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月 11 日至 13 日,中信建投证券 2026 年资本市场峰会在北京召开。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在会议上表示,从总的态势看,2026 年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起步之年,从外部环境看是战略反攻之年,从经济结构看是创新育新之年,从增长动力看是提振内需、建设强大的国内市场之年,从政策空间看是财政和货币政策更加积极、双宽松之年,从风险挑战看是风险收敛之年,看好与 " 十五五 " 时期夯实基础、全面发力、拥抱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主线携手前行的人民币资产。
今年 9 月份,黄文涛提出了港股、A 股 " 新四牛 " 的概念,即 " 资金流入牛 "" 科技创新牛 "" 制度改革牛 "" 消费升级牛 "。在会议上,他进一步表示,短期来看," 四牛 " 的概念是适合的,长期来看,这个逻辑仍然没有变化。
在会议期间,黄文涛及中信建投证券多个行业首席分析师与经济观察报等媒体进行了一整个下午的交流,涉及宏观经济、房地产发展方向、全球资产配置、A 股走势、AI 和机器人的最新展望。经济观察报梳理了部分重要的观点。
第一,2026 年预计 GDP 增长将继续保持在 5% 左右
黄文涛表示,2026 年作为 " 十五五 " 的开官之年,在 " 政策支持 + 内需企稳 + 产业升级 " 的支持下,GDP 预期增长将在 5% 左右。
黄文涛提到,未来两三年,美国处在降息周期中,我国的财政、货币 " 双宽松 " 具备外部环境配合。2026 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将处于宽松的周期,预计 2026 年存款准备金率有望下降 50 个 BP,利率方面有望继续降息。货币政策的宽松,对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稳定都构成利好,将对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发挥至关重要的托底和促进作用。
第二,在 " 四牛 " 逻辑驱动下,今年至 2026 年 " 慢牛 " 行情将持续。
" 虽然目前四季度有些技术层面原因,造成了目前市场波动,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不改变 2026 年的‘慢牛’趋势。" 黄文涛认为,当前 A 股和港股正迈向 " 新四牛 " 上升走廊。在四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下," 新四牛 " 行情将沿着上升通道逐步展开,中国股市的中枢将逐渐上移。
中长期主线方面,黄文涛表示,市场有望围绕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升级、资源安全等逻辑展开,AI、半导体、计算机、初级品、小金属、新能源、高端制造、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存在机遇。
在债市方面,黄文涛表示,货币政策宽松周期开启,长期增长中枢下移和资产荒逻辑仍在,收益率短期震荡,收益率下行仍是长期趋势。
第三,美债、黄金等全球资产可以关注科技产业革命走向
大宗商品方面,黄文涛认为,黄金及白银脱离利率和通胀等传统框架,受益于地缘政治的深化、美债规模的增加、美元的武器化,原油等商品受制于弱需求的现实、美国鼓励传统能源增加供给,铜等商品受益于电力建设需求、但仍受总需求不确定影响。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首席周君芝认为,2026 年的宏观主线应该关注科技产业革命走向。其中一个比较好的观测指标是美国科技资本开支。如果这一指标还在增长,说明全球科技周期还处在扩张期:
一种情形,科技周期处于扩张期,再叠加美国货币和财政宽松加持,全球资产配置将出现的变化是:铜等复苏性质的资产表现非常亮眼;避险类资产,例如美债、黄金,会阶段性承压,当然中国股市表现也会更突出。
另一种情形,如果科技周期有所松动,届时全球会见证一次美元指数大幅下行。而为了稳定科技周期松动引发的美股震荡,美联储或许大幅宽松,这种情境下美债以及黄金或许是相对占优的资产。
周君芝解释称,未来科技对中美两国都会非常重要。对中国而言,这关于未来长期的增长潜力,对于这一点," 十五五 " 规划建议中表达非常明确。对美国而言,科技影响体现得更直接一些,科技资本不仅直接提高美国当下的投资,还将通过居民资产负债表这一线索,带动股市强劲,进而影响居民消费。也正是从这一角度,周君芝博士预判 2026 年中美两国都会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全球出现第一种情形(共振复苏)的概率会更高。
第四,房地产会成为消费品
周君芝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跟中国百分百相似,但我们如果聚焦于人口和地产,日本是很好的参考对象。如果聚焦于科技,中美现在是唯二在科技领域有潜在主导权的国家。如果聚焦于中高端制造业,欧洲和现在的日本是可以提供比较好的参照系。
在房地产方面,周君芝博士表示,日本作为一个老龄化国家,最近这几年,日本的房价指数反而上涨速度比较快,同期人口流出地区、质量不被接受的房地产,流动性会大幅减弱,这也表达了居民对好房子的追求,也是一种房地产从金融产品转变为消费品的正常表现。从这种角度看,未来国内的房地产也会逐渐减弱金融性,转变为普通消费品。
第五,AI 产业革命持续,应用值得期待
中信建投证券 TMT 科技及通信行业首席分析师阎贵成认为,目前世界正处于 AI 产业革命中,类比工业革命,影响深远,不能简单对比近几年的云计算、新能源等,需要以更长期的视角、更高的视野去观察。因此,其对 AI 带动的算力需求以及应用非常乐观。
第六,人形机器人估值空间大,产业将出现大浪淘沙
" 前段时间我们做了一个复盘,今年机械里面涨幅前 100 的公司大概有 40% 就是人形机器人贡献,它确实热度非常高。" 中信建投证券机械首席分析师许光坦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到今天,如果用智能化水平 "L0" 到 "L5" 之间来比较的话,目前尚处在 "L2" 阶段。
展望未来,许光坦认为,进入 AI 的时代,AI 要找一个物理载体的话,如果机器人能成为像汽车、消费电子一样大的市场,肯定会诞生出万亿级别的公司。目前 A 股机器人市值(剔除主业)只有约 3000 亿元,估值空间还非常大,但之后也可能不是以这些公司来算了,行业的竞争格局会不断变化。
许光坦指出,近期机器人板块回调,回调其实也是好事,大家会更理性对待这个行业。后期特斯拉和一些国产公司会有新产品发布,这将是一个去伪存真、大浪淘沙的过程,就会有更多有真实能力的公司展现出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