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系 AI 生成)
10 月 16 日晚间,康华生物(300841.SZ)发布 2025 年三季报。财报显示,公司业绩下滑态势进一步加剧,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8.4 亿元,同比下降 20.78%;归母净利润 1.89 亿元,同比大幅下滑 53.41%。
在疫苗行业整体遇冷的背景下,康华生物核心产品收入下滑、产品结构单一的老问题持续发酵,叠加控制权变更后 7.28 亿元的两年业绩对赌承诺,这家疫苗企业正面临较大压力。
核心产品承压
公开资料显示,康华生物是一家从事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生物医药企业。
业绩持续下行已成为康华生物近三年的常态。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下降 27.90%、14.86% 和 21.71%,2025 年三季度降幅超过 50%。
康华生物在三季报中指出,剔除上年重组六价诺如疫苗海外授权收入 1.06 亿元后,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 11.96%,其中非免疫规划疫苗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 11.97%,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40.0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43.12%。
此外,由于公司产品销售回款及海外授权收入回款减少,导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 39.22%。
业绩颓势的背后,是核心产品承压与行业周期下行的双重冲击。作为国内首个上市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的企业,康华生物长期依赖该单一产品支撑业绩。康华生物目前仅有两款上市产品,分别为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即: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和 ACYW135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产品结构并不丰富。其中,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销售是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2024 年占总营收比例超 97%。
但这一核心产品正遭遇挑战:2024 年批签发量同比断崖式下跌 43.83%,2025 年上半年疫苗销售收入再降 23.79%。这背后是国内疫苗行业已经告别高利润时代,整个行业都面临着 " 需求断层 " 的严峻挑战,国内主要疫苗企业的业绩均出现大幅下滑,康华生物难独善其身。
更严峻的是,该领域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康华生物已在今年中报中提示风险,目前已有 3 家企业正在开展临床试验,2 家企业已提交上市申请,1 家企业已取得生产许可并获得批签发,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厂商增加,可能会对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价格造成不利影响。
行业性的需求断层与同质化竞争,使得康华生物即便推动 ACYW135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复产,也难以快速填补核心产品的收入缺口。而公司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下降 10.18% 至 8300 万元,在竞品加速迭代的背景下,研发投入的缩减进一步削弱了其破局能力。
控制权变更引对赌压力
就在业绩持续承压之际,康华生物于今年 7 月完成了控制权变更。原实控人王振滔及其一致行动人奥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奥康集团 ")、持股 5% 以上股东济南康悦齐明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 18.51 亿元总价将 21.91% 股份转让给由上海医药集团等国资背景方持股的上海万可欣生物,并委托 8.08% 股份的表决权,使得后者以 29.99% 的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公司转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此次控制权变更附带的业绩承诺,给康华生物带来了短期难以承受的经营压力。根据协议,奥康集团及王振滔承诺公司 2025 年至 2026 年扣非净利润合计不低于 7.28 亿元,且研发费用合计不低于 2.6 亿元。
从当前业绩看,康华生物 2025 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仅约 1.83 亿元,完成度 25%,这意味着剩余 14 个月公司需至少赚取 5.45 亿元,季度均值较目前水平翻倍,业内普遍认为完成难度极大。
面对业绩对赌与产品单一的双重困境,康华生物已明确 " 短期稳存量、中期靠新品、长期谋并购 " 的破局路径。在研发管线上,公司现有 6 款在研疫苗,涵盖诺如病毒、带状疱疹 mRNA、结核 mRNA 等多个领域,但目前仅重组六价诺如病毒疫苗于 2024 年底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短期内难以贡献收入。
为此,公司表示正密切关注生物医药领域,采取产品代理、投资、并购等方式丰富产品管线,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
(文|公司观察,作者|杨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