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咸阳彩虹小学组织四年级学生前往距离学校 15 公里外的兴平开展秋季研学活动,向每名学生收取 200 元费用,该研学项目包含农耕课堂、拓展、挖红薯及参观茂陵博物馆等。
该校德育主任介绍:" 本来不加茂陵博物馆的话,收费是 180 元,但是我们想着孩子们出去一趟不容易,就想让孩子们感受一下汉代历史,体会一下家国情怀,原本三方公司给出的报价是 210 元,我们和三方公司协商后确定了 200 元的收费标准。"
记者调查发现,茂陵博物馆对学生研学团队实为免费开放,而校方对每生多收的 20 元费用解释前后矛盾,引发公众质疑。
免费项目出现收费
茂陵博物馆工作人员向记者明确表示,只要学校出具 " 爱国主义教育研学介绍信或者公函 ",学生即可免票入馆,不产生任何门票费用。
面对质疑,该校德育主任最初说明时称:" 若不包含茂陵博物馆,每生应收费 180 元。" 这一说法确认了 200 元收费中包含了茂陵博物馆的 20 元费用。
在记者进一步求证后,德育主任改称 " 多收的 20 元或是讲解费 "。
仅一个项目超额收费 1.8 万元
根据茂陵博物馆规定,讲解服务按每批上限 50 人、收费 100 元的标准执行。
彩虹小学四年级共 15 个班,每班约 69 人,总计约 1035 人。若按此规模,需安排约 21 批次讲解,总费用为 2100 元,平均每生仅 2 元多。
校方实际按每生 20 元的标准收取参观茂陵博物馆的费用,总计多收金额 1.8 万余元,远超博物馆官方定价。
有家长表示:" 我们希望学校公开费用明细,让家长清楚了解 200 元研学费用的具体划分用在了哪里。"
参与人数说法矛盾
更令人困惑的是,学校对参与学生人数的说法出现矛盾。
家长提供的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显示,此次四年级研学活动出于安全考虑,分批次进行,第一批四 1 —四 8 班参加研学活动,第二批四 9 —四 15 班参加研学活动。家长说:" 一个班 60 — 70 人,基本都参加了。"
对于记者的提问,德育主任却说:" 我们实际参加此次研学学生为 190 人。"
这一说法与家长反映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使本已模糊的收费情况更加扑朔迷离。
" 被自愿 " 的参与困境
面对质疑,彩虹小学德育主任表示:" 我们在家长群发的致家长的一封信上注明了自愿参加。"
然而," 这封信上写的是自愿,但哪个家长敢让孩子不参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集体活动的 " 孤立 " 恐惧让家长不敢不报名。一位家长坦言:" 孩子回来说,老师说了,这是全年级的集体活动,很重要。我们如果不报,怕孩子觉得我们不支持他。"
这种无形的压力,使得 " 自愿 " 二字在现实中变得名不副实。
研学项目费用模糊
对于研学中的 " 挖红薯 " 项目,德育主任表示 " 会为每名学生发一个袋子,学生可带走自己挖的红薯 ",但未说明该环节是否构成收费的一部分。
这种费用明细的模糊处理,进一步加剧了家长的疑虑。
对于研学一事,记者咨询了行业内人士,该人士给记者算了笔账:" 餐费:20 元 / 人(团餐),保险费:5 元 / 人,大巴租赁费:1000/ 天(豪华大巴约可乘坐 50 人),均分到每名学生为 20 元 / 人。场地费:30 元 / 人。其他杂费 ( 旅行社服务费 ) :20 元 / 人。合计:95 元 / 人。" 该人士介绍:这个算法都是按照每人最高标准来计算的,而实际操作上,费用可能会减少一些。
教育部门相关人士指出,学校研学活动应遵循 " 公开透明、按实收取 " 原则,严禁借研学之名违规收费或进行谋利。
然而,彩虹小学研学收费事件中,免费场馆出现收费、人均 2 元的讲解服务实则每名学生收费 20 元、学校对参与人数说法不一等问题,暴露出研学活动在收费透明度和执行规范方面的缺失。对于 " 公开透明、按实收取 " 原则在现实中并未得到充分落实。
研学账单成 " 机密 "
针对于彩虹小学研学收费项目不透明情况,记者致电秦都区教育局,想要采访关于彩虹小学此次研学活动的费用明细情况,秦都区教育局基教科一位姓任的男性工作人员说:" 学校在研学前需要报备和提交所有相关资料。" 对于研学车费情况,该工作人员说:" 不方便告诉你,是保密的。" 对于研学收费需要公开透明的提问,工作人员说:" 每个学校都有他们保密的东西,情况都不一样,不便给你说。"
根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局发布的研学旅行管理办法,其核心原则之一是 " 公开、透明、自愿、非营利 "。研学收费不是商业机密,而是涉及众多学生和家庭切身利益的公共事项。家长、公众作为研学费用的承担者,拥有完全的知情权。他们呼吁的不仅是一笔费用的明细,更是对学校信任的重建。当 " 自愿 " 成为形式," 透明 " 沦为口号,教育的公信力正在经受考验。
记者就彩虹小学研学收费问题尝试联系彩虹教育集团负责宣传的史老师,两次均未取得回应。截至发稿前,史老师曾承诺向四年级家长群说明研学费用构成并回复本报询问,但校方至今未就此作出任何回应,本报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
来源 / 西北信息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