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10-19
勾兑的酒就是劣质酒?中国酿酒大师、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给出答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不同酒混饮更容易醉?喝早酒更健康?勾兑与勾调是一个概念?

10 月 18 日,第五届 " 问酒 " 论坛在武汉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期间召开。论坛现场,围绕专业与生活热点交织的多个饮酒话题,酒业专家学者 " 抢话筒 " 作答。两个小时的问答,为消费者解答了不少饮酒问题,也厘清了不少误区。

误区一:不同酒混饮更容易醉?

随着 " 年轻化 " 成为酒业关键词,年轻人不仅追求酒的度数、品类的多样,也热衷于尝试创新饮用方式," 混饮 " 便是其中之一。

所谓 " 混饮 ",既指白酒、啤酒、黄酒、葡萄酒等不同酒类之间的混合,也包括烈酒与其他软饮的特调组合。尽管混饮能带来口感与情绪上的新鲜刺激,但也常伴随 " 醉得快 " 和不适感。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酿酒大师 张五九

对于混饮后为何容易不适的问题,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酿酒大师张五九率先 " 举牌抢答 "。

他指出,酒企在产品上市前都会内部品评,觉得好喝才会推向市场。但不同酒类混合后,成分之间可能发生反应,导致身体不适。

" 单一的酒成分没问题,但把不同酒混合后,会产生一种反应,所以人会感到不舒服。" 他举例,白酒混饮啤酒,啤酒里面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时候能够加强酒精的吸收,这样就会比单喝一种酒醉得快。混饮不适的感受因人而异。混饮本身是一种娱乐方式,若消费者感到不适,建议停止饮用。

江南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岩

江南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岩提出类似观点。他指出,带气泡的酒容易加快酒的吸收速度," 为什么会有这个‘深水炸弹’(啤酒 + 威士忌)?有时候是为了更快得到这种反应 "。此外,高糖饮料与酒混饮会产生较高热量,加速身体发热与酒精吸收。

徐岩建议,年轻人喝酒首先要选对酒,其次要配好 " 料 ",最后需要控制住量。

误区二:喝早酒更健康?

有人说,中国最豪放的早餐,从一杯早酒开始。

早酒,是指人们在清晨早餐时的饮酒行为,在部分地区的人们生活中占据着独特地位。" 早酒文化 " 在社交平台上吸引不少年轻人关注甚至专程打卡。

那么,早晨起来喝酒是否有利于健康?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北忠认为,在特定条件下,喝早酒具有一定益处。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北忠

" 首先我们生活有规律,也就是(有)生物钟,所以每天会定点吃饭、睡觉进行各种活动。其次由于不同的职业、不同风俗习惯及个人嗜好,可能会在不同时间段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饮食。" 他说道," 第三,酒是一种发酵食品,所有发酵食品我们都叫嗜好品(因个人兴趣或习惯而经常消费,但并非生活必需的物品或食品),比如咸菜、西方人吃的干酪都是嗜好品。假如早上喝一点早酒,我觉得早晨喝一点早酒,也是有好处的。"

韩北忠也坦言自己常喝早酒,关键在于 " 适时、适量 "。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原校长孙宝国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表示," 我觉得还是因人而异,我从小受的教育就是‘早不酒,晚不茶’。" 美酒是美好生活的必需品,不是嗜好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原校长 孙宝国

孙宝国引用古人 " 酉时饮酒 " 的说法,指出晚上五点到七点饮酒后休息,可能更利于健康。" 但也不能说早晨不能喝酒,凡是存在都是合理的,但是要因人而异。"

误区三:勾兑的就是劣质酒?

在不少消费者心中," 勾兑 " 几乎与 " 假酒 "" 劣质酒 " 画上等号。现场,行业专家们为此进行了正名。

中国酿酒大师、贵州茅台集团原董事长季克良回忆道,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茅台就已设立专业勾酒队伍。" 白酒必须要‘勾’,如果产品的质量在市场上不稳定的话,那对一个企业、产品、品牌都会有影响,所以企业很重视这个工作。" 他举例称,茅台酒必须要 " 勾 ",茅台酒需经七轮次取酒,每轮因气候、微生物、浓度等差异,风味各不相同,必须通过 " 勾 " 统一品质。

中国酿酒大师、贵州茅台集团原董事长 季克良

季克良也坦言,确实曾有不良商家将酒精、香精、水勾调后冒充好酒,严重扰乱市场。季克良回忆道," 我当时很生气,所以写了一幅字,‘茅台酒的勾兑是理论和实践的结果,是艺术和技术的融合’。"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指出,因为不同的季节、车间、轮次、贮存年限,所以不同的酒在感官上均存在差异。" 我们要把这些差异变成很稳定的品质,就是要‘以酒勾酒’来达到质量的稳定和提升,为什么有勾兑?正是因为如此。"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 宋书玉

消费者之所以有 " 勾兑 " 等于假酒的错误认知,宋书玉也给出了原因。他说道," 在酒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有些为了营销的需求,为了让消费者明白,(会运用)一些词汇比如‘我的酒是酿造的,他的酒是勾兑的’,以此来标榜酒的优劣。其实这给消费者造成了很多误区。我们给消费者解释,‘以酒勾酒’和‘三精一水’是不一样的‘勾兑’,但是经过了很多努力、很多年并没有把‘此勾兑’与‘彼勾兑’讲清楚。"

而现在,这样的认知也有望迎来转变。宋书玉称,经过很长时间的探讨,业内终于达成了共识:不去改变消费者,要改变自己。就是在标准体系中清晰定义 " 以酒勾酒 "" 酒体设计 ",从而让消费者有一个清晰的辨识:" 三精一水 " 就是勾兑," 以酒勾酒 " 为勾调。

记者 | 熊嘉楠

编辑 | 陈柯名 肖芮冬 杜恒峰   

校对 | 许绍航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镜像等使用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