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葛帮宁 沈天香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2025 年 10 月 10 日,郑州日产迎来一个重要时刻——日产 LCV(轻型商用车)研发中心在这里揭牌成立。
这个研发中心的技术定位,将郑州日产与日产全球战略紧密绑定——日产在全球推行企划、开发、生产、销售的全球化分工与事业布局,LCV 研发中心将核心聚焦皮卡及 SUV 的产品研发。
该中心在郑州日产成立,是这家资深合资汽车公司研发能力跃升的新起点,也是其融入日产 " 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 " 战略的新起点,更是其从 " 全球制造 " 向 " 全球创造 " 的一次战略跃迁。
郑州日产的历史颇具传奇色彩。它是日产汽车在中国首个合资企业,于 1993 年成立,至今已有 32 年。
从 " 三国五方 " 艰难起步,到帕拉丁一战成名;从股权更迭的动荡岁月,到双品牌战略的破局再生——这家扎根中原的合资企业,始终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浪潮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法则。
近日,郑州日产党委书记姚利文接受帮宁工作室独家专访,解读破局路径。
2024 年 5 月 7 日,姚利文离开工作了 30 多年的东风柳汽,转战郑州日产。彼时,这家合资车企面临三重困境——市占率跌至 7%、产品线单一、品牌 " 工具车 " 标签固化。
新班子的核心破局思路,是先锁定核心人群,再拆解需求——皮卡用户中,95% 为增换购群体,这成为他们的首个突破口。
为快速扭转市场颓势,郑州日产精准把握皮卡用户以增换购为主的核心特征,推出 " 两万元置换 " 政策。彼时,姚利文坚持营销需聚焦核心痛点、实现穿透式突破。他对帮宁工作室解释说:"12 万元左右价位的皮卡,2 万元置换补贴占车价的 1/6,能够切实击中用户需求,避免补贴力度不足导致的市场感知薄弱问题。"
通过拉通营销体系形成牵引、强化政策支持,实现营销体系能力提升与终端赋能。该政策实施一个月后,郑州日产市场占有率提升至 9.6%,经销商态度从观望转变为主动跟进,市场信心显著回升。
在稳固市场基本盘后,姚利文围绕抓用户、抓产品、抓营销这 3 个方向,深化布局。他要求团队坚持 " 双腿站立 ",每月至少 15-20 天深入市场一线,不仅走访经销商,还要跟随客户,实地调研使用场景。
" 用户的真实需求往往藏在场景里。"
姚利文举例说,在潍坊盐碱地调研时,发现盐农对车辆防锈需求极高,需采用镀锌板应对腐蚀,据此郑州日产推动海盐版定制车型研发;在西藏,针对高原上发动机缺氧问题,他们规划研发 " 高寒版 "" 山地版 " 产品;在云南茶叶产区,茶农对货箱有容纳采茶机的特殊需求,也成为郑州日产优化产品尺寸的重要依据。
基于类似实际场景调研,郑州日产累计梳理 48 个细分用户场景,涵盖种植、养殖、工程、越野等领域,并有针对性地推出差异化车型。比如,针对电力、移动等行业大客户,优化车辆耐用性与适配性;针对露营、越野等新兴场景,提供改装基础方案。
如今,这些源于市场需求的洞察,成为日产 LCV 研发中心产品研发的核心依据。
短期靠商务政策,长期靠营销体系。在姚利文看来,郑州日产破局不仅要解决眼前问题,更要搭建可持续的增长能力。他推动体系化建设,聚焦 3 个核心方向。
其一,重构营销组织。
将市场部重构为市场洞察、新媒体、品牌、用户运营等 4 个模块,重点强化新媒体和用户运营能力。
今年,郑州日产搭建 "321" 新媒体矩阵,通过总部账号扩充、区域号建设和终端赋能,1-9 月新媒体获客线索同比增长 180%,渠道销量占比提升至 21%,在商用车领域位居前列。
同时,加强用户运营,组建 11 家 ZNA-CLUB 车友俱乐部,全年开展 60 余场越野、露营活动,让品牌从工具伙伴向生活玩伴转型。
其二,打通研发链路。
日产 LCV 研发中心落地这里,是郑州日产推动研产联动的关键成果。该中心聚焦皮卡与 SUV 研发,整合中日团队攻克 17 项核心技术,实现燃油、纯电、混动车型同步规划。
以全球战略车型 Frontier Pro 为例,这款车基于郑州日产 " 星核 " 平台打造,融合中国市场的电混技术与日产全球品质标准,成为中国研、全球销的标杆。" 过去是中国造供全球,现在要中国研领全球,这才是合资品牌的新价值。" 姚利文说。
其三,激活团队动能。
他推行 " 教练型船长 " 的管理风格,既把握战略方向,又手把手带团队。要求公司驻外人员每月至少卖 1 辆车,说 " 自己都不会卖车,怎么指导经销商 "。同时建立定目标、建团队、分责任、授权力、追过程、拿结果、给激励、做复盘的 24 字管理闭环,让每个岗位都明确价值锚点。
站在日产 LCV 研发中心成立的新起点,姚利文说,郑州日产的未来定位,围绕国际化、新能源化、越野化这 3 个方向展开,依托日产 LCV 研发中心,打造中国研、中国造、全球销的业务模式。
国际化是核心增量。
郑州日产将以 Frontier、纳瓦拉等日产品牌车型为突破口,依托日产全球渠道资源销往海外,同时借助东风进出口网络,拓展东风品牌在新兴市场的份额," 全球皮卡市场是中国的 20 多倍,那才是我们的新蓝海 "。
新能源化则聚焦需求差异。
不同于乘用车的全面电动化,姚利文主张皮卡 " 按需电动 ":针对行业客户推出定制化 PHEV 车型,解决无人机供电、野外作业等场景需求;依托东风集团技术,探索纯电车型在商用领域的适配性," 不搞为电动而电动,要让新能源真正帮用户降本增效 "。
越野化是品牌破圈的关键。
郑州日产通过星核平台,延伸硬派 SUV 产品,复刻帕拉丁达喀尔赛事的传奇基因,从 " 皮卡世家 " 发展到 " 皮卡玩家 "。" 我们要让皮卡不只是干活的工具,更是用户探索远方的伙伴。" 姚利文说,未来将围绕越野文化,打造更多用户共创活动,吸引玩乐型年轻群体。
32 年来,这家公司经历过辉煌,也遭遇过困境。" 郑州日产最可贵的品质,是不服输的韧性。" 姚利文感慨道,即使在最困难时期,企业也未放弃对品质的坚守、对研发的投入,经销商与用户也始终信任。
中原是郑州日产梦开始的地方,曾任日产汽车首席 COO (Chief Operating Officer,首席运营官)的志贺俊之说 " 得中原者得天下 "。
对此,姚利文进一步解读说:" 现在的中原不只是地理概念,更是全球视野下的核心阵地。未来的郑州日产,将以中原为根基,凭借可靠的品质、硬核的技术和年轻的心态,在全球皮卡市场闯出新天下。"
以下是采访实录。
" 两把火 "
帮宁工作室:2024 年 5 月,你接过郑州日产运营接力棒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姚利文:当时只觉得,这是一份重大的责任。我的首要念头是,如何在传承中突破——既要守住郑州日产 " 皮卡世家 " 的底蕴,守住在皮卡、越野 SUV 的核心优势,又要带领企业在智能化、电动化、国际化新赛道上抓住机遇,让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当时,郑州日产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困难是什么?
最大的挑战,还是产品线相对单一,新车型开发过于缓慢,且过度依赖几款经典车型的改款。加上长久以来,品牌的 " 工具车 " 标签根深蒂固,年轻用户接受度不足,导致用户群体比较固化。
现在,我们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出全新车型 Z9 系列,还带来电混皮卡 Z9 GE PHEV。同时,试着通过年轻化、高端化、越野化形象破圈,让用户重新认识郑州日产。
你来郑州日产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推出锐骐 6" 两万元置换 " 政策。皮卡用户 95% 以上是增换购,(锐骐 6)12 万元左右的车,首先有 2 万元置换补贴,相当于 1/6 车价,用户敏感度高;其次,按国家政策,皮卡没有国家补贴,我们就打 " 国家不补我来补 " 的口号。
刚开始,公司内部和经销商也有反对的声音,结果实行一个月后,市占率就从 7% 升到 9.6%。经销商从观望变主动,友商也学我们。
商务政策第一要聚焦,第二要穿透,第三要击穿。
怎么挖掘潜在客户?如何触达他们?
围绕增换购的旧皮卡用户,我们要求团队专门去皮卡聚集区找,找到一个就送礼品,把用户电话留下来,对有意向的就上门请他试驾。
营销要拆解成触达、线索、邀约、试驾、成交的闭环,一步步地来。比如我们去潍坊盐场,发现用户对皮卡有耐盐碱腐蚀的需求,就推出海盐版,用镀锌板做;去西藏后,接到用户反映产品有缺氧问题,就优化发动机搞高寒版。这些都是根据用户场景做定制,解决他们的痛点。
" 第一把火 " 烧到位了," 第二把火 " 呢?
新媒体。
现在,郑州日产市场部主要有四块核心业务:市场洞察、新媒体、品牌和用户运营。新媒体搞 "321 方针 ",也就是三大线索来源(自营矩阵 + 直播中心 + 终端门店)、二大平台(抖音 + 快手)、一个线索管理体系。
今年,我们在杭州、沈阳、郑州等四地建了直播中心,明年还要增加几个。1-9 月,新媒体获客线索达 17.8 万条,同比增长 180%;交付 4233 辆,同比增长 73%;渠道占比 21%。在商用车里,我们的新媒体运营排第一。
你曾总结出 " 四圈 " 理论和 " 四客 " 逻辑,具体是什么?如何落地?
" 四圈 " 是固圈、扩圈、拓圈、破圈。
固圈是指保住老客户基盘,我们增换购率是百分之四十几。扩圈是指延伸人群链条,比如可以从种植户,延伸到买农资化肥、农业机械的人群。拓圈是指挖掘新人群,比如钓鱼、露营、旅行的。破圈则是指用价值突破认知。
" 四客 " 是引客、守客、拓客、留客。
留客即扩大人均增长,让客户留在我们这里。落地就是细化 48 个用户场景,对应人群和需求,一类一类地做,比如云南种茶叶的用户,种植户买实用的车、加工户买锐骐 6、经销户买纳瓦拉,对他们要分类分层管理,不搞大一统。
在郑州日产,你的工作表上排名前三的重要工作分别是什么?
一是,抓用户。用户是核心,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用户身边,充分了解他们的真实诉求。同时,为经销商赋能,进一步完善渠道体系和客户服务体系。
二是,抓产品。产品是根本,我们需要结合用户诉求,及时调整现有的产品策略,确保推出的车型紧密贴合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
三是,抓营销。赢得市场要靠产品、靠服务,也靠营销。结合用户需求、产品布局,我们需要相应推出更精准、差异化的营销策略,进一步打开市场。
转型
帮宁工作室:今年郑州日产延续强劲增长势头,1-9 月销量同比增长 31%,连续第 17 个月跑赢大势,你觉得这是因为做对了什么?
姚利文:一是,战略聚焦和一系列新产品成功投放。郑州日产明确了越野化、新能源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依托 " 星核 " 平台,陆续上市 Z9 系列皮卡,以及帕拉丁 · 新劲酷 & 黑武士,产品竞争力显著提升。
二是,渠道下沉和营销发力。我们在加快渠道下沉,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更多用户身边,再通过营销领域精耕细作,提升产品影响力。
今年盈利情况怎么样?能完成目标吗?
关于盈利,去年是 1100 万元,今年能大幅改善及提升,销量也能完成。6-8 月,按中国品牌在全球或在国内销量算,我们都排第三,之前是第七。在国内,离江铃的差距在缩小,明年如果做到 10 万辆,至少能升到国内第二。
目前,国内皮卡整体情况如何?为什么你们能正增长?
今年,国内皮卡 TIV(规模和需求总量)大概是 28 万辆出头,将下滑 5% 到 7%,主要是行业价格战打得厉害。而且,皮卡用户受农林牧副渔及工程等行业大环境影响较大。
另外,乘用化 + 越野化的用户圈子小,只占 20%,而商用占 50%、工具类占 30%。
我们聚焦用户需求,搞定制车型,做精准营销,所以是头部里少有的正增长,1-9 月实销增长 31%,是行业的 3 倍左右。
东风柳汽和郑州日产都经历过转型阵痛,你觉得二者最大的共同点、不同点各是什么?
东风柳汽和郑州日产,都是东风汽车旗下整车企业,二者都在细分领域做到了行业领先,柳汽是在商用车和 MPV 领域,郑州日产是在皮卡领域。而且,它们都经历了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的阵痛。在这个过程中,都需要把之前建立的传统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重塑产品、技术与品牌。
不同点在于,东风柳汽是自主品牌,郑州日产是合资公司,这决定了二者在企业运作上存在差异性。而且,柳汽是 " 商乘并举 ",转型侧重于全品类突围;郑州日产聚焦皮卡和越野 SUV 细分市场,转型更需要精准出击。
你认为营销的本质是什么?
营销本质是抓人性,我从 2000 年开始做营销时,就有这种感觉。营销是跟人打交道,像经销商、团队、客户都是人,所以要抓人性的需求和痛点。
比如用户要皮实的车,我们就强化可靠性;团队要成长,我们就搞培训赋能;经销商要盈利,我们就给精准政策,并提升他们的能力。
后来,我总结出营销的本质是人性、利他、信任这 6 个字,其中,利他是底层逻辑,信任是成交基础。这不是顿悟,是慢慢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郑州日产的核心优势是皮卡和越野型 SUV。你认为公司必须守住不能丢的看家本领是什么?最大短板又是什么?
我们的看家本领,是可靠品质 + 越野基因,即 32 年造车积淀的可靠性、耐久性以及卓越性能,获得了品质、安全、可靠的口碑,以及在专业越野赛场上淬炼的冠军荣誉。这些都是郑州日产品牌的基石。
我们的短板,是品牌年轻化不足,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相对滞后,导致品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被 " 工具车 " 标签所束缚,这正是我们要补的课。
目前,我们聚焦皮卡高端化、乘用化、新能源化趋势,推出了 Z9 系列皮卡,马上还会推出 Frontier Pro 皮卡,加快产品焕新和品牌形象焕新。
需要转型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品牌和用户关系。郑州日产计划如何打破 " 工具车 " 的传统印象,吸引年轻一代用户?
一是产品赋能。通过推出像 Z9 GT、Frontier Pro 这样的高端化皮卡,以更潮酷的外观、硬核的性能,以及丰富的可玩性,重塑产品调性,绑定户外、越野等年轻生活方式。
二是营销破圈。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和渠道,讲好品牌和产品故事,比如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平台,展示用户改装案例、越野故事,让品牌更潮。
三是用户共创。围绕越野、皮卡文化,组织用户活动打造圈层,让用户从功能满足升级到情感共鸣,成为品牌的热爱者和传播者。
在东风柳汽,你曾说 " 自主品牌代表了中国汽车的未来 ",现在,你觉得这句话适用于郑州日产吗?为什么?
合资板块兴起走全球资源 + 本土创新的融合之路。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自主创新。郑州日产作为合资企业,在经过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阶段之后,也走上了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
在打造 " 星核 " 平台时,我们就充分融入了东风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最新技术,以及日产汽车的全球品质管控经验。我们的合资身份带来全球资源,自主研发带给我们本土活力。我们要扎根中国市场,将在中国研发的产品推向全球。
未来将是生态的竞争。围绕电动皮卡或者 SUV,郑州日产在构建怎样的商业生态呢?
我们的生态布局聚焦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
在产品生态方面,围绕用户的越野需求,我们将提供更多的改装方案。比如结合电混皮卡的用电场景,开发定制化改装套件等,通过强大的原厂拓展能力,提升用户的越野出行乐趣。
在用户生态方面,通过 ZNA-CLUB 车主俱乐部,以越野生活为核心,举办一系列用户活动,拓展越野生态,打造越野圈层。
" 三化 "
帮宁工作室:日产 LCV 研发中心成立,对郑州日产有何意义?
姚利文:LCV 指轻型商用车,这个研发中心聚焦皮卡和 SUV。放到郑州日产,说明日产重视中国市场和郑州日产的研发能力。
对郑州日产来说,一是说明中国市场被看好,二是体现中国技术进步,尤其是新能源智能化。现在实行中国研、中国造、全球销,能助力日产提升全球竞争力,也能把中国用户需求转化为全球车型配置。
这是否意味着,郑州日产将成为日产新能源轻型商用车的全球生产中心?
郑州日产具备生产研发能力。我们中牟工厂是日产全球工厂的标杆之一,生产指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在 32 年发展历程中,郑州日产承担了日产全球车型的生产以及本土化改进,建立起完整的 LCV 产业链。
如今,依托领先的新能源技术,以及日渐成熟的新能源产业链,郑州日产有能力成为日产新能源轻型商用车的全球生产中心。
可以说,2025 是日产中国的转型之年,转型重点在电驱化、智能化与中国速度。你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郑州日产的新角色和新任务是什么?
有两点。一是创新引擎和技术孵化基地。郑州日产将成为日产 LCV 事业的创新引擎和技术孵化基地,助力日产在全球 LCV 领域提升竞争力。
二是对日产全球化战略形成有力支撑。我们通过将日产标准、日产技术与中国本土化优势相融合,并将中国市场的电驱化、智能化创新技术快速共享全球,开启 " 中国造供全球 " 的反哺之路,有力支撑日产全球化战略。
围绕电驱化、智能化与中国速度,郑州日产将做哪些具体工作?怎么理解中国速度?
我们一是将承担电驱化、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工作,二是负责将新技术应用到日产全球车型的开发中。郑州日产研发全球多元越野平台 " 星核 ",就是对电驱化、智能化与中国速度的诠释。
" 星核 " 平台历时 3 年打造,整合中日研发团队上千人,攻克平台化、电动化、智能化等三大领域 17 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燃油、纯电、混动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研发、一步到位。这不仅开创了中国皮卡行业的先河,也是全球皮卡行业的首创。
我理解,中国速度就是决策快、响应快、研发快。依托 " 星核 " 平台,我们可以实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产品研发的高效推进,车型研发周期将大幅缩短。
在出口方面,郑州日产有什么规划和目标?
国际化之路,也是反哺之路。郑州日产是日产 " 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 " 战略的坚定践行者。即将预售的 Frontier Pro,就是基于星核平台打造的首款全球化车型,凝聚了中日两国工程师的智慧和心血。
未来 3 年,我们将推出多款新车型,通过日产和东风集团的全球销售渠道,向全球出口销售整车及零部件。Frontier Pro 将依托日产汽车全球的经销商网络优势,在一年内走向世界,补充并丰富日产全球产品线。
你希望,未来人们提到郑州日产时,首先会想到哪些关键词?
可靠、硬派、玩家、年轻。
可靠是郑州日产的发展根基,是品牌不变的基因。
硬派是品牌的重要基因,代表了我们对越野文化的追求,希望和更多用户一起,探索远方的乐趣。
所谓玩家,是希望能打破圈层,从原来的创业伙伴,变成大家生活中的玩伴儿。
年轻是面向未来的姿态。郑州日产现在才 32 岁,正年轻。我们还会以年轻人的视角,为大家打造更丰富的多样化产品,让皮卡成为时尚潮玩,和年轻人玩在一起,嗨在一起。
抛开销量和利润指标,在你的内心深处,最为郑州日产感到骄傲的是什么?
最骄傲的是,郑州日产在 32 年里,始终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曾经,在 "PICKUP" 引入中国时,是郑州日产以 " 皮卡 " 为其命名。作为中国皮卡的开山鼻祖,郑州日产从未躺平。无论是快速发展期,还是转型阵痛时,郑州日产人始终主动求变,探索新路。
从 D21、纳瓦拉到锐骐,这些车型不仅记录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历程,更代表了一个行业品类的变迁历程。如今,身处智电时代,我们希望以 Z9 和 Frontier Pro 为起点,再次为皮卡行业注入新活力,为广大用户开启皮卡新体验。
曾任日产汽车首席 COO 的志贺俊之说 " 得中原者得天下 ",现在汽车行业风起云涌,你认为属于郑州日产的 " 新天下 " 在哪里?
中原是郑州日产梦开始的地方,是我们的事业基地。只是,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郑州日产的 " 新天下 " 概念,并不局限于地理意义上的中原,而是在全球化的视野下,有了更广阔的方向。
一是越野化。我们将继续以深厚的越野技术,牢牢占据皮卡和越野 SUV 两大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以玩伴姿态陪用户尽情去野。
二是新能源化。依托领先的新能源技术,打造高品质的电动化皮卡,引领全球皮卡行业的电动化革新。
三是国际化。我们立足中原,辐射全球,让 " 中国造 " 皮卡和越野 SUV 走向更多国家,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心中的高端、智能、电动皮卡的代名词。那正是我们的星辰大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