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11-12
邹世奇:把文章写成了日子,把学养写成了烟火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只向花低头》是青年作家邹世奇的一部文学随笔集,是她读书、行路的札记、体悟。她读《红楼梦》《包法利夫人》《傲慢与偏见》等名著,细考李贺、苏轼、李清照等的著作和生平,并从南京出发,旅行足迹遍及亚、欧、非各大洲,以文学博士的学养、人性化的视角、现代性的维度加以观照,发乎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对作家、经典作品的重新理解。

11 月 2 日,由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南京市作家协会、中共南京市栖霞区委宣传部主办的该书分享会在南京图书馆举行。

《只向花低头》,邹世奇 / 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在鲁迅文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徐可看来,《只向花低头》里绝大部分是读书随笔或者叫书话,而书话恰恰是听起来简单却难写的一种文体。其难度在于,首先必须博览群书,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很难有很高的眼界,也很难辨别作品的优劣。让人欣喜的是,邹世奇读书很多,这在人心浮躁的当下是难能可贵的。其次,要能进得去、出得来,言在书中,意在书外,而邹世奇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且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他以邹世奇解读《红楼梦》为例,看起来是她敢于在蔚为大观的 " 红学 " 研究上再谈《红楼梦》,实际这背后有学问在支撑着她,她关于《红楼梦》的个别观点未必让人认同,但她能够自圆其说,这就得住脚。

徐可同时注意到《只向花低头》里经常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地方,如全书第一篇《村上春树的选择》,看题目就以为写的是村上春树的故事,结果却是写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还有一篇《性本爱诗词》,邹世奇说自己一直认为李煜的《木兰花 · 小妆初了明肌雪》是人类自有文字以来最悲伤的文字之一,这让人意料不到,但将这阕词同《虞美人 . 春花秋月何时了》对照着读,才能更体会悲伤的意味。" 邹世奇确实有自己独特的考虑,能够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在文章结构掌控上,《只向花低头》里的文字也做到了苏东坡所说的‘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某种程度上,邹世奇如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汪政汪政所言 " 继承了南京大学的学人散文传统 ",她继承传统时又有自己的心得、变化及抹不去的个人色彩。邹世奇的散文特质在于既有书卷气,又有寻常味,两者相辅相成。写书话,她力求写出世俗气、烟火气;写日常生活,力求写出书卷气。汪政进一步阐释,邹世奇谈书、谈电影、谈古代文人,都有自己世俗的角度,比如她谈李清照," 几乎没提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代表作,而是从李清照的文字里打捞出这位女词人是怎么梳妆打扮、怎么吃东西,在丈夫赵明诚面前是什么样子的,邹世奇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复活了李清照。" 也比如谈《红楼梦》,她不是从 " 红学 " 的路子去谈,而是代入式的,从家常的、现代的、人情物理的角度去谈,以日常心去体贴人物。

汪政发现,邹世奇驱遣历史人物时胆子很大、特别自信,而这种自信源于她认为做人、做学问、做文章都不能睽隔人情物理。" 她就这样把文章写成了日子,把她的学养写出了世俗气、烟火气、平常心,这是邹世奇的独特之处,也是她的高明之处。一个好的散文家就是能赋予平常以不平常,把书当日子谈,把日子当学问说。邹世奇的写作,即使是书话,也能在前人已经客观化的、发黄发脆的文字世界里顽强地找回自己,通过他们来表达自己,并用她的温度去复活他们。这就是一个当代写作者最善意、最人道的散文之心,也是我理解的散文的边界。"

分享会现场

" 作家在散文里是藏不住自己的。" 江苏省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鲁敏认为,《只向花低头》呈现了一个本真的邹世奇,代表了她这一代学人对于经典、对于作家的理解。她强调了书中那些有意味的东西,比如写苏轼,别人多是研究苏轼的诗词、苏轼的经历、苏轼跟美食的关系,但邹世奇居然会写苏轼的女人缘,写李清照就着重于她身上被遮蔽的英豪阔大的一面,其实就是着重于人本身的味道。她解析书名 " 只向花低头 "," 这个书名不是说作者这个人骄傲,而是说值得为之流连的是以花为指代的艺术及所代表的一切,这关乎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人和艺术的关系。"

《上海文学》副主编来颖燕则表示,邹世奇通过重读经典并复述来思考,显露出她的文学研究能力。" 文学批评里所有的复述,一定是用来思考问题的,是批评性的、文学性的一种描述,虽然看似是再一次的,但其实永远都是属于你自己的头一次。所谓‘影响的焦虑’可以变成‘渴望影响’,即当你跟这些观点对视的时候,很可能你反而更加确信地找到自己的存在。" 她也谈到邹世奇的写作视角,可能一开始的取景框是女性的,但到后来就不能用这个概念去限制它," 所有好的作品,一定是触及关于人性、人类的问题,而不局限于性别的问题,如此它才可能开阔,才能不自我遮蔽。" 邹世奇的书话正是如此。

" 我深感世奇的文字,既自信又日常,既说理又有人情,既周到又爽直。我喜欢她洋洋洒洒分享对经典的重读,没有学院的拘谨,亲切、有趣、俏皮又无比犀利,而她对生活的捕捉与‘吐槽’,真是妙不可言。" 分享会主持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叶子谈及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也更为直观地呈现了邹世奇的文字面貌。

作家邹世奇

分享会现场,邹世奇自陈自己的文学创作历程," 博士论文写完的那一刻,我决定要开始文学写作了。阶段性的任务已经完成,我要做那件我人生中真正想做的事。"2017 年初,她发表了第一篇散文《扬钗抑黛的人是怎么想的》,由此开始了持久的散文、小说的写作。

她提到《只向花低头》之所以呈现现在的风貌,一个重要原因是两种文体之间的互相渗透。" 生活里有趣的人和事,我可能会想把它结撰为一篇小说,观影、读书、看风景的感受,思考性强于故事性的,我才会把它们写成散文。对于我来说,散文和小说如同两个不同形状的容器,有一些想法适合装进左边的容器,而另一些适合装进右边的容器。跨文体的写作一直都存在。在我看来,写小说和写散文是可以相互助益的。"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红楼梦 徐可 文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