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邦-原创 前天
AR眼镜产业链全透视:上游芯片、中游制造、下游应用的机遇在哪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行业定义

AR 眼镜(Augmented Reality Glasses)是一种利用增强现实、光学波导及传感器技术,通过微型投影仪或透明显示屏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中的智能穿戴设备。其核心通过计算机视觉、空间定位和交互算法实现虚实场景融合,使用户在观察现实环境的同时可交互处理数字信息,广泛应用于教育、工业、医疗等领域。

AR 眼镜与 VR 眼镜虽同属智能穿戴设备,但其核心体验截然不同。VR 旨在创造一个完全虚拟的沉浸世界,用户戴上后与现实隔绝,如同进入一个由计算机生成的仿真环境,尤其适合沉浸式游戏和虚拟旅行。而 AR 则注重虚实融合,它通过光学技术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用户看到的真实场景中,用户仍能清晰感知周围环境,使其在工业维修指导、实时信息提示等场景中更具实用性。

来源:Applied Art

这种根本差异也体现在硬件上:VR 眼镜通常体积较大,以实现封闭式体验;AR 眼镜则追求轻便,外形常似普通墨镜,以方便日常佩戴和移动使用。简而言之,VR 带你逃离现实,AR 帮你增强现实,它们正从不同路径塑造着人机交互的未来。

从使用场景来看,AR 眼镜已渗透到消费与工业多个领域。在教育中,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教学体验;在博物馆,使文物和历史场景 " 活 " 起来;在工业现场,支持远程设备维护与实操指导;在医疗领域,辅助临床诊断与手术规划。此外,AR 眼镜也在应急救援、商品检验、盲人导航等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技术构成来看,AR 眼镜主要包括光学模组、芯片、传感器、计算单元与交互系统。光学显示方案(如光波导、BirdBath)决定成像质量与佩戴舒适度,微显示芯片(如 Micro OLED、Micro LED)影响亮度与分辨率,而 SLAM 算法、多模态交互与 AI 处理能力则支撑虚实结合的实时性与精准度。

来源:pmf   research

从发展演进来看,AR 眼镜自 2012 年 Google Glass 问世以来,历经从单目到双目、从工业级到消费级的迭代,朝轻薄化、高清晰、低功耗方向迈进。当前,光波导技术与 MicroLED 显示成为产业突破重点,AI 大模型的集成则进一步强化了实时翻译、物体识别与环境理解等功能。未来,AR 眼镜将持续深化与 5G、空间计算、元宇宙等技术的结合,逐步从辅助工具演进为个人智能计算的核心载体。

值得注意的是,AR 眼镜的成熟不仅依赖于光学技术的突破,还需感知算法(如 SLAM)、交互技术(语音、手势、眼动追踪)及 5G 传输等底层能力的协同发展,这是一项涉及材料、算法、硬件与生态建设的系统性工程。

AR 眼镜上游主要包括光学显示模组、芯片(处理器与传感器)、交互模块以及结构件等核心技术与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由 AR 眼镜整机厂商负责设计、集成、组装和生产;下游则面向消费级市场、企业级应用以及特定行业用户,构成了从关键技术到整机产品,再到具体应用场景的完整产业闭环。

在上游环节,核心部件包括光学显示模组(如光波导、BirdBath 方案)、处理器(CPU/ 专用 AI 芯片)、传感器(摄像头、IMU 等)以及电池。这些部件各司其职,例如光学显示模组(如衍射光波导、阵列光波导)负责将虚拟图像与真实世界融合并投射入眼,其性能直接决定了视场角、透光率和图像质量;处理器作为 " 大脑 " 负责环境感知、数据渲染和 AI 运算;传感器则实现空间定位、手势识别等功能。此外,镜架材料(如轻量化镁锂合金)和电源管理芯片也显著影响产品的重量、续航和佩戴舒适度。

中游环节是 AR 眼镜的整机制造与系统集成阶段。整机厂商将上游的零部件进行整合,完成硬件设计、软件算法开发(如 SLAM 空间定位、计算机视觉)和整机调试。当前,技术发展呈现出光学方案多元化、AI 深度融合(集成大模型实现更智能的交互)以及轻量化设计的趋势。同时,自动化组装、多模态交互优化(结合语音、手势、眼动)以及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验证,是保证用户体验和实现规模化量产的关键。

下游环节主要涵盖 AR 眼镜的应用市场。在消费级市场,AR 眼镜正探索影音娱乐(如虚拟巨幕观影)、信息提示、运动导航等场景;在企业级市场,则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远程协作、设备巡检与维修指导)、医疗健康(手术导航、临床培训)、教育培训(沉浸式教学)等领域。未来,随着光学技术持续突破、AI 能力增强以及内容生态的丰富,AR 眼镜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至智能家居控制、车载显示以及作为下一代个人计算平台的角色。

此外,为确保产业链高效协同运作,还需要依赖内容开发工具(SDK)、测试认证平台、行业标准协议以及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这些要素不仅关系到 AR 眼镜的功能创新和性能表现,也直接影响其成本控制、大规模量产能力以及在各类场景中的普及速度。

睿兽分析的数据显示,2020 年至 2025 年 AR 眼镜领域的融资事件数量呈现出先升后降的整体趋势。融资事件数从 2020 年的 19 起逐步攀升,在 2022 年达到 34 起的峰值,或显示出市场在技术突破与元宇宙概念推动下的高度关注。然而此后融资活动逐步回调,2023 年降至 32 起,2024 年为 28 起,2025 年进一步回落至 25 起。尽管融资事件数有所下降,但伴随行业逐步进入量产应用阶段,单笔融资金额可能呈现上升态势,资金进一步向头部企业和具备规模化落地能力的创新主体聚集。

相关企业

至格科技

北京至格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9 年 7 月,是一家专注于 AR 衍射光波导及微纳光学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公司致力于基于表面浮雕光栅技术,为消费电子、AR 眼镜等终端提供高性能、可量产的 AR 光学显示模组及衍射光栅产品。

至格科技采用独特的 IDM(整合设备制造)模式,自主掌握并打通了光栅设计、光栅母版加工和纳米压印生产三大核心技术环节。公司已建成国内首条衍射光波导全自动批量生产线,具备 8 寸和 12 寸晶圆的全自动生产能力,月产能可达 10 万片,目标良率设定在 90% 以上,实现了消费电子领域所需的大规模量产交付能力。

在技术进展方面,至格科技的产品在轻薄度、视场角、色彩均匀性和光效等关键指标上实现显著突破,其单层波导最薄可达 0.4mm,视场角提升至 50 ° 以上,能初步满足空间计算的显示需求。公司的研发实力雄厚,核心团队源自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

融资方面,至格科技发展势头强劲,在 2025 年 3 月完成亿元级 B 轮融资后,又于 2025 年 8 月完成新一轮亿元级融资。资金主要用于产能扩充、产品研发迭代以及在微纳光学领域的多元化布局,以紧抓 AI+AR 眼镜行业的发展机遇。

致敬未知

北京致敬未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2 年 8 月,是一家专注于 AR 眼镜及互动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科技企业,已获评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质。公司致力于融合光学显示、空间感知与交互算法,为消费电子、元宇宙互动游戏等领域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 AR 产品与解决方案。

致敬未知以 " 自主研发 + 生态整合 " 为核心发展路径,依托自研光学显示方案、SLAM 空间定位技术及操作系统,形成了涵盖 3D 视觉、空间听觉与感知触觉的沉浸式交互体系。其产品方向聚焦轻薄型 AR 眼镜,支持户外显示环境与虚实融合交互,并逐步拓展至 XR(扩展现实)垂直应用场景。

在商业化进展方面,致敬未知的产品已受到行业关注,例如与星创视界联合推出 AI 运动拍摄眼镜,并计划通过线下渠道推广。公司团队核心成员多来自华为、字节跳动、联想等知名企业,具备丰富的消费电子产品研发经验。融资方面,公司于 2023 年 7 月完成 1000 万美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泥藕资本等;2025 年 8 月进一步完成 Pre-A 轮融资,由博裕资本等机构参与,资金将用于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

阿法龙

北京阿法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7 年 5 月 26 日,总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一家专注于增强现实(AR)智能眼镜及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以 " 光学显示 +AI 算法 " 为双轮驱动,致力于为工业安防、能源电力、智慧城市等领域提供轻量化、高交互性的 AR 智能穿戴设备及行业解决方案。

阿法龙科技以 " 光电子芯片自主研发 + 整机集成 " 为核心技术路径,通过超表面光栅波导技术、电子束光刻纳米压印工艺,实现了光电子芯片的批量生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完整的 AR 产品矩阵。其代表性产品包括 Alpha S 系列安防眼镜(支持人脸识别、远程调度)和 Alpha X 系列工业眼镜(应用于远程协作、智慧巡检),产品已通过国家电网、公安部研究所等上百家行业客户的验证,并实现年销量 30 万– 50 万套的规模化落地。

在技术突破方面,公司于 2020 年推出首代安防 AR 眼镜 Alpha S10,2022 年升级至 Alpha S20 并拓展轻量化翻译眼镜功能,2023 年完成光波导 AR 眼镜 Alpha X10 的研发及行业部署。截至 2025 年,阿法龙科技已拥有 18 项专利、8 项软件著作权,并参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6G 研发项目,技术覆盖光学显示、SLAM 空间定位及人机交互等核心模块。

2025 年 9 月,阿法龙科技完成近亿元 A 轮融资,投资方为梅花创投。资金将主要用于光电子芯片技术攻坚、产品迭代及市场拓展,进一步强化其在 AR 赛道的技术壁垒和产业化规模。

热点讯息

2025 年 10 月,XREAL 新一代 AR 眼镜入选《时代》最佳发明

美国时间 10 月 9 日,XREAL One/One Pro 入选《时代》杂志 2025 最佳发明,标志着中国原创技术力量正式进入全球主流创新序列,AI+AR 眼镜成为继电动车、无人机、机器人之后,中国硬科技 " 出海第四极 "。 《时代》杂志发布的 "2025 年度最佳发明榜单 " 涵盖人工智能、健康科技、可持续能源等多个领域,被业界视为全球创新风向标。XREAL 凭借新一代 One/One Pro 眼镜入选,与苹果、华为、DeepSeek 等科技领军企业共同登榜。

2025 年 9 月,Meta宣布将于 2027 年推出双屏智能眼镜,以及真 AR 眼镜

9 月 21 日,在该月举办的 MetaConnect 大会上,Meta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发布了 MetaRay-BanDisplay,这是该公司最新推出的智能眼镜产品,首次搭载了显示功能。不过,这款眼镜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增强现实设备,Meta 目前仍在全力研发真正的 AR 眼镜,但在推出正统 AR 眼镜之前,该公司还为消费者准备了另一个惊喜。

2025 年 9 月,2025 上半年 XR 市场冷暖分化,AR 大增 50% 但 VR 下滑 14%

近日,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发布的全球 XR(增强现实 AR/ 虚拟现实 VR)头显出货量研究报告。在全球消费电子需求普遍疲软的大环境下,XR 领域呈现出鲜明的 " 冰火两重天 " 态势:AR 智能眼镜赛道强势复苏,2025 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激增 50%;而 VR 头显市场则持续遇冷,同期出货量同比下滑 14%,两大细分领域的发展路径差异愈发凸显。

20255月,谷歌与 XREAL 推出首款 AR 眼镜,中国企业及其背后的本土产业链登上全球舞台

5 月 21 日,在全球开发者大会 Google I/O 上,Google 宣布正与中国 AR 科技公司 XREAL 深度战略合作,联合发布新一代 AR 眼镜—— Project Aura。此款 Project Aura,集结了 Google、XREAL 与高通三方技术实力,形成覆盖 " 平台 - 硬件 - 芯片 " 的黄金铁三角。在生产供应链方面,国内精密制造业龙头立讯精密(SZ.002475)也深度参与赋能。Android XR 是 Google 为 XR 设备量身打造的新一代系统平台,其问世标志着 XR 行业终于迎来统一、稳定、可扩展的系统级 " 生态底座 "。

2025 年2月,央媒点赞 登上热搜无纸化演讲引爆科技圈AR 眼镜将成新宠

2 月 18 日,在杭州余杭区的一场经济大会上,Rokid 创始人祝铭明戴着 AR 眼镜进行了一场 " 无纸化 " 演讲。这场演讲不但引发社交媒体的广泛瞩目,还得到了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旋即登上微博热搜 TOP10。

祝铭明以一身连帽衫造型亮相。他未持讲稿,仅凭一副 AR 眼镜完成演讲:" 我的发言稿就在眼镜里,翻页通过戒指操控。" 这一场景迅速引发热议,被参会者称为 " 科技版极简主义 " 的胜利。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r眼镜 芯片 ai 智能穿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