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为深圳新晋最神秘独角兽,拓竹到底是谁?它又是如何复制大疆来时路,在五年时间中快速搅动市场的?
在深圳,有这样一家科技独角兽:
成立仅四年,就切走全球消费级 3D 打印市场近三成的份额。它的产品被 YouTube 顶流博主誉为 " 工业级性能,消费级价格 ",《时代》周刊曾评其为年度最佳发明。
不过,这个目前估值百亿的独角兽,在国内很少接受媒体采访,高层管理者在公开场合也近乎 " 隐形 "。
这家公司叫拓竹科技(Bambu Lab),由大疆前核心骨干陶冶创立,2020 年他离开工作 8 年的大疆,带着 " 最后一次做大事 " 的决心,投身创业。
陶冶决定创业的方向是 3D 打印机,此时行业是 " 农场主 " 的天下。" 农场主 " 即运营多台 3D 打印机的商户,他们的存在弥合了快速成型、短期定制化生产的需求与 3D 打印机使用门槛的矛盾,到 2023 年中国已有上千家不同规模的 3D 打印农场。
此时的 3D 打印机销售不温不火。据国金证券测算,2020 年 -2023 年消费级 3D 打印出货量维持在 260 万台到 350 万台之间。
改变发生在 2024 年,这一年全球消费级 3D 打印及服务市场规模 41 亿美元,10 亿美元的年增长额约一半来自拓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3-2024 年拓竹科技收入从 27 亿增长到 60 亿人民币,年增长额约 33 亿元人民币。
虽然它的产品对大众而言依然陌生,但拓竹已是行业里无法被忽视的 " 隐秘巨头 "。关于拓竹成长的故事,我们试图还原。
百亿估值,深圳神秘独角兽
" 我最喜欢竹子,因为和其他植物不同,竹子密集、安静、有秩序感,而且生命力顽强。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赋予了竹子正直、坚韧的品质。"
陶冶在与海外创客大 VStefan 的视频播客中这样解释公司名称的由来。
2020 年 11 月,陶冶与同样来自大疆的高修峰、刘怀宇、陈子涵和吴伟一起创立了拓竹科技,英文名命名为 "Bambu",源于竹子的英文 "bamboo"。

而选择 3D 打印作为创业方向,也经历一番摸索。拓竹科技 CTO 高修峰在今年罕见公开演讲,透露团队当时天天翻看 Facebook、YouTube、Reddit 的论坛帖子观测用户行为,在探索行业痛点的过程发现:Machine(机器)、Model(模型)、Material(耗材)三者高度耦合,缺一不可。
与国内其他几家 3D 打印设备商相比,拓竹的创立比较晚,落后创想三维 6 年、落后纵维立方和智能派 5 年,但这家公司先从海外市场突破,直至成为市占 TOP1。近期,36kr 旗下 "硬氪 " 报道,拓竹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早已超过 300 亿元。
2022 年,拓竹的第一个产品 Bambu Lab X1 面世,这部高速多色 3D 打印机在性能上接近工业级产品,价格却不到 1 万元人民币,引发创客用户热烈讨论。
YouTube 平台 3D 打印博主 "Makers Muse" 发布拓竹 X1 的深度测评视频,浏览量超 500 万人次。X1 在众筹平台 Kickstarter 上线仅一个月,就获得了近 5000 万元的收入。当年 11 月,它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 100 个最佳发明之一。
一年后,拓竹将战略方向从极客专属转为吸纳新用户,依靠便宜和易用扩大 3D 打印市场。
2023 年下半年,公司先后发布面向新手的 P1S(2023 年 7 月)、A1mini(2023 年 9 月)和 A1(2023 年 12 月),售价在 2000 元 -4000 元人民币之间。同年,拓竹创立 Maker World 社区,为用户提供可一键打印的免费模型,并率先通过激励机制带动社群用户的分享氛围。

2024 年至今,国补拉高性价比,配合网红带货,推动了拓竹的国内销售增长。2024 年 10 月,深圳在智能家居消费补贴政策中,将 "3D 打印机 " 纳入了国补名录。" 立减 15%" 的优惠下,拓竹 A1 仅需 1500 元左右。
" 拓竹 A1,牛叉。" 罗永浩在 2024 年 10 月底的 " 交个朋友 " 直播间中推销了拓竹 A1。期间他多次赞美设备的打印精度,身后的屏幕写着大大的 "2024 年天猫平台销售排名 TOP1"。
飞速增长的业绩不止出现在天猫,2023 年底至 2024 年,拓竹在京东始终维持同类销量第一。
2024 年拓竹 3D 打印机出货量共计约 120 万台,高于全球消费级 3D 打印机年出货增量(约 100 万台),市占率达到 29%。这一年,拓竹进行 B 轮融资,投资机构给出了 20 亿美元的估值。
与资本市场的炙手可热相对应的是,这家公司如同竹子一般静默:拓竹高层几乎从未接受过国内媒体的公开采访。
那么,这样一家公司,是凭借什么成为独角兽的呢?
"3D 打印版大疆 " 的成长密码
拓竹能迅速冲出市场,与创始团队的能力密不可分。
拓竹被誉为" 最像大疆的公司之一 ",创始团队都曾是大疆的骨干。
CEO 陶冶,2006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应用物理系,后留学德国获物理学博士学位;2012 年归国后加入大疆创新,历任动力系统部门经理、Mavic pro 产品经理、大疆消费级无人机事业部负责人。
CTO 高修峰是陶冶中科大校友,曾任大疆系统工程部负责人;COO 刘怀宇,曾任 DJI 眼镜、FPV 无人机产品经理。
再加上曾负责过 DJI 云台部门的陈子寒,Mavic Air 2 软件系统设计的吴伟,几个人从硬件、供应链管理,到运动控制、软件设计、AI 算法等,配置拉满。
对用户体验的充分理解和产品开发的精益求精,让拓竹的产品力实现降维打击。
此前陶冶在海外播客中表示,拓竹之前的 3D 打印机厂商通常会容许新机器的缺陷,将后续问题的解决交给开源社区;而他们则力求设备在上市时即是 " 完美的 ";同时,为了保证能够自行改造和增加功能,拓竹没有使用 3D 打印机厂商通用的 TMC 芯片,而是在开发之初就使用自研驱动芯片。
高修峰也在公开演讲中提到,2020 年市面上的机器缺乏智能化体验,他们经过 40 多次迭代后利用 AR 计算和多传感器协同提高设备的感知,减少设备需要调整的参数和步骤,更加易用和可靠;后面又开发联网功能,方便用户快速分享。
依靠创始团队的设计,拓竹维持着技术领先的地位。2024 年生产的 H2D 打印机聚合了激光雕刻和激光切割,鲜有竞争者做出功能相近的设备。
拓竹的招聘关键词在某种程度上也保障了技术领先:高学历、奋斗、高薪。" 他们筛选很严格,哪怕是 985 毕业、实习经历丰富的应届生也未必能拿到 offer。" 曾想应聘拓竹科技的应届生阿豪这样形容入职难度。
招聘平台的信息显示,拓竹各类工程师和产品经理的招聘薪资范围基本在 25k 到 50k 的范围,招聘要求通常包括 " 良好的抗压能力和自驱力 "。
社交媒体的风评侧面印证了拓竹设备的可靠性:" 买拓竹是玩 3D 打印,买别家是玩 3D 打印机。" 阿雯是客服部门的前员工,她对《豹变》表示,接到的工单绝大部分是售后提建议让用户自行处理," 需要更换配件或整机的极少。"
实际上,产品在早期也经历过品控不稳定带来的挣扎。2024 年初,公司召回了一批拓竹 A1。" 技术负责人发现,机器的热床是有问题的,就把这批货召回了。" 拓竹前员工小杰回忆道。
根据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公告,拓竹召回的机器共 6220 部,于 2023 年 11 月 17 日至 2024 年 1 月 29 日期间制造。主动召回不光挽回了公司的名声,也能够及时从中发现问题、提高质量。
在激烈的竞争中高速成长,拓竹的员工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 2024 年。
天眼查的数据显示,2022-2024 年,拓竹科技(不含工厂)的员工总数从增长到 139 增加到 571 人。
起初拓竹和和很多互联网公司一样,员工进入公司后以花名相称。有趣的是,公司要求花名是食物。在员工的日常聊天,可能会出现这样的话:" 小笼包你好,我是大萝卜。"
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加,食物的种类也不够用了,公司撤回了取花名的限制。
拓竹内部运营效率极高,保密管理工作非常严格,社交媒体上流传着 " 拓竹不招同业的人,因为怕泄密 " 的说法。
同时高效的产品开发与制造,也充分利用了 " 创新之城 " 深圳的区位便利。
小杰表示:" 两家工厂竹鹤、竹素就在宝安,当地的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都是全国领先的。"
拓竹工厂所在的深圳市宝安区是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制造聚集地,拥有全国最密集的激光制造和印制电路产业,给产品的生产、组装提供了稳定高效的供应。
拓竹总部则在南山区,周围是大疆、影石、安克、正浩、韶音等消费电子巨头们。利用深圳半径 50 公里的超级协同网络,科技企业可以实现 " 三天内从创意到成品 ",而创新本身也能够反哺生态。拓竹科技自研的激光雷达传感器,带动了周边 40 家配套企业进行协同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如陶冶所说:" 供应链的效率,决定创新的生死。"
3D 打印的头把交椅坐得稳吗?
当拓竹从一匹颠覆行业的 " 黑马 " 成长为坐在头把交椅上的 " 巨头 ",它面临的挑战不止是如何进攻,还有如何防守。
2025 年 9 月 30 日,首家拓竹线下旗舰店在深圳万象城开业。店里展示了多个型号的打印机和各种 3D 打印而成的鞋子、玩具、工艺品、首饰、模型等等。即使在工作日,这里也围着相当数量的家长和孩子。

工作日,拓竹线下店也有不少孩子和家长 / 豹变
虽然拓竹通过技术突破和社区建设降低了使用门槛,但 3D 打印的专业性,导致这款产品在从科技极客走向大众化过程中,仍有较高的 " 新手墙 ",一些零基础用户在进入 3D 打印世界中,经常可能会遇到 " 炒面 " 等问题,线材缠绕打结,最后成一团废料,只能丢掉。
随着销售规模的提升,拓竹也开始面临更多的售后服务压力。阿雯对《豹变》表示:" 日常接到的绝大多数堵头、炒面、断裂等问题反馈,都是消费者使用不规范或放置位置不合理带来的,尤其是国内用户。"这种仍然存在的使用障碍,是 3D 打印机进一步走向大众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用户基数暴增,客服团队从 " 最初基本 6 点能下班,最多加班到 7、8 点 ",变为常态加班。部门之间的协作也偶尔有些脱节。
例如,H2D 上市后客服没有充分的预案和培训,导致无法有效回应一些客户提出的设备问题,同时产品供应和物流问题,协作部门也偶尔无法及时配合解决。
在成长的四年中,拓竹的身份也开始从颠覆者,转变为被围攻者。
2025 年与拓竹并称 "3D 打印出海四巨头 " 的创想三维、爱乐酷、纵维立方均上市了价格在 2000~3000 元的新品,以对标价格更贵的拓竹 P1S。
可能是感受到了压力,2025 年是拓竹上市新品最多的一年:大尺寸的 H2S、P1S 升级款的 P2S 和多色打印技术突破的 H2C(四季度待上市)。
同时,四家的社群运营规则大同小异,一些社群热门模型也很相似,对此拓竹以法律手段作为应对。2025 年 10 月 20 日,拓竹旗下 MakerWorld 社区宣布对另外三家平台发起法律维权,指控其存在搬运独家模型、冒充原作者账号、违规商用等侵权行为。
竞争者的挑战也出现在海外。2024 年 8 月,3D 打印巨头 Stratasys 以 10 项核心专利侵权为由起诉拓竹。双方争端所在的美国市场为拓竹贡献了不少营收,一旦专利诉讼不利,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收入损失。
创业五年,陶冶通过把专业设备平民化、智能化进入市场,然后在社交媒体积累知名度,基于用户社区构建生态,最后把实体店开在深圳的中心商场。拓竹靠复制大疆来时路成为 3D 打印行业后来居上的领头羊。来自用户、行业、公司组织等各方面的挑战,也正考验着这家年轻独角兽的进化能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