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逆势崛起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顶压前行。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 33.61 万亿元,同比增长 4%,实现逆势增长。
分省份看,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对全国进出口增长贡献超八成,对稳定外贸基本盘发挥着关键作用。而这背后,是一个个外贸大市危中寻机、逆势崛起。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今年前三季度主要外贸城市进出口数据,深圳、上海、北京、苏州、东莞、宁波等外贸 50 强城市进出口总额达 27.24 万亿元,占据全国 81% 的份额。这些城市的发展走向,也是观察我国外贸趋势的重要窗口。
相较去年底,东莞以 14.4% 的增速从宁波手中夺回 " 外贸第五城 " 的名号," 世界超市 " 义乌所在的金华将厦门、青岛挑落马下,万亿城市烟台、西安连续晋级,防城港、济南、郑州、芜湖则成为外贸 50 城中增长最快的城市。
这背后,又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头部洗牌
东莞反超宁波,金华 " 二级跳 "
今年前三季度,外贸大市深圳、上海稳住阵脚,分别实现进出口总额 3.36 万亿元、3.34 万亿元,增速分别为 0.1%、5.4%。这是前三季度全国外贸规模唯二跨过 3 万亿元的城市,深圳也继续保持外贸城市首位。
从细分数据看,深圳机电产品出口、进口规模分别为 1.54 万亿元、1.08 万亿元,分别占据全市出口、进口份额 75.7%、81.4%。除电脑及其零部件、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集成电路等产品进出口表现亮眼外,新兴产业中,锂电池、3D 打印机出口分别增长 36.6%、14%,增势较好,成为深圳外贸增长的强劲支撑。
北京、苏州分别实现进出口总额 2.41 万亿元、2.02 万亿元,占据 " 两万亿元 " 赛段,增速分别为 -10.7%、6.1%。这之后,广东另一座外贸大市东莞完成逆转,以 14.4% 的进出口增速从宁波手中夺过 " 外贸第五城 " 的名号。
前三季度,东莞、宁波进出口总额分别为 1.17 万亿元、1.09 万亿元,前者以 700 余亿元的优势保持领先。洪略全球智库(HLC)理事长、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城市进化论分析,粤港澳大湾区本身开放型经济优势明显,民营经济竞争力很强,东莞等城市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海外布局,对共建 " 一带一路 " 国家和东盟等外贸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东莞对东盟、拉美、印度、中东、中亚五国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 38.5%、10.4%、15.3%、34.2% 和 55.2%,成为外贸重要增量来源。
当然,广东的外贸底盘不止深圳、东莞,广州也是重要一极。前三季度,广州进出口总额达到 9236.77 亿元,增速达 12.5%,表现亦可圈可点。
一位广东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告诉城市进化论,这背后也反映出广东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像深圳的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和无人机等产品出口增长迅猛,同时当地又积极从传统市场转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外贸发展更具韧性。
此外,金华、厦门和青岛也居外贸十强城市之列。相较于 2024 年末,金华一举反超后两座城市,实现排位 " 二级跳 "。
海关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金华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 7906.6 亿元,同比增长 20.7%。其中,出口 6993 亿元,同比增长 21.1%,对浙江全省出口增长贡献率达 50.5%,居全省首位。其中,金华对非洲出口规模稳居浙江第一,对东盟出口增速(43.9%)也排名第一。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 新三样 "(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和劳密产品成为金华出口的重要增长动力。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金华汽车零配件出口同比增长 41.8%,电动汽车出口同比增长 147.9%;七大类劳密产品出口增速均超过 15%,家具出口增速达 30.3%。
总体来看,十强城市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合计达 16.50 万亿元,占据全国外贸 " 半壁江山 ",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腰部角逐
烟台西安上攻,佛山福州 " 后退 "
外贸是经济走势的晴雨表,与城市动能转换、结构升级息息相关。
今年前三季度,进出口规模排在第 11 位的杭州进一步 " 紧咬 " 青岛,二者进出口规模分别为 6742.56 亿元、6762.84 亿元,增速分别为 -0.9%、7.1%。这两座明星城市的外贸差距不过 20 余亿元,正掀起一场外贸十强城市 " 卡位战 "。
郑州、合肥、西安、烟台堪称外贸增长的明星城市,增速分别为 25.3%、21.8%、16.2%、16%。相较上半年,郑州增速有所放缓,但在外贸 50 城中仍处于第二位,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手机和汽车等产品出口仍是重要牵引。
而在较高增速带动下,烟台和西安外贸规模分别达到 3978.81 亿元、3549.29 亿元,前者反超佛山,后者反超佛山、大连,分别跻身外贸 50 城第 18、19 位,在全国外贸版图上完成新的跨越。
一个十分关键的变化是,西安前三季度自主性和附加值较高的一般贸易同比增长 22.1%,占比提升至 35.2%,传递出其正从 " 大进大出 " 到 " 优进优出 " 转变的鲜明信号。其中,集成电路、汽车(含底盘)、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等重点类别增速均超过 20%。
与西安、烟台类似,合肥、常州、济南等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赛道上声名鹊起的城市,外贸增速表现也非常亮眼。前三季度,合肥实现进出口 3295.92 亿元,反超惠州晋级第 25 位。常州进出口 2776.68 亿元,同比增长 15.2%,也顺势反超潍坊、福州,位列第 26 位。
不过受制于结构转型等因素,佛山、福州、泉州等传统外贸大市仍未走出困境。前三季度,佛山、福州、泉州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为 3543.55 亿元、2037.81 亿元、1841.80 亿元,增速分别为 -6.7%、-24.8%、-9.2%,外贸稳增长仍然压力重重。
" 转型升级的任务主要在佛山。" 在前述广东区域经济研究专家看来,广东省内深圳和东莞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较好,广州也在迎头赶上,但佛山相对还较弱。
而福州、泉州所在的福建,其外贸结构转型压力已经显露无疑。前三季度,福建进出口总额 14151.6 亿元,同比下降 4.5%。在主要外贸城市中,仅厦门、宁德、龙岩三地进出口实现增长,锂电池、电动汽车等新型产业占比相对较高。
这种分化也进一步传递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的信号。
趋势之变
新的增长引擎,谁能乘风起?
从一定程度而言,全国城市外贸格局不断洗牌背后,是外贸市场与产品结构加速演变的双轮驱动。
不久前,国务院新闻办就 2025 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发布会,在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提到的 " 五个方面特点 " 中,两条涉及结构之变——
市场多元化持续推进。前三季度,我国对共建 " 一带一路 " 国家进出口 17.37 万亿元,增长 6.2%,占进出口总值的 51.7%,比重提升了 1.1 个百分点。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进出口分别增长 9.6%、3.9%、19.5% 和 16.7%;
出口产品向新向优。前三季度,我国出口机电产品 12.07 万亿元,增长 9.6%,占出口总值的 60.5%,提升了 1.4 个百分点。
在徐洪才看来,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对美贸易份额 " 断崖式下跌 ",而对东盟、共建 " 一带一路 " 国家的贸易增长很快," 一定程度上弥补回来 ",多元化市场拓展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作为边境城市,防城港、昆明和伊犁州就是突出例子。今年前三季度,防城港实现进出口 1129.04 亿元,同比增长 30.3%,连续超越大庆、石家庄、沈阳、唐山等城市,跻身外贸 50 城第 43 位。南宁海关此前撰文指出,凭借 " 边关 + 海港 " 双重优势,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防城港市正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和 " 一带一路 " 重要门户。
这也支撑防城港在中国对东盟贸易比重攀升的背景下迅速崛起。而昆明和伊犁州也利用沿边开放的地缘优势,辐射东盟和中亚等地,在 " 市场多元化 " 浪潮中迅速提升外贸能级。
从产品结构来看," 机电产品占比提升 " 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以前我们出口的机电产品基本都是半成品,而现在电动汽车等终端产品的比重增加了。" 在前述广东区域经济研究专家看来,这是机电出口占比提升的重要因素。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以中国为中心的东南亚生产网络体系初具规模,周边的东南亚国家给我们配套,我们来做终端产品的集大成者,这种趋势非常明显。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出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仪器仪表等高技术产品分别增长 8.1%、22.4% 和 15.2%;" 新三样 " 产品、铁道电力机车等绿色产品增速均达到两位数。
实际上,从郑州、西安到合肥、常州、芜湖,很多外贸增长亮眼的城市背后,都有着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新兴产业集群的支撑,这也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外贸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