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大模型与现实世界的融合,最具代表性的落地场景可能就是无人驾驶。以 Robotaxi 为代表,便是这样一个 由 AI 大模型驱动、无人驾驶汽车为物理连接的体系,共同构建出了未来城市交通的雏形。
萝卜快跑已经成为全球 Robotaxi 商业化落地的领先者。
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透露的数据,截至 10 月底其周订单量突破 25 万单,累计订单达到 1700 万。
这一成绩稳居全球 Robotaxi 订单榜首。
Robotaxi 普及加速,不仅意味着无人驾驶技术可行,其真实进入交通系统后,将更深远地影响 " 以交通出行为基础而构建的现实物理世界。"
大模型如何连接现实?
新技术的价值往往在 " 技术与现实世界结合 " 之后才真正爆发。
当年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就是如此,它的最大价值不在于信息传播的便捷,而在于对各行各业进行的效率重构。
同样的道理,AI 大模型的真正潜力,也离不开与现实物理世界的深度连接。
这正是自 AI 大模型兴起以来,业界始终最为关注的问题。
13 日上午,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 " 内化 AI 能力 ",让智能成为生产力。
李彦宏表示,AI 正在从 " 智能涌现 " 走向 " 效果涌现 "。
"过去一年模型能力逐步走出聊天机器人的范畴,数字人技术、代码智能体技术、甚至是通用场景中自主演化寻找 " 全局最优解 " 的技术,已有长足发展。"
无人驾驶就是出行场景下 AI 大模型的最佳应用。
李彦宏前瞻性地指出,
"无人驾驶技术已经越过了那个临界点,其不仅改变交通、出行,甚至会改变整个社会生态。"
作为 AI 大模型与物理世界的连接入口,出行这一现实世界的原始需求,正在被大模型重新定义,其中最重要的应用场景便是 Robotaxi。
以萝卜快跑为例。作为全球领先的 Robotaxi 应用,今年以来,萝卜快跑凭借在全球多地的开通运营以及快速增长的订单,验证了其在技术与商业层面的双重价值。
数据显示,截至 10 月 31 日萝卜快跑已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香港、迪拜、阿布扎比等 22 座城市落地,每周订单量超 25 万单,且 100% 为全无人订单。
更值得关注的是,从累计服务量来看,萝卜快跑全球订单已超过 1700 万单,远超谷歌 Waymo 的 1000 万单,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 Robotaxi 第一。

(百度宣布萝卜快跑订单总数超过 1700 万单)
Robotaxi 正在重构未来的出行方式,这得益于其超高的安全性,以及对汽车 " 移动的第三空间 " 价值的全面释放。
首先是安全性。
萝卜快跑深耕无人驾驶领域 12 年,拥有全球专利族数量第一的技术积累,自动驾驶总里程已超过 2.4 亿公里,其中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 1.4 亿公里。
其次,是 " 移动第三空间 " 带来的出行效率提升。
对乘客而言,乘车的目的在于抵达目的地,而乘车过程往往被视为 " 垃圾时间 "。
Robotaxi 改变了这一点——乘客可以在通勤途中处理工作、召开视频会议、观看影音内容,甚至休憩放松。被驾驶占据的时间,正被转化为可高效利用的时间。
汽车因此真正成为 " 第三空间 ",而不只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这不仅是出行效率的提升,更意味着生活品质与工作效率的双重飞跃。
10 万亿美金的市场
今年以来,萝卜快跑陆续入驻多个国家和城市。全球各地的用户在体验萝卜快跑的 Robotaxi 服务后,纷纷称赞其如科幻电影般的技术实力与乘坐体验。
当然,Robotaxi 对未来出行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乘坐体验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在安全性和效率上的突破,正在重新影响人们的出行选择,进而改变以交通为基础构建的城市格局。
以香港启德发展区为例。
今年 10 月底,萝卜快跑获批在香港九龙东(启德发展区及九龙湾指定路段)进行自动驾驶车辆跨区测试。这也是继今年 4 月扩区并启动机场岛小规模载人测试、6 月东涌道路测试、8 月进入香港岛南区之后,萝卜快跑第四次扩大在港测试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香港首次有自动驾驶汽车在人流密集的九龙区行驶。
有业内人士分析,若自动驾驶车辆能在九龙区成功测试,其意义更为深远,也将进一步增强外界对香港自动驾驶发展的信心。
无人驾驶为何对香港如此重要?
众所周知,香港寸土寸金,尤其在商业繁华区,土地价值更高。香港一直希望将启德打造成第二个核心商业区,但传统交通长期是其发展的瓶颈。启德区道路空间有限、停车位紧张、通勤效率受制于地面交通饱和。
Robotaxi 的引入,正为这种高密度城市结构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以启德为例,Robotaxi 最直接的好处,是能在繁华地段减少停车位需求,从而释放更多空间用于商业和生活场景建设。
交通出行是城市规划的关键要素,也是区位价值的核心体现。一旦交通方式被重构,城市规划和土地价值的逻辑也将随之改变。
其次,传统城市的核心价值在于 " 中心性 "。人们愿意为靠近 CBD 而支付高额土地溢价,以降低 " 距离摩擦成本 " ——也就是通勤所需的时间、金钱与精力。
Robotaxi 通过打造 " 移动的第三空间 ",将通勤时间转化为可自由支配的生产时间(工作、休息等),距离的 " 心理痛苦值 " 被大幅削弱,人们可接受的 " 心理通勤半径 " 显著扩展。
当距离不再是束缚,城市格局必然从 " 单中心 " 走向 " 多中心 "。企业和人才不必再集中在狭小的核心区,郊区土地因此迎来价值重估。

(Robotaxi 场景下汽车 " 移动的第三空间 " 价值全面释放)
而随着 Robotaxi 的大规模投入使用,其自身也在规模化中实现边际成本下降。
今年初," 木头姐 "Cathie Wood 旗下 ARK Invest 发布年度展望报告《Big Ideas 2025》。报告预测,到 2030 年,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0 万亿美元,全球无人驾驶汽车数量预计将达约 5000 万辆。规模化之后,无人驾驶出行的平均成本将从每英里 1.1 美元降至 0.25 美元,打车需求则放大 5 到 7 倍。
李彦宏判断,
" 当打车足够便宜足够方便的时候,需求就被激发出来了。"
萝卜快跑,全球竞赛的中国名片
萝卜快跑作为全球领先的 Robotaxi 选手,也成为了中国无人驾驶领域的一张重要名片。
目前,全球无人驾驶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中美两国企业之间。
木头姐的报告中提到,美国和中国在无人驾驶汽车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谷歌 Waymo 和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分别是美国和中国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主要贡献者。
说实话,目前中国无人驾驶领域的成绩,让很多 " 老外 " 们羡慕。
瑞士圣加伦大学 ( HSG ) 交通研究所所长 Andreas Herrmann 近日高度评价了无人驾驶汽车,认为其在安全性上已超越了人。
他提到,中国的萝卜快跑、美国的谷歌 Waymo 等公司已经在实际道路上开展运营,且上亿公里的行驶里程中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但欧洲没有如此规模的项目。迄今为⽌,欧洲在⾃动驾驶出⾏⽅⾯的投资约为 8 亿欧元,⽽中国约为 160 亿欧元。
另外,高丽大学副教授金振奎在 "KPAS 2025" 主旨演讲中表示,韩国的无人驾驶技术水平处于 " 未发展状态 "。
萝卜快跑今年加速商业化落地并在多个国家开通服务,从旧金山到洛杉矶,从阿布扎比到迪拜,无人驾驶正在给越来越多的城市生活带来颠覆性改变。
今年 3 月,萝卜快跑先后宣布落地迪拜和阿布扎比,率先在迪拜市区开展无人驾驶规模化测试和服务、部署超过 1000 台全无人自动驾驶汽车。
上个月,萝卜快跑正式宣布与瑞士领先的公共交通运营商——瑞士邮政旗下的邮政巴士(PostBus)达成战略合作,将在瑞士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AmiGo"
就在 11 月 10 日,萝卜快跑获得由阿布扎比综合交通中心(ITC)颁发的首批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许可,并与阿联酋自动驾驶出行公司 AutoGo 扩大合作,将建成阿布扎比规模最大的全无人驾驶车队。
萝卜快跑能够受到多个国家的认可,离不开其安全性上目前领先。
不得不提的是,Robotaxi 能够实现快速的发展和落地,也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支持和鼓励。
今年公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到,
" 全面实施 " 人工智能 +" 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
作为 AI 融入物理世界的典型应用,Robotaxi 也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争夺的高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