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6小时前
贵阳发现新物种!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日,贵州寰野寻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团队在贵阳市乌当区发现一种锹甲科昆虫新物种,并正式命名为 " 班氏小刀锹甲 "(Falcicornis banjinshuaii)。该研究成果已于国际权威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发表,标志着贵阳地区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取得又一重要进展。

▲班氏小刀锹甲(Falcicornis banjinshuaii)

知识小卡片

锹甲是鞘翅目锹甲科昆虫的统称。锹甲又称锹形甲、锹形虫、鹿角虫。锹甲成虫体长椭圆形,黑色或褐色等,多数有光泽,体表坚实;雄虫的上颚多数大而突出似鹿角,有些种类的上鄂有齿状物,有的上鄂末端还有叉状的犄角;鞘翅盖满全腹。锹甲因其鞘翅合拢时形状酷似铁锹,因而得名。锹甲是重要的腐栖昆虫,是活跃在森林里的 " 清道夫 ",由于锹甲对森林生境质量、特别是原生林和朽木资源的依赖程度高,常被视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示类群。

据研究团队成员杨学彤、班金帅介绍,此次新物种发现过程充满挑战。尽管贵阳森林覆盖率高达 55.3%,但原生阔叶混交林比例较低,复杂的生态环境给锹甲搜寻工作带来极大难度。时间回溯至 2021 年,杨学彤首次在贵阳市乌当区发现一头未知雌性锹甲,凭借专业判断怀疑其为新物种,然而此后多年持续搜寻,始终未能找到对应的雄性个体,研究一度陷入瓶颈。

转机出现在 2024 年初冬。班金帅回到家乡乌当区时,在一段朽木中意外发现数头未知锹甲幼虫,他随即带回并精心开展饲养工作。2025 年初,这些幼虫相继成功羽化,新物种雄虫的真实形态终于得以揭晓,为研究突破关键障碍。

▲乌当区新场镇一朽木中的幼虫

在南京农林大学詹志鸿博士的指导下,研究团队成员杨学彤、福建农林大学辛斐奕和四川内江钟晓天,共同鉴定并合著的基因测序和形态比对,确认其为全新物种。并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Zootaxa》。为表彰班金帅在该物种发现与标本采集过程中的重要贡献,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 " 班氏小刀锹甲 "。

此次在贵阳城区周边发现锹甲新物种,不仅丰富了贵州省锹甲科昆虫的物种记录,也为评估和保护城市周边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案例。研究团队指出,该发现凸显了城市残存原生植被在维持昆虫多样性方面的关键作用,呼吁加强对城市近自然森林斑块的保护与修复,为更多本土物种留存生存空间。

来源 贵阳生态环境融媒体中心

编辑 周欢 /编审 邓文盈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贵阳 福建农林大学 生态环境 生物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