选主要从事机器人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以及提供配套服务及解决方案等。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 6.21 亿元,同比增长 27.5%,主要原因为消费级新产品推出以及已签约项目的交付。

证券之星注意到,优必选向资本市场讲述的核心是人形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但真正支撑公司营收大盘的却是消费级与教育智能产品。其中,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上半年实现营收 2.6 亿元,同比增长 48.87%,首次跃升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其增长主要受益于智能泳池清洁机器人、智能割草机、智能猫砂盆等新品的开发及迭代,以及国内外电商渠道的开拓。

第二大业务教育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实现营收 2.4 亿元,同比增长 48.79%。这主要得益于 " 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技创新教育基地 " 方案启动建设交付,以及机器人赛事的生态扩张等。上述两大业务营收占比合计超八成。

然而,被优必选看重的工业部分营收占比却从去年同期的 30.9% 缩水至 19.3%。今年上半年,物流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实现营收 5616.3 万元,同比下降 5.71%;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 6380 万元,同比下降 29.8%,主要是由于上半年聚焦新应用场景开发,新应用场景新品将在下半年发布并确认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教育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毛利率降低,而具备高毛利率潜力的工业场景业务未能形成规模化收入,无法形成盈利支撑,因此优必选整体盈利水平受限,上半年整体毛利率同比减少 3 个百分点至 35%。

证券之星注意到,摆在优必选面前更棘手的难题是盈利,公司近五年半持续深陷亏损泥潭。今年上半年,优必选净亏损额为 4.39 亿元,虽然较去年同期的 5.4 亿元亏损额收窄了 18.5%,但亏损规模仍然较大。

面对持续亏损压力,优必选上半年主动收紧开支。财报显示,公司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分别降至 2.24 亿元、1.85 亿元,费用率分别从 2024 年同期的 47.9%、44.1% 降至 36%、29.8%。

依赖补助与融资 " 续命 "

2016 年春晚,540 台 Alpha 1S 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成为优必选发展中的转折点。短短半年后,这场高曝光就为其吸引了来自科大讯飞 ( 002230.SZ ) 、鼎晖资本等机构的 1 亿美元融资。

然而,人形机器人作为技术与资本高度密集的产业,其发展始终伴随着高昂的投入。优必选上半年研发费用达 2.18 亿元,研发费用率从 2024 年同期的 46.7% 减少至 35.1%。研发费用率的降低主要是股份支付减少 3530 万元,但在真正的硬投入上,公司职工薪酬增加了 1990 万元,耗用材料和软件工具增加 720 万元。

对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而言,这样的投入规模是沉重负担,而这也是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常态,核心技术攻坚需依赖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目前的难题是,优必选无法实现自我 " 造血 ",现金流也长期 " 失血 "。自上市后,优必选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从未转正,今年上半年净流出额为 3.71 亿元,同比有所改善,但 " 失血 " 状态仍未扭转。

证券之星注意到,优必选曾依赖政府补助补充部分资金,不过这一外部支持在今年上半年大幅缩水。公司其他收益项目中,政府补助从去年同期的 3584.8 万元锐减至 458.5 万元。

由于现有产品收入难以覆盖高研发投入,这迫使优必选高度依赖外部融资。据媒体披露,2023 年 12 月上市以来,包含 IPO 在内,优必选经历了六次融资,募资额共约 54 亿港元,最近一次配股募资 24.7 亿港元于今年 7 月完成。

8 月,优必选与国际知名投资机构 Infini Capital 正式签署 10 亿美金战略伙伴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Infini Capital 旗下高新技术基金为优必选提供一笔总额为 10 亿美金的战略融资授信额度。双方联手投资人形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开拓中东市场," 烧钱 " 模式仍在继续。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的关键期,庞大的资金需求是行业玩家都需面对的挑战。一系列密集的融资动作也折射出优必选面临的长期挑战,如何在持续投入研发的同时提升盈利能力,是公司需要解决的核心难题。

订单与量产的冷热面

相比传统的机器人产品,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业务是市场关注的焦点。9 月初,优必选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 2.5 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这是截止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的合同。同月,优必选智慧物流子公司与天奇股份 ( 002009.SZ ) 再添 3000 万元订单。截至 9 月底,优必选 Walker 系列人形机器人已获得近 4.3 亿元合同。

产业订单的持续落地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探索迈入落地阶段,2025 年也被视为人形机器人的 " 量产元年 "。但优必选的交付能力却被市场诟病,根据披露的信息,优必选 2021 年至 2023 年上半年仅售出 10 台。2024 年交付量也仅 10 台,收入约为 3500 万元。

据 21 世纪经济报道披露,优必选管理层表示,今年年初公司曾预测 2025 年工业系列机器人客户订单达到 300 台到 500 台,目前已经上调到了 500 台以上—而包括 " 天工 " 在内全能人形机器人将完成合计 800 单左右。优必选在量产目标上迈出了大幅跨越的一步,但能否如期达成今年的数百台交付承诺,将是市场检验公司量产能力的关键。

在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优必选 CBO 谭旻向媒体表示,虽然行业中部分企业宣传公司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但大部分情况下机器人仍需要人为对购买的零部件进行组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量产。

当前,人形机器人实现量产仍需跨越多重挑战。除制造成本高企外,场景性价比不足成为更现实的阻碍。据了解,优必选 Walker S2 售价约在 30 万元,但单价需降至 15 万元以下才能实现与人工成本的竞争。

此外,机器人的作业效率仍未达到人工替代的经济临界点。优必选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焦继超向媒体表示,希望通过半年左右的时间,让人形机器人的搬运效率和分拣效率能够至少达到人的 40%-50%。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 | 陆雯燕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优必选 证券之星 资本市场 融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