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和 AI 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浙江大学)联合阿里云于 10 月 17 日共同举办了浙江大学首场 AI DAY 活动, 活动包含了面向浙江省内高校教师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产教融合实践与创新研讨会和面向浙江大学以及华东五校 AI+X 微专业学生的零基础玩转大模型大学生训练营。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产教融合实践与创新研讨会由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孙凌云教授主持。
开场环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浙江大学)主任陈文智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陈文智教授在致辞中指出,AI 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思维革命与能力赋能。教师需要更贴近产业的教学工具,学生需要更真实的实践场景,需要校企双方以开放的姿态共建生态,期待以此活动为契机,搭建一个教育端需求与产业端供给精准对接的平台,推动 AI 通识教育从课堂讲授走向实践创新,从知识传递迈向能力培养。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 AI 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和时代引领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 AI 浪潮中掌握主动权、赢得未来。
孙凌云教授在会议中首先介绍了浙江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进展。他指出,浙大在已有的 "ABCD" 基础课程模块基础上,正持续推进课程体系的迭代与升级。通过教材内容的快速更新、智慧教学平台的深度建设以及实训资源的系统开发,课程不断优化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 AI 素养与应用能力。同时,孙教授也坦诚指出当前课程建设面临的现实挑战:学生专业背景多元、知识更新速度远超传统教学节奏、跨学科教学组织难度加大等问题,对课程的普适性与前沿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表示,面向未来,浙江大学期待继续深化与阿里云等领先科技企业的协同合作,汇聚产业资源与教育智慧,共同打造高水准、可复制、广覆盖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为全国高校 AI 教育的普及与创新提供 " 浙大方案 "。
阿里云高校合作总监郭伟杰回顾总结了阿里云 - 浙江大学签署共建人工智能通识课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在内容共建、学生算力支持、实践平台搭建、大赛合作、技能认证、微专业课程建设方向的进展。阿里云智能技术解决方案技术内容专家张浩介绍了阿里云大模型认证体系。
研讨环节,来自浙江大学各院系从事人工智能交叉学科教学、科研的教师代表,以及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省内多所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负责人共同共同探讨产教协同下的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和 AI 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反映了在艺术类、法学、医学、传媒等跨学科场景中引入 AI 教学的实际困难,如资源获取受限、技术门槛高、科研数据孤岛等问题,并呼吁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教学内容与真实产业需求对接,拓展多元化产教协同育人生态建设,形成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亟需打破传统单一教学路径依赖,倡导构建开放共享的课程生态,强化实践导向和跨学科融合,积极提升教师 AI 素养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技术环境等整体共识。
AI DAY 活动当日晚上,同期举办了面向在大学生的 " 零基础玩转大模型大学生实训营 " 线下实践活动,吸引了来自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的两百余名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由浙江大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立萌老师主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浙江大学)主任陈文智教授为本次活动致辞中表示:当前大模型技术正以燎原之势改造各行各业,AI 应该是每个人应该掌握的必备技能,数智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会用工具、敢创价值。期待同学们将 AI 融合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实训环节中,阿里云高校合作专家范唯媛带来大模型应用与实践的主题分享,并带领同学们动手搭建专属智能学习助手;阿里云数据技术专家郭伟带领同学们使用阿里云 DataV-Note 进行电影评价数据的分析探索。随后,阿里云智能技术解决方案技术内容专家张浩结合同学们的学习和实践以及职业生涯发展,向同学们介绍了阿里云技能认证体系如何助力同学们学习成长。
学生们积极参与、动手实践,现场气氛热烈。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仍驻足交流,久久不愿离去。同学们纷纷写下了本次训练营的心得感悟,有同学表示:"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研一新生,今天参加了由学校联合阿里云等单位举办的 " 零基础玩转大模型 " 实训营。原本带着对大模型既熟悉又陌生的复杂心情而来,熟悉的是技术名词,陌生的是落地路径,通过讲座与实操,我对大模型的理解从 " 技术架构 " 转向了 " 应用系统 ",也对未来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启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