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 AI,谈机器人、星舰,也回应了很多争议,马斯克最新访谈来了。
不久前,马斯克做客 Joe Rogan 的访谈节目,近 3 个小时的时间,没有提词器,全程即兴对话。在对话中,马斯克第一次把 AI 机器人、星舰和社交平台这三项业务放在同一条叙事线上,给了宏大叙事一个激进的未来。
马斯克预测未来 5-6 年,传统手机与 App 将彻底消失,人们消费的大部分内容(音乐、视频等)都将由 AI 生成,届时的手机会成为 " 人工智能推理的边缘节点 "。
还预测 AI 将在 2026 年超越单个人类智商,2030 年超越全人类智慧总和,未来机器人和 AI 不是 " 未来产业选择 ",而是 " 维持社会运转能力所必须的工具 "。
" 唯一能让美国摆脱债务危机、避免破产的办法,就是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复盘整场对话,其实谈及最核心的汽车业务并不多,更多的则更像是在描绘一个未来社会的 " 操作系统 " 安装手册。
虽然抽象,但谁又能保证这不会是未来世界的终局之一呢。
变革即将袭来
" 未来不会有操作系统,不会有 APP,你的手机只是显示像素和发出声音,它预测你最想看到和听到什么,然后实时生成,我们会尽可能地将 AI 集成到这个设备中。"
马斯克认为,未来不会再有传统意义上的手机了," 我们所谓的手机,实际上是一个用于 AI 推理的边缘节点,配备一些通讯模块进行连接。" 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服务器端的 AI 会与用户设备上的 AI 进行通信,并生成用户想要的任何实时视频。

言外之意,未来人类所需的信息都将通过人工智能获取,并且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 5、6 年后,甚至会更早。
值得一提的是,OpenAI 正在和苹果前首席设计师乔尼 · 艾夫合作开发一种口袋大小的无屏设备,可本地运行 AI 模型并依托云端完成复杂任务,与马斯克描述的 "AI 推理边缘节点 " 高度契合。
另外,马斯克还给出了 AI 发展的明确时间线:2026 年 AI 智商将超越单个人类,2030 年则会超越全人类智慧总和。
未来 AI 和机器人就像 " 超音速海啸 ",对职业的替代已进入倒计时:邮件处理、电话客服等桌面工作正快速消失,编程、内容创作等领域将在 1-2 年内迎来大规模替代,驾驶、物流等职业会随自动驾驶成熟而转型,仅焊接、烹饪等物理劳动能留存更久,但最终也将被机器人取代。
在马斯克看来,工作将逐渐从 " 生存需要 " 变成 " 自我选择 ",因为人类将拥有由机器人与 AI 构成的生产体系。
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接踵而至的失业浪潮。
这是从 " 全民基本收入 " 提升到 " 全民高收入 " 过程,每个人都能获得自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不必为了维持生存而被动工作。
当然," 机器人不是为了取代人,而是为了让社会不崩溃 "。如果没有机器人,劳动力缺口会使生产能力下降,税基萎缩,福利系统失去资金来源,从而引发财政危机和社会不稳定。
而如果由机器人承担基础生产和服务性劳动,人类就可以保持较高福祉水平,并将创造力投入到科技、文化、教育和探索领域中。
这也是马斯克为什么认为机器人和 AI 并不是 " 未来产业选择 ",而是 " 维持社会运转能力所必须的工具 " 的关键原因之一。

马斯克认为,未来有很多可能性,其中也包括了 " 终结者场景 "(AI 毁灭人类)," 这种概率不会是 0%",所以人类需要的是一个极致求真,好奇,平等的的看待所有生命 AI。" 我认为一个好奇、求真的 AI 会想要促进人类发展,因为我们比一堆石头有趣得多。"
还举了一个例子,人类可以去消灭所有大猩猩,但这并没有发生,我们确实侵占了它们的环境,但我们实际上试图保护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栖息地。
基于此,马斯克认为在好的情景下,AI 也会对人类做同样的事情。它 " 会促进人类文明发展,关心人类的幸福。我认为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
不过在马斯克看来,在所有主流 AI 中,Grok 是唯一平等看待所有人类生命的 AI 系统。
其强调,AI 的问题不是动机问题,而是可控性问题,人工智能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其能否变得更聪明,而在于当其能力足够强时,人类是否仍然能够决定它做什么。

他指出,当一个系统可以自动优化自身模型和参数时,它将不再依赖人类手动调整训练方式。由此带来的风险并非 "AI 会产生恶意 ",而是人类无法再预测其行为方式。
因此,马斯克认为 " 安全的 AI" 必须能够接受人类的外部约束,而不是仅依赖训练数据来推断 " 人类价值 "。
他还强调为了保持 AI 的可控性,人类需要保留一种 " 停止按钮 " ——一种即使在系统能力远超人类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由人类决定系统是否继续运行的机制。如果这一机制缺失,那么模型一旦进入自我改进循环,其行为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超出人类理解范围。
向新世界迈进的载体
在这次对话中,除了 AI 和机器人,马斯克没有分别谈论火箭、汽车等业务,而是把 SpaceX、Tesla 放在同一个体系下阐述——在马斯克看来,这两者都是未来世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次访谈中,马斯克将人类文明的现状比作电子游戏最高难度关卡:" 我们正在这个‘游戏’中迎来最关键的关卡:要么通过 AI 和技术实现前所未有的富足,要么在意识形态和谎言中走向文明崩溃。"
面对这一关键转折点,他提出了明确的操作指南," 你必须探索边界——把东西推到失败才能知道极限在哪。" 在其看来,这不仅适用于星舰的研发,也是文明进步的基本逻辑。

在星舰的研发过程中,马斯克透露道,自己会有意让它处于比我们预期正常飞行更糟糕的飞行状态,比如,他们故意移除最关键位置的隔热瓦以观察 " 如果我们在那里失去一块隔热瓦片,是灾难性的还是非灾难性的?"
而所有这些研发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火箭的完全可重复使用。
马斯克解释了为什么传统航天模式无法规模化。如果每次飞行结束后都要让飞机坠毁,再重新造一架,那么航空业根本无法存在。长期以来,火箭就是在这种逻辑下运行的。发射一次,坠毁一次,重新制造一次,而制造本身的成本与周期决定了航天只能以国家为单位承担,无法形成商业规模。
这样来看,马斯克口中的 " 可重复性 "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提升,而是改变航天经济模式的前提。
如果 Starship 的完全重复使用得以实现,发射成本将从过去的 " 每次数亿美元 " 下降到 " 每次数十万到数百万美元级别 "。而这种差距,将决定人类是否能够像使用港口、机场那样使用太空。

在马斯克的表述中,特斯拉汽车与 Space X 并不是两个项目,而是同一个逻辑链条下的两种载体——一个发生在地面,一个发生在外太空,它们都试图用工程可验证的方式把 " 未来 " 变为现实世界可以触摸的物体。
这个想法是马斯克的一个儿子萨克森(Saxon)提出 " 为什么我们仍像生活在 2015 年 " 的问题时,产生了这样的思考。
在其看来,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 " 时代精神的外观 ",这也是为什么 Cybertruck 频频跳票,还要坚持将其造出来的原因。
" 市场上已经有足够多的 " 正常汽车 ",而 Tesla 的目的不是在现有范式中做一台更好的车,而是推动汽车从传统工业产品向下一时代的技术表达形式过渡。"
马斯克将之描述为 " 让未来真正进入现实世界 ",而不是停留在概念图、影视作品或实验性展示中。
紧接着,马斯克提到了 Tesla Roadster 的下一代产品。他称即将到来的新 Roadster 将会是一次 " 非常具象、非常直接的颠覆性发布 ",亮相的时间,马斯克透露可能会在今年年底之前。
并强调 " 它看起来像一辆车。但它比詹姆斯 · 邦德的任何汽车都更疯狂。如果你把所有詹姆斯 · 邦德的汽车加在一起,它也比那些更疯狂。" 甚至还不排除飞行汽车的可能性。
毕竟在访谈中,马斯克并没有否认 " 飞行 Roadster" 的可能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