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财经 10-17
直面增长疲软与同质化困局,重疾险加速创新:阶梯保费、轻量化等成设计焦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 10 月 17 日讯(记者 石雨)面对新单保费增长乏力与产品同质化的市场困局,以及预定利率下调引发的 " 涨价潮 " 挑战,重疾险产品正步入创新深水区。

为破解 " 高保费 " 与年轻客群 " 有限支付能力 " 的核心矛盾,记者注意到,行业正积极探索阶梯保费、轻量化设计等新型方案,旨在降低门槛、提升灵活性。此外,政策层面释放出分红型重疾险有望 " 开闸 " 的信号,也为行业注入新的创新动能。

保费规模增长乏力,重疾险探索创新

2013 年至 2020 年,在初期产品渗透率较低的背景下,产品降价、代理人队伍扩张等因素共同驱动重疾险高速增长,但这一行业公认高保障、高价值的险种,近年间却陷入新单保费规模增长乏力、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困局。

进入今年 9 月,随着预定利率下调的落地,重疾险产品再迎一波 " 涨价潮 ",据业内人士对比测算,多款主力产品价格上调幅度在 10% – 20% 之间,部分少儿重疾险涨幅甚至接近 30%,一线销售人员普遍反映销售难度进一步加大。

在增长疲软与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力之下,重疾险应如何寻求突破?记者调研发现,近一年来,不少保险机构尝试通过阶梯保费、分段赔付、轻量化设计等方式给出答案。

逐一看来,年初,腾讯微保与太平洋健康保险推出百万重疾险(长期版),与传统的固定保费年缴不同,该产品采用保费逐年递增的设计,瞄准青年群体,缓解初期保费压力。

今年以来,阳光财险、众安在线等多家保险公司与蚂蚁保联合、泰康在线与元保联合相继推出短期 " 百万重疾险 " 产品,打出 " 以百元保费对应百万保额的杠杆效应 " 卖点,区别于长期重疾险对应的相对高额的保费,一年期产品的 " 轻量化 " 打法,以 " 低门槛 " 吸引用户。

还有保险机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其新产品已做 " 减法 "," 以往的产品更倾向于保障责任的‘全’,导致推高保费,新产品更聚焦在核心保障,因此保费也有所下调。"

在赔付方式上,部分产品创新搭配 " 分段赔付 " 机制,具体指采用 " 首次全额 + 后续按月 " 方式进行赔付。据某产品条款约定,被保险人首次确诊重疾后先一次性获赔 100% 基本保额,解决紧急医疗开支;此后 1 年内,若因重疾住院接受手术治疗,或接受特定治疗,每月可额外获赔 10% 基本保额,最多可连续赔付 10 个月。

" 传统长期重疾险在满足客户保障需求上存在一定的矛盾 ",某保险机构总精算师向记者分析指出,其一,产品通常捆绑身故保险金这一 " 必然赔付 " 责任,这挤占了用于 " 或然重疾 " 的保障成本,导致核心的重疾保障杠杆率偏低;其二,其采用固定费率的缴费方式,未能体现重疾风险随年龄递增的客观规律,导致年轻客户在风险较低的保障前期,承担了与其实际风险不匹配的保费。

" 市场需求升级是重疾险创新加速的驱动因素之一 ",圆心惠保首席产品官兼医药创新事业部总经理朱云飞向记者分析道," 由于消费群体结构变化,25-40 岁年轻群体与下沉市场用户崛起,他们预算有限但保障需求迫切,催生了轻量化、灵活化的产品需求。"

分红型重疾险或 " 开闸 ",扩大险企创新空间

9 月 30 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深化健康保险改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健康保险监管等方面给出指引,其中 " 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 " 被业内视为 " 分红型重疾险 " 回归的信号。

"2003 年之后,重疾险与分红形态脱钩,只能设计成为传统型(非分红)",华泰证券研究员李健分析道," 传统型重疾险最大的问题是保障水平固定,长期看会被通胀侵蚀,导致实际保障水平降低。重疾险价格和预定利率成反比,预定利率越低价格越高。"

2023 年以来,传统险预定利率从 3.5% 降至 2.0%,以降低负债成本,却导致重疾险价格攀升,李健指出," 此次放开分红型重疾险正是着眼于解决该问题。估计分红型重疾险隐含的投资回报率将从现在的 2% 提升到 2.5%-3% 左右,有助于让保障水平与通胀保持一致,提升重疾险对客户的吸引力。"

对于保险机构而言,后续创新空间正在打开。记者在业内了解到,已有多家保险机构在研究分红型重疾险推出的可行性。

" 分红型重疾险的核心优势在于融合了保障与长期储蓄功能 ",前述精算师认为,这一独特定位使其成为银保及代理人渠道的有力销售工具,并有望作为关键推手,打破重疾险的市场低迷局面。

" 本次指导意见后,监管会进一步下发关于分红疾病险的产品开发要求细则,各家保险公司创新空间较大,比如采用现金分红的公司,既可以引导客户用返还的现金红利继续加保原长期疾病险保单保额,也可以引导客户投保新开发的一年期或者定期重疾,从而放大特定期间的保障杠杆 ",华源证券在研报中分析道。

聚焦精准化、生态化创新,市场竞争格局或加速分层

" 在 DRG 改革深化、商业健康险价值凸显的背景下,其市场空间虽持续扩大,但业务结构仍面临显著挑战 ",一家人身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分析,医疗险受困于高度同质化,竞争焦点已转向后端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而护理险受限于行业标准缺失与成熟模式缺位,短期内难成规模。

在此背景下,能够通过产品设计体现差异化的重疾险,仍是众多机构寻求市场突破的关键抓手。阶梯保费、分段赔付、轻量化、分红型设计之后,重疾险创新的下一步,将走向何方?

生态化、精准化、服务化……是业内聚焦的主要方向。

具体来说,朱云飞向记者分析指出,一方面,是将产品与先进疗法和特药深度绑定,随着 CAR-T、基因治疗等先进医疗技术逐步普及,重疾险将更深度整合特定药品、先进疗法的费用保障,甚至涵盖治疗期间的交通、住宿等衍生支出,形成 " 治疗 + 保障 " 闭环,让保障从 " 经济补偿 " 延伸至 " 医疗资源落地 "。

针对人群与病种进行产品细分,是重疾险目前正在推进的方向之一,也是未来的重要趋势。面向不同职业(如高压职场人群、体力劳动者)、不同健康状况(如慢病人群、结节人群)、不同家庭阶段(如育儿期父母、空巢老人)的精准化产品有望增多,同时拓展轻症、中症等分层保障范围,提升产品的针对性。

创新深化之下,保险机构的探索也正在推动市场从 " 同质化内卷 " 向 " 分层化、差异化 " 竞争迈进,市场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分化。

" 大型公司可凭借其资金实力、风控能力和综合服务生态,更倾向于主导复杂型产品(如分红型、多段赔付),并通过整合健康管理、医疗服务资源构建竞争壁垒;中小型公司依靠灵活性和细分市场洞察,聚焦轻量化、特定人群或区域市场产品,以快速响应需求、降低试错成本,形成差异化优势;第三方服务商则通过提供特药管理、医疗服务网络等供应链能力,成为产品创新的重要助推力,促进‘保险 + 服务’模式成熟 ",朱云飞进一步指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重疾险 轻量化 利率 渗透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