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6 日,特朗普在白宫高调宣称,莫迪已经向他保证,印度今后不会再购买一滴俄罗斯石油。然而,仅仅三天后,航运数据就啪啪打脸。印度 10 月下旬的俄油到港量一天就达到了 180 万桶,直接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这个量差不多是欧洲没禁运俄油前,俄罗斯全世界出口原油总量的三分之一。
印度为何如此不顾美国的 " 脸色 " 呢?答案很简单,就是 " 钱 " 。印度这次购买的乌拉尔原油,到岸价只比欧盟定的 47.6 美元 / 桶限价高 1.5 美元,可比布伦特原油现货价便宜多了,每桶能省近 8 美元。按一天 180 万桶的量算,一年下来就能少花 52 亿美元外汇。面对这样的价格优势,印度石油部的一位匿名官员都说,没理由跟钱包较劲。而且,美国之前加的 50% 惩罚性关税,不但没吓住印度,反而让印度觉得,反正买不买都要被加税,那不如多买些便宜油,先把能源成本稳住再说,这算盘打得那叫一个精。

这边俄油的事还没让美国缓过劲来,印度在稀土上的操作又让美国头疼不已。10 月 18 日,印度多家主流财经媒体报道,印度已经按照中国要求,提交了书面承诺,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材料和永磁体,绝不会以任何形式转口给美国。为了落实这个承诺,印度工业联盟还给会员企业发了统一模板,要求进口中国稀土磁体的公司,清关时必须交 " 终端用户证明 ",写清楚最终工厂在哪、产线用来干嘛、预计产品序列号。要是被中国查到这些东西流到了美国,那这家企业就会被列入 " 不可靠清单 ",三年都不能再跟中国下单。
印度为什么对中国的稀土这么依赖呢?
从 2024 到 2025 财年的数据就能看出来,印度一共进口了 870 吨稀土磁体,其中 90% 都来自中国,30 多亿卢比。这些稀土磁体对于印度的 " 印度制造 " 计划至关重要,像电动汽车驱动电机、5G 基站射频滤波器、本土装的风力涡轮机等产业都离不开它。印度战略圈里有人说,美国不给 F -35 还能忍,但中国要是断了稀土供应,整个 " 印度制造 " 的脊梁就断了,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也能说明稀土对印度的重要性。
其实,从这两件事就能明显感觉到,印度跟美国的关系已经今非昔比了,印度现在更想自己说了算。前几年,印度还是美国 " 印太战略 " 里的积极分子," 四方安全对话 " 也经常参与,2019 到 2024 年,美印的防务贸易额从 180 亿美元涨到了 250 亿美元,看着挺热络。但到了 2025 年,特朗普搞 " 美国优先 ",莫迪算是看明白了,美国所谓的 " 盟友 ",其实就是想让印度出钱、出地、出人,帮着美国跟中国竞争。
2025 年 8 月,美国以印度 " 关税高、顺差大、还买俄油 " 为由,直接对印度商品加了 50% 关税,还提出了苛刻条件,让印度在 2026 年前把农产品平均关税从 39% 降到 15%,取消乳制品、核桃等 300 多种产品的进口限制,还威胁说再买俄油,关税就涨到 70%。
面对美国的施压,印度也没有退缩,先是在世贸组织告了美国,要求授权对美国的摩托车、杏仁、苹果等 40 亿美元出口品加报复性关税,接着又跟俄罗斯签了 2026 到 2028 年的石油长约,约定每天供 200 万桶,价格比市场价还低 3 到 4 美元。后来在天津上合峰会,莫迪还跟中俄元首同车聊了一个小时,商量着扩大本币结算、推进 " 北—南 " 国际运输走廊这些事。印度外长苏杰生 9 月 23 日更是直接跟美国喊话,说印度从来没、以后也不会当任何国家的 " 副驾 ",自己有方向盘。
不过,印度这波 " 左右开弓 " 虽然玩得挺溜,但也有自己的难处。印度虽然能买到便宜的俄油,但在先进的半导体设备方面,还是要看美国的脸色,美国还握着印度芯片厂需要的 EDA 软件和极紫外光源,要是美国扩大 " 芯片禁令 ",印度刚起步的 28 纳米制程就危险了。

而且,印度对中国市场也很依赖,连续五年,中国都是印度最大的逆差来源地,2024 年逆差就有 1010 亿美元。印度的手机、原料药,60% 以上的关键中间品都从中国进口,要是中印边境出点事,中国对某类中间品设出口限制,印度的那些产业怕是一夜之间就得停摆。
所以说,莫迪这波 " 亲中俄疏美 ",更像是基于现实利益的选择,而不是长远的战略定局。短期来看,印度确实拿到了便宜油、稳住了稀土供应,还赚了个 " 战略自主 " 的名声,但长期的风险也摆在那儿。要是补不上产业短板,以后遇到的坎儿还多着呢。对于中美俄来说,印度是个重要的 " 砝码 ",但也是个难猜的 " 变量 "。下次美国再拿关税施压,或者中国调整稀土出口政策,莫迪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应对,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