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本应是 " 金浪翻滚、机声隆隆 " 的秋收画卷,却被一场又一场的连阴雨打乱了节奏。水稻要么来不及收割只能浸泡在雨水中,要么来不及晾晒只能在院子里发霉,农民一年的心血眼看就要化为泡影。

10 月 14 日,山东菏泽的农户拉着掰好的玉米在泥泞中艰难前行|观察者网
为什么连续降雨会对农田收成造成这么大影响?农民们现在还能怎么办?农业,难道一直只能 " 靠天吃饭 " 吗?

连阴雨对农业生产的系统性冲击
今年 9 月,我国北方多地的降雨较往年同期明显增加。以河南为例,全省 9 月共出现 9 次大范围降水,平均每天日照不足 2.2 小时,平均降水量 408.9 毫米,比常年同期多 2.9 倍,为 1961 年以来同期最高。

2025 年 9 月 1 日 0 时至 10 月 18 日 15 时河南省降水分布图|大象新闻
气象学上将连续 6 天及以上无日照且其中任意 4 天白天降雨量超过 0.1 毫米的天气过程称为连阴雨。对处于收获临界期的水稻而言,连阴雨并非仅仅是 " 多下了几天雨 ",而是一场从生产、收获到储藏的系统性打击。
籽粒品质下降
阴雨寡照最直接的影响,是抑制了水稻的光合作用。籽粒成熟期若缺乏光照,光合产物合成受阻,而籽粒的呼吸作用却在持续消耗已积累的干物质,导致入不敷出,直接后果就是籽粒饱满度下降、空壳率升高。
更糟糕的是,连绵阴雨常伴随大风,极易导致水稻发生根倒伏或茎秆折断。当土壤被雨水浸透而变得松软之后,水稻根系的抓地力便急剧下降,如同喝醉的巨人般成片倒伏。倒伏后,穗部贴地、通风透光差,为霉菌滋生提供了温床,穗腐病、粒腐病随之而来 [ 1 ] 。

连阴雨会导致水稻籽粒不够饱满|图虫创意
病虫害加剧
阴湿寡照的环境,为病虫害的发生按下了加速键。
今年持续阴雨天气下,多地发生了稻飞虱的数量突增 [ 2 ] 。稻飞虱是一类个头很小的昆虫,主要危害水稻。它们不仅会刺入水稻的叶鞘和茎秆吸食汁液,还传播水稻病毒病。虫害严重时,稻田成片倒伏枯死,布满褐斑的稻秆远看如同被火烧过。
在湿热环境下,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繁殖速度加快。适宜条件下,稻飞虱一个月就能繁殖一代,每只雌虫可产卵数百粒,种群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连阴雨天气还抑制了蜘蛛、青蛙等天敌的活动,加之水稻因光照不足而抵抗力下降,进一步加重了虫害威胁。
此外,稻瘟病在连阴雨条件下尤为猖獗。其分生孢子在叶片水膜中,仅需 6-8 小时即可萌发侵入植株。一旦发生穗颈瘟,水稻的 " 颈脉 " 维管束被阻断,无法输送养分,最终形成空瘪的 " 白穗 ",对产量造成毁灭性打击。

感染了稻瘟病的水稻茎|Donald Groth / Bugwood.org
农机下地难
接连的阴雨天会让土壤承重能力下降,轮式收割机深陷泥潭,寸步难行。即便采用履带式收割机,效率也会大幅下降。
而且,连阴雨天气下,水稻容易发生倒伏。对于倒伏的水稻,常规收割机的漏割率极高,往往需要人工辅助或专用设备,不仅成本倍增,耗时也更久。以重庆市为例,今年全市水稻的机收面积预计将超过 880 万亩,若机收每亩损失率升高一个百分点,全市就将减产稻谷约 8800 万斤,相当于少种了 8.8 万亩水稻 [ 3 ] 。

大风和暴雨会让水稻发生倒伏,不好收割|图虫创意
产后处理难
收获只是第一步,更严峻的挑战在于如何干燥。正常年景,新收水稻在阳光下翻晒 2-4 天,即可使水分降至 14% 的安全储存标准。但在连阴雨下,自然晾晒无法进行,机械化烘干资源又捉襟见肘。
目前,我国部分产粮大省(河北、河南、山东等)的粮食机械化烘干能力还相对不足。据估计,部分产区现有烘干设备满负荷运转,也仅能处理一成到两成的粮食 [ 4 ] 。在极端天气下,这一结构性矛盾被急剧放大。
影响下茬作物
阴雨天造成秋收推迟,还将直接导致秋种延误。在很多地方,农户秋收之后就要及时播种油菜、小麦等作物,才能在寒冬前形成壮苗,安全越冬;如果错过最佳播种期,将波及来年的油料和夏粮收成。

秋收之后,农民就要耕地整地,准备播种冬小麦|图虫创意
总体来说,最近的这场气候灾害,最终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对农民而言,不完善的籽粒超标,粮食低于国家质量标准(即 " 等外粮 "),收购价会比正常稻谷低 20%-30%;对加工企业而言,霉变粒和发芽粒会拉低整批大米的加工品质和食味值,导致出米率降低 5%-10%,整精米率下降,销售价格也随之下滑。

应对之策:分秒必争的应急抢收
在接连的降雨天气中,只有抓住短暂无雨的窗口期,并用好现有的装备与服务,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科学抢收
目前,地方气象、农业、农机部门建立了 " 联动值守 " 机制,实时推送无雨时段预报。
另外,一些村镇农机站也有履带式或加装防陷装置的收割机,农户可以主动联系申请使用。对于已倒伏或贴地的稻穗,尽快提前收割或设法支撑扶正,可以防止其继续吸湿发芽或霉变。

履带式收割机,比轮式收割机更适合在连阴雨后失去承重能力的土壤里运行|图虫创意
各地农业农村部门也正紧急组建 " 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 "。以山东宁津为例,当地共组织 700 多支抢收队,帮助老年和劳动力不足的农户人工抢收。
全力抢烘
各地正推行 "集中烘干、流动支援" 模式。政府通过公众号和网站等渠道公布烘干点信息,并提供优惠的烘干价格。
例如,湖北荆州以镇为单位建立了 " 产地烘干中心 ",小农户只需送粮到点,由合作社统一烘干、分批储存,有效解决了小农户的烘干难题。一些地区还通过协调,将工业热风炉临时改作粮食烘干设备 [ 5 ] 。

山东德州的一些企业将用于工业生产的烘干设备临时改做粮食烘干|德州日报
部分乡镇还开放学校操场、广场、厂房空地,供农户作为临时晾晒场所,这类 " 临时晾晒点 " 在晴天窗口能起到 " 救急 " 作用。
精细田间管理
在降雨间隙,如果能够及时开沟排水、清理秸秆,可以显著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抑制病害蔓延 [ 6 ] 。
另外,若发现穗腐病和稻飞虱等病虫害,应第一时间联系植保部门,咨询防治药剂和方法,并在天气转晴时及时喷施对症药剂。防治期间如遇降雨天气,雨后需要视情况进行补防。

稻飞虱是中国、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常见的水稻害虫|张超
另外,目前,多地保险公司已开通 "连阴雨专项理赔通道",采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快速核灾定损,旨在帮助农户尽快获得赔款,恢复生产。

长期战略:构建气候韧性农业
随着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将会越来越频繁,气候风险正在成为农业生产的常态考题。

今年上半年,西北、华北等地区发生了大范围的持续干旱|图虫创意
除了短期抗灾,更根本的出路还在于构建气候韧性农业——即能够预判风险、承受冲击、快速恢复并适应未来的农业系统。这也是目前我们的农业部门正在努力的方向,通过科技赋能,从 " 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 " 四个层面推进农业转型。
种子是农业的 " 芯片 "。当下的育种目标已从单纯追求高产,转向 " 高产优质与抗逆稳产 " 并重。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可以帮助培育出具有耐涝、抗倒伏、穗上发芽抑制性强等特性的水稻新品种,更好地应对连续降水的气候。
装备上,基于传感器和 AI 视觉技术的智能收割机,能自动识别倒伏角度与方向,实时调整作业参数,降低倒伏作物的收获损失。另外,热泵烘干、太阳能辅助烘干等低碳技术正逐步推广,它们在节能环保的同时,不仅降低成本,而且能实现精准的低温慢速干燥,有效防止水稻裂纹,显著提升成品大米的食味品质,卖价更高。

浙江某地的粮食烘干中心,通过建立农事服务中心,让农户无需自购昂贵的设备也可以享受农业技术红利|浙江在线
技术可以实现农田的精细管理。例如覆膜机插秧技术,能使早稻和再生稻的生育期缩短 5-7 天,避开连阴雨高发时段;地膜通过保温和保持土壤湿度,能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倒伏能力 [ 7 ] 。通过水肥精准调控技术,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增施硅钾肥,则可以增强茎秆的机械强度和弹性,从而让水稻的倒伏指数降低 4.49% [ 8 ] ;结合土壤墒情传感器的精准灌溉系统,还能在降雨前预排田间积水,始终保持根系活力。
推广 "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的模式,实现从种植、收获、烘干到销售的一体化运营,可以统一调度大型烘干设备,避免农户 " 有粮无库烘 " 的困境。同时,发展粮食烘干、储存的社会化服务,让专业组织为小农户提供 " 代烘干、代储存 " 等托管服务,也是提升小农户应对自然风险能力的关键路径。
此外,通过田块整治、土壤改良和灌排设施升级,建设" 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路相连 " 的稳产田。面对连阴雨的气候,如果有完善的地下渗排系统,能在雨后 24 小时内迅速排除田间积水,就能有效降低土壤湿度,农机可以及早下地收割,减少损失。
最近,河南的雨终于停了。
根据气象预报,从 10 月 20 日开始,接下来十天河南将不会有大范围降水。农户们抢收完秋粮,还要为秋种做准备——在晴天整地松土,降低土壤的湿度;同时还要通过选择优质品种、增加育肥等,以弥补晚播带来的连锁损失。
一直以来,农业都是 " 靠天吃饭 "。当极端气候越来越常见,如何增加农业抵抗气候变化的韧性、如何让农民们不再是辛苦一年却只能收获发霉的稻谷?这是我们和时间赛跑的课题。
参考文献
[ 1 ] https://academic.oup.com/jxb/article/62/2/469/590436
[ 2 ] https://www.xinxing.gov.cn/yfxxnync/gkmlpt/content/1/1942/mpost_1942450.html
[ 3 ] http://www.amic.agri.cn/secondLevelPage/info/311/210184
[ 4 ] https://m.nongji360.com/view/12/894
[ 5 ] https://dz24hour.cms.dezhoudaily.com/p/157993.html
[ 6 ] 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jctz/202510/t20251016_7394854.html?utm_source=chatgpt.com
[ 7 ] https://nyncj.hefei.gov.cn/nyzx/gzdt/15323749.html
[ 8 ]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Y4WXQ1XfpS7UHQHoHhqRrIIWJ1rAQSRWn9eHwnzRUVPEoKi-HJNfSi0kcVbc1d30sXSJQms00kn-AWSt7RQU_MoX49qvYBr2zPP0LUAyPEcWj38Ugu0xGU8pOaLelaGLcOp62Gjfv7223afa_hyHxMfiZvCopq1YXz36QNlOVWu89cg5_KYCPw==&uniplatform=NZKPT&languag
作者:张超
编辑:麦麦
题图来源:观察者网

本文来自果壳自然(ID:GuokrNature)
如需转载请联系 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