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 双十一 " 临近,部分消费者利用 " 七天无理由退货 " 条款 " 薅羊毛 " 的现象再引关注,话题 # 巨型吊牌防退货

近年来,有的消费者购买服饰后频繁退货,往往是藏着吊牌穿几天后,再以 " 无理由 " 为由退回,变相 " 薅羊毛 "。
公开数据显示,电商女装退货率高达 50% 至 60%,直播的退货率甚至达 80% 以上。
为防止部分消费者 " 蹭穿 " 后退货,许多商家选择采用 " 巨型吊牌防退货 " 的对策。



除了巨型吊牌外,记者注意到,北京一服装商家在社交平台发帖,为防止部分顾客利用平台政策 " 蹭穿 " 衣服,无奈之下选择在衣服拉链上,挂一把显眼的密码锁。

▲商家社交平台贴文截图
据报道,该商家告诉记者,之所以挂锁,是为了防止客人蹭穿之后又进行无理由退货。
商家表示,许多衣服被客人穿过又退回来,且衣服总是有一股洗衣液味。之前用巨型吊牌防退货,成本高还没效果,所以改用密码锁。" 衣服上挂把锁穿出门,大多数人应该还是会觉得不好意思吧。" 商家说,密码锁是挂在拉链头上的,不影响试穿。顾客确认收货告知密码,锁就直接送了。
这类的对策,引发了新的争议。有网友表示理解,支持商家。


也有网友认为,退货率高是因为服装货不对板,这样的举措影响试穿体验。


还有网友觉得,密码锁也不够保险,提出了新的建议 ......


据此前媒体报道,今年 4 月底,沈阳一职业技术学校 60 多名学生集体网购衣服,参加完运动会后又集体以 " 质量问题 " 为名退货退款。店主表示,服装链接被封了三个月,损失约 8000 元。
此外,社交平台上也不时有网友曝出,在某些景区景点,游客穿着未剪吊牌的新衣拍照打卡。

据报道,针对 " 薅羊毛 " 现象,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崔丽丽提出了一种具体的解决方案:" 打击羊毛党最好引入消费者信用评级,对退货率高的消费者采取提高保费费率的手段,商家侧也可以开通类似于高额退货险的服务。"
她还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建立更为公平的仲裁机制、信用评价机制,平台负责从具体操作的制度层面和技术角度落实,商家应适时参与到对消费者进行评级的类似机制中。
对于商家斗智斗勇的 " 对策 ",人民网发文评论称——
这并非 " 下策 ",而是远好于平台提升退货门槛的 " 上策 "。
比起平台屈从于商家舆论,整体性地取消仅退货,抬高退货门槛。" 大型吊牌 " 这种市场首创,能很好的兼顾消费者和商家利益,可以精确地区分 " 试了不喜欢 " 和 " 薅羊毛,穿几天就退,再买再退 "。
这丝毫不会妨碍那些真心想试穿的消费者。同时,又能高效的排除那些薅羊毛的人。这就不会抑制潜在消费。
来源 中国青年报、海报新闻、人民网
编辑 周欢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