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餐饮巨头,扎堆出售中国业务。
汉堡王中国业务易主。
继星巴克后,汉堡王中国也 " 被卖 " 了。
近日,汉堡王母公司 RBI 集团与中国私募股权公司 CPE 源峰共同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 " 汉堡王中国 ",来经营汉堡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根据协议,CPE 源峰将注入 3.5 亿美元初始资金,并获得汉堡王中国约 83% 的控股权,RBI 则保留约 17% 的股份。这笔交易预计将于 2026 年第一季度完成。
入华 20 载,汉堡王和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大
据 RBI 集团 2025 年 Q3 财报数据,汉堡王中国该季度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 10.5%,系统销售额也持续环比提升,约为 1.72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2.25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季度,其同店销售额才终于结束了连续多个季度的负增长。
而实现这一成绩重要因素措施之一,是关店。今年 6 月,汉堡王中国对外披露,将关闭部分选址及运营不佳的门店。根据财报,截至第三季度末,汉堡王中国门店数量为 1271 家,过去半年共减少了 196 家门店。

△图片来源:汉堡王中国官方微博
事实上,对比同样卖西式快餐的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的发展一直称不上优秀。
2005 年,汉堡王在上海开出中国首店,而在后续 7 年里,其只开出了 50 余家门店。2012 年起,土耳其 TFI 集团全权代理汉堡王在中国的运营,放开加盟快速扩张,用 6 年时间开了约 1000 家门店。
2018 年底,汉堡王中国时任 CEO Ekrem Ozer 还放出 " 豪言 " 称,要在 3 年内在中国再开 1000 家门店。
遗憾的是,这一理想并未能化为现实,汉堡王在中国的门店数一直未能实现 "2 字头 "。同时,自 2023 年起,汉堡王中国已连续两年未能达到管理层预期的门店扩张目标,甚至在 2024 年出现了负增长。

△图片来源:汉堡王中国官方微博
除门店规模外,汉堡王中国这几年的经营业绩也不尽人意。
财报显示,其系统销售额从 2023 年的 8.04 亿美元,下降至 2024 年的 6.68 亿美元,2025 年前三季度进一步降至 4.81 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汉堡王中国去年全年单店平均年销售额仅约 40 万美元,位列其全球十大市场末位,即便排名倒数第二的巴西、土耳其市场,单店收入也达到 100 万美元。
与此同时,汉堡王中国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当肯德基在中国已拥有超过 1.2 万家门店、麦当劳接近 8000 家并冲击万店目标时,汉堡王中国仅存不到 1300 家门店,规模不足对手的六分之一。除了不敌来自海外的 " 麦肯 ",和本土品牌的差距也较为扎眼——华莱士门店数已接近 2 万家,塔斯汀也超过 1 万家。
源峰接手后,汉堡王和麦当劳成了 " 远房亲戚 "?
为了扭转局面,RBI 集团提前收回了汉堡王品牌的经营权。
TFI 集团曾在 2017 年公开表示,其于 2012 年从汉堡王处获得中国市场特许经营权及独家开发权,初始期限至 2032 年 6 月 15 日。但事实上,双方实际上在去年 10 月就启动了终止协议的相关事项。
今年 2 月,RBI 集团以 1.58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1.5 亿元)的价格,从 TFI 集团、笛卡尔资本手中收购全部汉堡王中国股权。这意味着,TFI 集团的独家经营权,被提前 7 年画上句号。
紧接着,RBI 集团就宣布了要寻找具备本土化运营能力的合作伙伴,并迅速组建了全新的中国区管理层。据悉,新团队中包括了来自百胜中国、麦当劳、星巴克等多家知名企业的前高管。

△图片来源:汉堡王中国官方微博
在 10 月 30 日发布的 Q3 财报中,RBI 集团将汉堡王中国业务列为 " 待售资产 ",进一步释放出售信号。与此同时,RBI 集团首席执行官 Joshua Kobza 在三季度业绩电话会上透露,他已于 9 月在上海与多位潜在合作伙伴会面。
此前彭 · 博社消息称,据知情人士透露,HSG 红杉中国与 CPE 源峰正在参与竞购汉堡王中国业务的主要股权。那么,最终胜出的 CPE 源峰到底是何方神圣?
CPE 源峰是一家私募投资机构,在消费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其先后投资了包括蜜雪冰城、老铺黄金、泡泡玛特在内的多家企业,而这三个品牌今年在各自所属的领域,都是顶流级别的热度。可见,CPE 源峰十分擅长捕捉中国消费趋势,这恰好是汉堡王中国目前所需要的。
根据通报,CPE 源峰投入的初始资金将用于支持门店扩张、市场营销、菜单创新以及运营能力提升。同时,汉堡王中国旗下全资关联企业还签署了一份为期 20 年的主开发协议,获得在中国市场独家开发汉堡王品牌的权利。

△图片来源:汉堡王中国官方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CPE 源峰其前身为 2008 年成立的中信产业基金,于 2023 年更名为北京源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目前最大股东为持股 35% 的中信证券。
从股权脉络来看,CPE 源峰与主导麦当劳中国运营的中信资本同属 " 中信系 " 投资平台,这也让汉堡王中国与麦当劳中国成了 " 远房亲戚 "。
有业内人士分析,CPE 源峰可能会延续中信资本改造麦当劳中国的相似路径,利用其强大的本土资源网络来解决选址、供应链和运营问题。
根据整体规划,RBI 集团与 CPE 源峰计划汉堡王计划在未来 10 年内,将汉堡王的规模拓展至超过 4000 家门店,近乎如今门店数的 4 倍。
国际餐饮巨头,扎堆出售中国业务
近几年,越来越多国际餐饮品牌出售中国市场的股权,从 " 直营 " 模式转换成联营或特许经营的模式。
继 2023 年赛百味将中国业务交给富瑞食运营后,上周星巴克也将其中国业务 60% 股权出售给博裕资本,借助经验更加丰富的本土伙伴,以应对瑞幸、库迪等本土品牌带来的激烈竞争。

△图片来源: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
在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传统的跨国管理模式决策链条过长、反应迟缓,难以跟上本土竞争对手的步伐。面对这一困境,独立运营或成正是这些品牌突破 " 水土不服 "、真正扎根中国的最佳路径之一。
比如百胜中国,2016 年从母公司百胜餐饮集团拆分,在纽交所独立上市。其 2023 年、2024 年的财报均显示,营收、利润以及门店数等多项数据刷新了百胜中国上市以来的纪录,也从侧面印证了本地业务独立上市的有效性。
再如达美乐比萨中国运营商达势股份,2023 年在港交所上市,近年来新市场屡次刷新全球记录,其中,沈阳首店仅 198 天以超过 3100 万元的销售额创下全球年度销售纪录;邯郸首店首日创超 54 万元的销售额、单日超 6000 笔订单的记录,刷新达美乐全球记录。
与汉堡王同为 RBI 集团旗下的 Tim Hortons,其中国业务于 2022 年通过反向收购特殊目的公司(SPAC)登陆纳斯达克,成为 " 中国咖啡 SPAC 第一股 "。
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让中国业务拥有了更自主的决策空间,本土团队不再需要事事向海外总部请示,从产品研发、定价策略到门店拓展,都能够根据中国市场特点快速决策。接下来,汉堡王中国和星巴克中国会如何作出本土化调整,红餐网将持续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