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 10 月 20 日消息,本周,Intel 80386 处理器 ( 简称 386 或者 i386 ) 迎来了 40 周岁生日!
这是 Intel 8086、80286 之后的第三代 x86 架构处理器,1985 年 10 月发布,也是第一款 32 位 PC 处理器,首次支持 IA-32 指令集,成为推动个人计算变革的转折点。
386 处理器最初采用 1 微米工艺制造,集成 27.5 万个晶体管,最高运行频率 16MHz,内部配备 32 位通用寄存器、平面内存模型,最大支持 4GB 内存。
更重大的变革来自架构层面,保护模式、虚拟 8086 模式、硬件分页功能为 x86 架构实现真正的多任务处理和虚拟内存奠定了基础。
微软早期的 386 开发工具包中,就包含能并行运行多个 DOS 会话的演示程序,每个会话都拥有独立的分页虚拟内存。
这一功能在 1990 年发布的 Windows 3.0 系统中,成为核心特性,被命名为 "386 增强模式 "。
有趣的是,当时的 IBM 最初拒绝采用 386 处理器,康柏 ( Compaq ) 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1986 年 9 月发布的 Deskpro i386 电脑,比 IBM 的同类型产品早上市了将近一年。
事实上,康柏曾经直接与 Intel 合作,参与了 386 处理器的研发,并提前拿到了样品。
Deskpro i386 当时售价高达 6499 美元 ( 80 年的六千多美元啊 ) ,也成为 PC 行业的转折点:Intel 负责制造芯片,OEM 厂商负责制造整机。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Linux 系统的诞生,最初就是基于 386,首个内核版本明确以 386-AT 为硬件目标平台。
正是 i386 的保护模式与分页功能,使得开发人员无需编写复杂的兼容代码,就能构建出真正的类 Unix 操作系统。
一直到 2012 年,也就是 386 发布 20 多年后,Linux 内核才移除了对它的支持。
1989 年,486 诞生,但是 386 的生产一直延续到 2007 年。
40 年后的今天,386 的模拟器、虚拟机、旧系统启动环境等核心设计仍然在发挥作用,它定义的架构至今仍未退出历史舞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