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 20 点," 双十一 " 进入小高潮,天猫正式开卖,京东开启超级补贴日。
同一时间,国补的下半场已经开启。
据中国政府网早前的消息,10 月份按计划下达第四批 690 亿元资金,届时将完成全年 3000 亿元的下达计划。然而与资金下达形成反差的是,补贴申领通道正加速收紧。据陕西法制网报道,河南、湖南、山东等省因额度消耗过快,预计将于 12 月中旬提前关闭申领通道,新疆、江西萍乡等地更是已全面暂停。
新一轮国补开启的同时,京东、抖音、淘宝等平台亦进入一年一度的 " 双十一 " 大促时间。本来应该是 " 国补 + 大促 " 叠加的更具性价比的消费场景,却因补贴领取难度的增加让消费者受阻。" 原本想在双十一期间给老爸换个手机,但发现国补没了。" 近日,在上海工作多年的王先生感慨道。他时刻关注官方消息,并于 10 月 18 日报名了上海市最新一轮 " 家电家居以旧换新 " 补贴资格券的领取活动,目前还在等结果中。
《IT 时报》记者线下走访了解到,国补的中签率约为 10% — 15%。
摇号、限量分配 …… 早在今年 618 购物季期间,《IT 时报》便报道国补下半场或以不同的方式开启,如今,这一结论正逐渐被验证。
国补资金消耗超预期
消费者在算 " 邮费账 "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强曾打了一个比方—— " 国补政策产生了明显的乘数效应,初步测算,每 1 元财政补贴可带动 3.5 元至 4 元的消费增长。" 这或是 " 国家补贴 " 成为拉动消费关键牵引器的原因。
2024 年 4 月份开始,我国推出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一组数据表明国家补贴激活了市场:2024 年汽车、家电、家装、电动自行车等销售额超过 1.3 万亿元,而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汽车、家电、手机等数码产品、家装、电动自行车 5 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合计带动销售额超过 1.6 万亿元,已超过 2024 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
背后的原因或在于今年国补品类的增多。根据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的 " 官宣 ",补贴品类从八大类(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电脑、热水器、家用灶具、吸油烟机)增加到十五大类,新增微波炉、净水器、洗碗机、电饭煲四类家电,以及手机、平板、智能手表和手环三类数码类目。
以数码产品为例,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和手环等三类数码产品时给予 15% 补贴,单件售价不超过 6000 元,每件补贴不超过 500 元。
然而,在《IT 时报》早前的跟踪报道中,国补资金消耗远超预期。比如今年 6 月,叠加 "618" 大促、端午促销等购物节点,华西证券预估 6 月国补资金消耗攀升至 500 亿元,推动 1~6 月累计消耗规模达 2100 亿元,占 3000 亿国补资金池的 70%。自此,多地因资金透支开始进入国补限额模式,甚至是暂停国补。
" 能省近 200 元呢。" 以彼时的河北省为例,来自石家庄的消费者小月(化名)向《IT 时报》记者分享了她的购买历程。她当时看中一款原价为 1399 元的苹果耳机,但在当地没法领取国补。小月经过查询得知,上海还有国补额度,便将商品收件地址写成上海工作的同学住处,再由同学给她快递寄回石家庄。叠加店铺优惠的 100 元和国补,她最终支付了 1019 元左右,差不多省了 300 元。
前述的王先生也准备试试小月的这种方法,不过对于洗衣机、彩电等大件包裹,有不少消费者担心邮费成本和国补不相上下,二次转递并不划算。
领取门槛愈发严格
摇号发放 + 限量分配成主流
近日,伴随 " 双十一 " 和 " 双十二 " 的到来,进入 " 末班车 " 的国补再度引发讨论。可以看到,国补的上半场和下半场存在较多不同:一方面在于资金投放的节奏,下半场或呈收紧态势。中国政府网公开表示,有关部门将督促地方细化资金使用计划,确保资金有序均衡地用到年底;另一方面是审核流程更为严格,实行 " 先领资格再下单 " 模式,对申领地址、用户信息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核验,确保资金精准发放。
第一财经 9 月初的一篇报道显示,湖南、黑龙江、重庆、河北、山东、贵州六省国补资金被骗及违规使用金额或过亿。比如湖南审计报告称,汽车置换、农机报废更新等领域补贴资金被骗取或违规使用,涉及金额约 9373 万元;贵州审计报告指出,部分企业及个人套取财政补贴 1570.31 万元,虚构消费业务违规享受政策优惠。
国补领取方式的变化正是前述现象的应对之举。
以上海为例,《IT 时报》记者注意到,2025 年 9 月 20 日至 12 月 31 日,上海按照 " 消费者报名、公证摇号、中签领取资格 " 的方式开展家电家居以旧换新补贴活动,每两周开展一轮报名。补贴资格需前往指定 App 云闪付领取,中签消费者可前往线下实体门店或线上平台使用。
" 现在国补需要自己抢券,有券了再来买。"10 月 15 日,《IT 时报》记者线下走访了上海多家苏宁易购、京东电器、小米、vivo 等门店,现场工作人员异口同声。
根据上海商务官方公众号的消息,上海市最新一轮的补贴活动在 10 月 18 日 0 点至 10 月 20 日 20 点,补贴资格券自消费者领券之日起 14 天内有效。
安徽省同样实行摇号机制,该省商务厅今年 8 月中旬宣布,对家电数码等产品的补贴采取抽签摇号的方式。根据规定,每个星期开展一轮,消费者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云闪付 App" 皖惠通 " 专区,或与省服务平台实现连接的其他平台。
每个地方的规则有所不同。截至 10 月 16 日,《IT 时报》记者在京东、淘宝、拼多多三家电商平台查询得知,在上海,获得补贴的方式是政府摇号;在北京,消费者可进入 " 京通 " 小程序,按需领用补贴的资格券码;广东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以及江苏地区的消费者可在平台上直接领取;湖北等地则需要先提交 2025 年国家补贴的预约提醒;当日发放的券数量有限,以贵州省为例,根据拼多多平台显示的信息,该省每周六上午 10:30 发放。
中签率普遍只有 10%
预期和现实之间,往往会有落差,在消费者对 " 双十一 " 大促的等待中,国补中签率偏低一定程度也影响了下单欲望。
" 我们店里大概十几个人都去摇号,目前还没有一个人中奖。" 一位苏宁易购工作人员透露国补中奖概率较低,在 15%~20% 之间。据其预测,后续国补可能会逐渐减少。
一组公开的数据亦显示,目前多数地区中签率普遍在 10% 左右,部分地区中签率已跌破 5%。不过,在消费者担忧的另一面,有的企业采取了 " 补位 " 之举。据观察者网报道,美的、海尔等头部家电企业率先推出 " 最高自补 20%" 的优惠,如海信推出 " 政企商 " 套系化补贴方案,最高可减 6000 元,局部改造可再补 500 元。
" 国补需要靠自己手气,但双十一期间我们品牌补贴 200 元,店铺再补贴 100 元。" 走访当天,一名荣耀工作人员就其中一款机型如是说。
当国补浪潮褪去,怎样才能让消费者愿意继续消费?此次,正如早前多方预测,国补下半场正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大促期间的消费者或不用过于担忧,可在京东、淘宝等平台根据相关口令便可 " 薅羊毛 ";对于企业和平台来说,提升自身的信誉依然重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