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昨天
上海交大这个论坛上学者热议,上海和深圳构成理解中国发展的“双城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在中国经济寻求新增长动力的关键节点,上海与深圳这两大标杆城市的发展路径能带来何种启示?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的 " 安泰 · 问政 " 论坛上,这一问题引发学者们深入的讨论。与会专家围绕双城模式的差异、动力与未来可能性,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城市发展方向的探讨。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在演讲中谈到,上海与深圳发展路径归纳为 " 开放驱动 " 与 " 创新驱动 " 的互补,这二者共同构成了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 " 双城记 "。

上海市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思政则提出,中国正从 " 大基建时代 " 迈入 " 大更新时代 ",城市建设的重点应从规模扩张转向 " 存量提质 "。他强调,未来上海的核心战略在于 " 投资于人 ",并提出了涵盖张江科学城、临港智造城等在内的 " 上海方案 "。

" 我们不能只重视科创,而忽略文创。上海除了建设‘五个中心’,还有一个不叫中心的中心,即建设国际的文化大都市。科创的背后是文创。科创解决效率问题,文创决定发展方向和人文魅力。" 王思政说,上海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同时,也应加快内容产业创新与相关体制改革,实现 " 科创文创双轮驱动 "。

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看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未来超越美国,中国必将出现自己的 " 纽约 " 和 " 硅谷 "。他在题为 " 上海和深圳,谁离纽约更近?" 的演讲中分析,上海具备成为亚太枢纽的地理优势,而深圳则展现出更具 " 理工科气质 " 的创新活力。

但他也指出,与纽约相比,上海在医疗、教育、语言环境等国际化配套方面仍有差距。陆铭强调,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不能仅靠理工科思维,还必须发展高水平的金融、法律、咨询等服务业," 没有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制造业很难走向高端 "。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都市圈协同发展成为焦点。王思政指出,上海部分郊区开放度不足,而周边地区在民营经济主导下发展意愿更强;陆铭则认为,行政区划与认知差异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主要障碍,亟需改革地方政府考核机制;陈宪则重申,深圳真正的优势在于由民营经济和创新精神共同塑造的 " 头部企业集群 "。在此次论坛上,还发布了新书《创新无限:深圳奇迹启示录》。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上海 深圳 上海交通大学 文创 纽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