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的库拉姆山区再次响起了枪声。
巴基斯坦与塔利班政权在边境地区爆发了一场全面军事对峙。
冲突的起因是巴基斯坦塔利班(TTP)在西北边境发动伏击,导致包括两名军官在内的 11 名巴军阵亡。
三日后,巴基斯坦空军展开报复,战机越过杜兰线,空袭阿富汗境内的巴塔藏匿点。
塔利班随即指责巴方 " 侵犯领空、轰炸平民 ",并在 48 小时内发动反击,攻击巴基斯坦边境多个哨所。
塔利班称造成巴军 58 人死亡,占领 25 个哨所;巴方则反驳,声称击毙超过 200 名塔利班武装人员,自身损失 23 人。
这场冲突不仅是一次军事对抗,更标志着巴基斯坦与塔利班关系的全面断裂。
曾经的 " 准盟友 " 为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塔利班倒向印度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地缘博弈?
塔利班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破裂并非偶然。
1994 年,塔利班在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的扶持下崛起,成为巴基斯坦制衡印度在阿富汗影响力的重要工具。
然而,2021 年美军撤离后,塔利班重新执政,这枚棋子却不再听命于巴基斯坦。
巴方原本希望塔利班清剿巴基斯坦塔利班(TTP),以稳定边境局势,但塔利班不仅未采取行动,反而为 TTP 提供庇护。
更令巴基斯坦愤怒的是,塔利班在 10 月 9 日代理外长穆塔基低调访印,推动印度驻喀布尔的 " 技术代表团 " 升级为事实上的大使馆。
这一举动距离巴军空袭仅数十小时,无疑是对巴基斯坦的直接反制。
塔利班为何敢冒险靠近印度?
对塔利班而言,印度提供了 " 国际破局 " 的潜在可能。
尽管印度尚未正式承认塔利班政权,但在阿富汗重建、粮食援助和医疗项目上的持续投入,使其成为国际社会中少数敢于试探与塔利班合作的国家之一。
更重要的是,塔利班深知,当前印巴敌对局势为其提供了利用印度牵制巴基斯坦的机会。
通过接近印度,塔利班不仅能争取经济援助,还能在与巴基斯坦的博弈中增加筹码。
这一转向不仅让巴基斯坦感到愤怒,也引发了中印在阿富汗的地缘竞争。
中国近年来通过中巴经济走廊(CPEC)试图将阿富汗纳入其经济版图,已经在巴基斯坦境内修建道路、光缆和能源通道,并向塔利班政权提供基建援助。
然而,塔利班在安全问题上始终态度模糊,拒绝切断与巴塔的联系,这让中国的投资面临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印度则通过 " 国际南北运输走廊 "(INSTC)绕开巴基斯坦,试图通过阿富汗和伊朗连接中亚市场。
这一战略通道的推进,让塔利班看到了利用中印竞争谋取利益的空间。
塔利班试图在中印之间保持平衡,一方面接受中国的投资,另一方面向印度开放外交窗口,以最大化自身地缘价值。
然而,塔利班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地缘现实主义,其背后还深受意识形态驱动。
塔利班政权出自普什图核心区,对 1893 年英印划定的杜兰线从未承认,始终坚持 " 普什图民族不可分割 " 的理念。
这种民族主义与宗教信仰的结合,使塔利班对巴基斯坦西北部的普什图族群抱有天然认同感,也就无法将巴塔视为敌人。
这种意识形态双重性决定了塔利班无法被任何一方完全收编,成为南亚地缘政治中的独立变量。
这场巴阿边境冲突或许会在外部压力下暂时平息,但其背后的隐患依然存在。
民族认同、代理战略、地缘博弈和宗教动员,这四个不稳定因素如同埋下的地雷,随时可能被引爆。
南亚的地缘格局正处在一个危险的临界点,而塔利班的独立性让这一局势更加不可预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