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往返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谢先生(化名),近期在雅加达有了新发现——能直接用银联云闪付和支付宝扫描当地 QRIS 二维码付款。这让他惊喜不已,以往去印尼,他必须提前备好印尼盾现金,否则会面临诸多不便。
笔者获悉,目前中国和印尼正在双向试点跨境二维码互联互通,受邀用户可使用云闪付 App 等,在印尼的 QRIS 受理商户扫码支付。
其实,这样的变化不只是在印尼出现,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巴西等国也在悄然发生。在二维码双向互联互通的撬动下,中国支付便利化的 " 朋友圈 " 正在不断扩大。
国庆出游新体验:" 内包外用 "" 外包内用 " 覆盖更多国家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不少出境游的中国游客发现,各国扫码支付间的壁垒正逐渐消失。
除了前面的谢先生,结束国庆出游的小张(化名)也在社交平台分享:" 现在印尼的二维码已经支持银联云闪付、支付宝了。我在巴厘岛的必胜客、星巴克用云闪付扫码都成功了。"
小张和谢先生或许不知道,他们在印尼轻松扫码支付的背后,是两国支付合作的重要突破。2025 年 9 月 11 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尼央行在北京和雅加达,共同启动了双边交易本币结算(LCT)框架和二维码互联互通合作项目。在两国央行行长和大使的见证下,银联国际携手各方合作伙伴宣布,中国印尼跨境二维码互联互通项目启动双向试点运行。此项目中,银联国际与 ASPI 分别作为两国支付机构代表,在两国央行指导下主导本次合作,蚂蚁国际、中银香港雅加达分行分别作为技术服务商、双边本币结算合作方参与该项目。
据悉,试点阶段,中国境内受邀用户可使用云闪付 App 及支付宝钱包,在印尼超过 5000 万家 QRIS 受理商户扫码支付;同时,33 款印尼主流电子钱包(如 MyBCA、ShopeePay 等)的用户,也能在中国境内银联及支付宝二维码试点商户直接扫码消费。
笔者了解到,银联已在境外 19 个国家和地区,与当地网络达成并推进二维码跨境互联互通合作。在东南亚,除印尼外,银联还与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本地网络达成合作。目前这些国家的合作项目进展不同,有的刚签协议,有的在试点,有的已显成效。
以马来西亚为例,2023 年银联国际与 PayNet 以网络对网络(N2N)模式合作,实现银联境内合作钱包在马来西亚二维码商户受理,此为银联二维码跨境互联互通首次落地东南亚。据银联国际披露,2025 年 1 — 8 月,中国境内银联钱包在马来西亚交易金额同比增长近 7 倍。
跨境扫码难题:标准不兼容阻碍支付便利
扫码支付虽兴起于中国,但如今已并非中国专属。
近年来,支付数字化迅速发展,在许多东南亚国家,从大型商场到街边小摊,扫码支付已无处不在。根据谷歌、淡马锡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4 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2024 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 6 国电子支付市场将达 2200 亿美元,占东南亚电商市场 80% 以上。
然而,出境游客常面临一个困扰:尽管扫码支付提升了便利性,但各国二维码标准互不兼容,很多线下消费场景仍需用现金。比如中国游客常用的云闪付、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应用,在当地很多商店很难派上用场。
东南亚新兴经济体众多,其无现金支付的发展路径与早期发达国家大相径庭,尤其是扫码支付发展迅猛。这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它们为 " 非银行 " 电子钱包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相比传统 POS 机等卡支付设备,二维码支付的硬件成本极低,商家只需一张印有二维码的纸张或一个屏幕就能收款,这极大地推动了大量商户的快速应用。
印尼就是典型代表,扫码支付现已成为当地主流的非现金支付方式。2025 年 10 月 10 日,印尼的经济统筹部长艾尔朗加(Airlangga Hartarto)表示,印尼标准二维码支付(QRIS)的用户数量已超 5000 万,高于信用卡用户数量。
目前亚洲多国的扫码支付已趋于成熟,并在国内实现了 " 一码通行 "。例如,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采用政府主导的统一支付二维码标准,所有支付机构都需遵循,实现了国家层面支付体系的高度统一;新加坡和日本等则由政府推出聚合二维码标准,允许支付机构将自身标准融入聚合二维码。
接下来,各国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 " 一码通行 " 突破国界限制,实现不同国家间二维码的互认互扫?这也是实现 " 外包内用 "" 内包外用 " 的关键所在。
银联的解决思路:统一网关实现 " 一点对接 "
笔者获悉,我国已探索出 " 统一网关、一点对接 " 的解决路径,即从全国层面推出统一网关,通过该网关实现境内境外的 " 一点对接 "。
业内透露,过去境内清算机构、支付机构等市场主体,通常采用 " 两两对接 " 模式与境外机构开展跨境二维码支付合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标准不一、重复建设以及各合作链路兼容性差等问题。
7 月底,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和中国银联共同建设的统一网关正式上线试运行,支持境内外机构通过 " 一点对接 " 开展跨境二维码支付合作,标志着中国在跨境二维码互联互通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中国银联在统一网关上线后,为境内外机构提供完整的接入服务,支持 " 外包内用 "" 内包外用 " 等业务和二维码主扫、被扫模式下的交易。在境内,机构通过银联标准化接口即可完成接入;在境外,合作机构则可借助银联国际接入统一网关,进而触达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银联全球二维码受理网络。
银联方面称,跨境二维码互联互通将为行业带来多重变革:一是降低系统对接成本,避免多次改造的资源浪费;二是形成统一境外钱包合作标准,提升接入中国市场效率与体验;三是扩大境外钱包境内受理范围,可在银联网络及微信主扫商户使用;四是建立全业务统一信息接口,实现跨境二维码支付统一管理,保障服务安全可靠。
今年 9 月,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透露,统一网关为境内外机构提供跨境交易信息转接分发服务,不参与资金划拨处理,不直接向钱包用户和商户提供服务。
目前,跨境二维码统一网关已与多家境内外机构合作,业务覆盖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钱包到中国境内的商户受理使用。
跨境支付变革:不止于支付,更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回溯我国二维码支付市场的发展历程,初期主要由企业主导,各企业的二维码标准各自独立,形成了相对封闭的支付生态。2017 年,中国银联联合 40 余家商业银行推出 " 云闪付 " 产品,实现了各家银行间的互联互通。2019 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 — 2021 年)》中明确提出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近年来,国内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进程加快,云闪付、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三大支付品牌已在部分场景实现互联互通。
但在业内看来,这只是开始,二维码互联互通仍任重道远。正如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指出:" 我国已在支付机构间初步实现互认互扫,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全球支付机构互联互通,以实现更好的支付体验,并在全球移动支付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此外,随着跨境二维码互联互通的持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将从中受益。笔者注意到,中国与印尼、越南等国家的合作项目创新采用了 " 网络互通 + 本币结算 " 模式,依据双方央行约定采用双边本币结算,这将有助于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针对印尼项目,银联方面表示,这也是银联携手产业各方打造新 " 四方模式 " 以及中资支付企业 " 抱团出海 " 的重要实践。合作落地后,将显著提升两国居民跨境移动支付的体验感,助力商家拓展客源,促进两国经贸交流与人员往来。
" 统一网关并非仅实现技术层面的互联互通,更是金融基础设施领域的重大创新举措。从战略发展视角审视,推进统一网关建设,可有效加速跨境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进程。这一举措对于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意义重大,进而能在深化国家与地区间经贸合作、促进人文交流等诸多层面,发挥积极且深远的推动作用,助力形成更紧密的全球经济合作格局。"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