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科技 16小时前
10月新能源车企成绩单:零跑交付首破7万、小鹏、蔚来齐创纪录,小米交付站稳4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在传统 " 金九银十 " 旺季,新能源车企交出了一份强劲的成绩单,10 月份多个品牌交付量创下历史新高。

11 月 1 日,包括小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公司及理想汽车在内的多家车企密集发布了 10 月交付数据。其中,零跑以超 7 万的交付量领跑榜单,小鹏汽车和蔚来公司双双刷新单月交付纪录,小米汽车则继续稳定在月交付超 4 万台的水平。

理想汽车虽然当月交付量次于部分竞争对手,但其 CEO 李想透露,新车型 i6 订单火爆,远超公司预期,暗示后续交付潜力巨大。

其他车企也多点开花,阿维塔科技连续 8 个月销量破万,岚图汽车 10 月交付 17218 辆,今年前 10 个月累计同比增长 82%。智己汽车 10 月销售 13159 台,其全新旗舰车型 LS9 也即将全球首发。

零跑、极氪领跑、小米站稳 4 万台

10 月份的交付榜单显示,市场座次发生了新的变化。零跑汽车凭借全系产品发力,以 70289 台的交付量位居榜首,同比增长超过 84%。

紧随其后的是极氪科技,10 月销量首次突破 6 万台大关,达到 61636 台,同比增长 9.8%,环比增长 20.5%。其中极氪品牌销量 21423 台,领克品牌销量 40213 台。领克 10 月销量创下历史新高,品牌加权平均价超 20 万元,实现量价双提升。

新晋巨头小米汽车的表现持续稳健。据其官方微博消息,2025 年 10 月,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超过 40000 台,巩固了其在市场第一梯队的位置。

小鹏、蔚来创新高、理想 i6 上市后销售火爆

作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蔚小理 " 在 10 月表现各异,但小鹏和蔚来均创下交付新纪录。

据小鹏汽车公布,公司 10 月交付新车 42013 台,不仅创下历史新高,并且是连续第二个月交付超过 4 万台。从车型看,其 SUV 家族单月销量超万辆,MONA M03 车型交付也超过 1.5 万台。截至 10 月底,小鹏汽车今年已累计交付 355209 台,同比增长 190%。公司还预告,其面向全球的下一代增程产品 X9 将于下周亮相。

蔚来公司同样在 10 月迎来里程碑,新车交付首次超过 4 万台,达到 40397 台,同比增长 92.6%,连续三个月刷新历史纪录。其多品牌战略成效显著,蔚来、乐道、萤火虫三个品牌分别交付 17143 台、17342 台和 5912 台。旗下乐道 L90 等车型在细分市场保持领先,ES6 车型产量也突破 30 万台。

理想汽车 10 月交付了 31767 辆汽车。尽管交付量低于部分竞争对手,但公司董事长兼 CEO 李想表示," 理想 i6 上市后销售火爆,订单超过七万台,远超我们预期。" 他指出,公司正联合供应商解决产能问题以加快交付。同时,理想汽车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已在中亚开设首家零售中心,并将拓展中东、欧洲等市场。

传统车企旗下新能源品牌势头强劲

多家新势力品牌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阿维塔科技 10 月销量达 13506 辆,同比增长 34%,创下历史新高,并已连续 8 个月销量破万。本月阿维塔 12 四激光版正式上市,售价 25.99 万元起。

岚图汽车 10 月交付 17218 辆,今年前 10 个月累计同比增长 82%。智己汽车 10 月销售 13159 台,其全新旗舰车型 LS9 也即将全球首发。

传统车企旗下新能源品牌同样表现强劲,长安旗下的深蓝汽车 10 月全球销量为 36792 辆,旗下 S05 车型单月销量突破 2 万辆。东风旗下的奕派科技和北汽新能源 10 月销量也均突破 3 万台,分别为 31107 辆和 30542 辆,北汽新能源同比增速高达 112%。

" 金九银十 " 效应显现,但整体车市承压

造车新势力 10 月的集体爆发,印证了传统 " 金九银十 " 消费旺季的强大效力。火热的交付数据背后,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持续的产品创新。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与整体车市的温度形成了对比。据乘联会数据,10 月 1 日至 26 日,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去年同期下降 7%。

这一反差清晰地表明,汽车消费市场的结构性转型正在加速。在整体市场面临增长压力的背景下,资金和消费者正持续流向新能源领域。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蔚来 小鹏汽车 零跑 小鹏 小米汽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