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4376 期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头部品牌纷纷上新
海南糟粕醋越来越火
围绕 " 酸汤风味 " 的餐饮热潮,仍在升温。
之前是贵州酸汤,现在轮到了糟粕醋,最先收获红利的是海南本土品牌。
琼州糟粕醋 · 海南酸汤火锅自 2020 年创办以来,已经开出 21 家全国直营门店,逐渐发展成为海南本土连锁化火锅品牌。其三亚海棠湾、亚龙湾等门店,游客常年排队。
椰小鸡 · 椰子鸡品牌成立于 2019 年,据餐里眼显示,目前在海口、三亚、南京等城市开出了 31 家门店," 糟粕醋锅 " 是点单率最高的锅底之一。
更热闹的是,今年上半年,一批全国连锁火锅品牌也纷纷下场。
从一围肥牛肉小火锅到朱光玉火锅馆," 糟粕醋 " 几乎成了各家火锅品牌菜单的标配。就连海底捞也早早将 " 糟粕醋锅 " 纳入常驻锅底阵容,让这股海南酸香真正飘进了全国各地的餐桌。
据海南省政协调研数据,2024 年全年,海南糟粕醋行业产值已经突破 1 亿元大关——这一数字在几年前还难以想象。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全省与糟粕醋相关的生产、餐饮主体已超过 270 家,其中一半以上是在近五年内新成立的年轻品牌与工厂。
截至目前,话题,在抖音上的播放量近 10 亿;在小红书上的相关讨论超 25 万。
过去,人们提起海南,只想到椰子鸡、清补凉;而现在,糟粕醋成了新的 " 海南 IP",从地方小吃快速走向全国餐饮市场的 " 潜力黑马 "。
靠这 4 大原因
海南糟粕醋霸屏餐饮圈!
糟粕醋的故事、气味、热度,正在全国餐饮版图中占据越来越多的篇幅。
那么,为什么糟粕醋可以越来越火?
首先,是地方特色加持,在地故事的力量推动。
在 " 地方菜潮流 " 席卷全国的当下,糟粕醋拥有足够的故事与文化底色。它起源于海南文昌市铺前镇,以酿酒过程中产生的酒糟发酵成酸醋为汤底,搭配海鲜、蔬菜、海菜、内脏、贝类等配料,形成独特的 " 酸香辣鲜 "。与此同时," 糟粕醋制作技艺 " 从市级逐步升级为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正积极推进。
其次,口味上瘾性,酸辣一口上头。
近两年,酸辣口味持续火爆。根据《2025 中国中式餐饮白皮书》显示,过去五年,辣、鲜、酸仍然是中餐菜品占比最高的三大味型。此外,糟粕醋之所以能在众多酸辣品类中脱颖而出,还在于它独特的 " 上瘾性 "。
" 没有胃口的时候,就来一碗糟粕醋。" 这几乎成了许多消费者的共识。那股酸辣的刺激感,让人一吃就上瘾,直接推动了糟粕醋的高复购率。
再者,应用场景广泛," 糟粕醋 +" 拥有无限可能。
如今,糟粕醋早已不止于火锅。它已经出现更多餐饮品类里。比如 " 鱼上烤鱼 " 就推出了糟粕醋烤鱼;" 板凳阿姨麻辣烫 " 也推出了 " 海南糟粕醋汤底 ";国庆假期,更有游客为了一杯特调糟粕醋咖啡专程飞到海南定安打卡。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政策与文旅双轮驱动,从地方特产进阶到海南名片。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不断推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跨省游客数量节节攀升。文旅与餐饮的联动,也让糟粕醋成为重要一环。地方政府开始推动糟粕醋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打造以 " 糟粕醋文化 " 为主题的餐饮体验。
从 " 地方热 " 到 " 全国红 "
还需要跨过的几道坎
尽管糟粕醋在餐饮端的热度不断攀升,但赛道仍处在初级阶段,还有痛点需要解决。
1、供应链脆弱,产业链尚未形成
目前,海南糟粕醋产业的生产体系仍以小作坊和个体餐饮店为主,地域分散、产能有限。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全省糟粕醋相关企业中,注册资本在 100 万元(含)以下的经营主体就有 256 家,占比高达 94.8%。
这意味着,行业中缺乏完整的规模化生产体系和产业协作链条。比如原料端上,糟粕醋依赖于多种地方原料,但目前原料供应还停留在零散采购阶段,缺少标准化、可追溯的原料体系;生产端上,发酵周期长、工艺差异大,使得成品质量不稳定,难以形成统一的风味识别;流通端上,跨省运输受限,使得产品难以形成规模化铺货。
2、什么是好的糟粕醋?
当下的市场上,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不同地方、不同作坊的糟粕醋,口味千差万别:有的偏甜,有的偏酸,有的甚至因为工艺不稳定,酸度、香气、风味层次都存在较大差异。
海南糟粕醋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的年百顺 & 一小仙给出过答案。在他们看来,好糟粕醋,归纳起来是三大黄金标准:酸得通透,喝汤不齁喉;香得立体,闻得到谷物糟香;吃得轻盈,吃多无负担。
但这套感官标准的背后,其实是严谨的科学体系。年百顺的研发团队将 " 好糟粕醋 " 的品质指标进行了系统化定义:
天然发酵——采用传统糟粕发酵工艺,使有机酸含量更高,风味更自然;
酸度稳定—— pH 值控制在 3.8-4.2 之间,既保留酸爽口感,又不刺激肠胃;
低酒精度——酒精度不高于 0.5% ,更适合大众及不同年龄段人群;
富含黄酮——糟粕醋中天然黄酮含量高,具有良好的营养;
抗氧化力强——天然发酵物质带来更高的抗氧化成分,帮助人体代谢与养护。
3、口味圈层化,普适性有限
糟粕醋的酸辣口味极具辨识度,也正因为这种强个性,让它在走向全国的过程中出现 " 口味壁垒 "。目前,糟粕醋在消费市场中仍以 " 区域特色餐饮 " 的形象出现,主要集中在热爱地方菜、敢于尝新的年轻消费群体中,而非大众餐饮路线。
这意味着糟粕醋的口味传播仍处在 " 圈层阶段 " ——集中在热爱地方菜、敢于尝新的年轻消费群体中。要真正 " 破圈 ",品牌需要针对不同地区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开发出多样化产品线。
4、热度高但分散,声量大但势能不足
另一个制约行业扩张的核心问题,是品牌势能的缺乏,这也是几乎所有地方特色餐饮在破圈路上都会遇到的共性难题。
虽然近两年糟粕醋热度上升,市场上陆续出现了一批知名度初显的品牌,但这些品牌普遍存在一个共性——规模小、门店少、集中在海南本地及周边区域,行业中能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品牌势能的代表较少。
年百顺,
推动糟粕醋破圈 " 地方味 "
针对糟粕醋产业面临的口味圈层化、供应链脆弱以及品牌化不足等痛点,海南本土企业正尝试以标准化、智能化、透明化路径推动这门传统酸香手艺进入新阶段。
2025 年 10 月 18 日,海南年百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海南一小仙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陵水文罗产业园圆满举行开园仪式,标志着海南糟粕醋产业在现代食品工业方向迈出关键一步。
其中," 一小仙 " 专注于海南非遗糟粕醋的智能化生产,而 " 年百顺 " 则布局生鲜食材、复合调味品等,提供从仓储到配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超过 3 亿元,占地约 3.4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 4.7 万平方米,涵盖综合办公楼、仓储冷链配送中心、热带果蔬加工中心、糟粕醋生产车间及高新实验室平台。
这一现代化工厂的建设,正是为解决产业中长期存在的产能分散、供应不稳和标准缺失问题。
通过大仓储体系与源头直采模式,原料供应更稳定;机械化分拣与加工提升了生产效率;统一配送体系则让产品能够覆盖全国市场。开园首日,工厂投产即迎爆发式订单,年产万吨级工厂酿造的第一批糟粕醋当日售罄。
年百顺秉持 "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 的核心理念。一小仙总经理黄振华在开园仪式上表示:" 传统作坊依赖人工经验,品质与安全难以稳定;而工厂化生产虽能规模化,却常需额外添加,偏离了健康与自然的方向。破解之道,在于以科学理念和现代技术重构底层工艺,用现代工艺再现非遗精髓,在摒弃 " 科技狠活 " 的同时,稳定呈现糟粕醋的本质风味。"
其中,年百顺与中国工程院朱蓓薇院士团队建立合作,对传统发酵菌种进行优化,使糟粕醋在保留酸香本味的同时,兼顾食品安全与稳定性。
在产品端,年百顺遵循 " 五零添加 " 的原则:零防腐剂、零味精、零香精、零色素、零蔗糖。公司研发团队优化配方,仅保留优质天然水、大米、糯米、酒曲等必要成分,杜绝依赖防腐剂延长保质期。
这种极简配料不仅保留了糟粕醋原始酸香,也符合现代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高标准要求。低钠、无人工合成物质的特点,让产品更适合家庭及餐饮端多样化应用。
此外,年百顺通过锁鲜技术与专利发酵工艺,实现了糟粕醋的高效生产和风味稳定。发酵周期超过 30 天,确保每一批产品酸香通透、久煮不散。真正做到开袋香、煮汤香和回甘感。
都说 " 万物皆可糟粕醋 ",年百顺势而为,让这句流行语变成现实。品牌不仅提供开袋即煮即食," 让消费者随时开涮 ",更让糟粕醋走进更多元的消费场景。
无论是火锅汤底、酸汤菜品,还是米粉汤底,年百顺都能帮助商家在口味上建立差异化竞争力:对火锅品牌而言,它能提供健康酸香的替代底料;对米粉、小吃品牌而言,它能带来独特风味记忆点;对地方餐饮而言,它则成为强化地域特色的关键符号。
凭借这套从科研到产业、从产品到场景的系统布局,年百顺不仅在重塑糟粕醋的现代价值,也在重构整个地方风味产业的增长逻辑,助力海南糟粕醋走出地方、走向全国。
轮值主编|王盼
视觉、插图|张劲影
运营 |雪糕
栗军 13718277715(同微信)
内参小秘书 neicanmishu(微信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