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说这两年网上的戾气越来越大,一丁点小事都吵个没完,我们这边也多次提及,当前很多问题缺乏一个标准,双方往往会打成魔法对轰。作为一个永远以解决问题为第一目标的人,今天我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方案,我称之为 " 物业群评价法 "。
简单来说,一个要求合不合理,过不过分,就看他在大众层面的物业群里是否能通过。
比如网上经常吵的流浪猫流浪狗问题,我就观察过:这个议题在网上吵架基本没输过,但在物业群的投票里,基本没赢过。
为什么?
物业费真金白银的要自己出钱。
你们可以去搜一下物业和流浪猫的关键字,基本全是反映小区物业强制驱赶流浪猫的。


流浪猫在小区繁衍会滋生病菌,也可能咬伤小孩,还会四处排便影响小区草坪,甚至携带跳蚤,所以很多业主反对,这个容易理解。
但有人可能要说了,怕流浪猫狗咬人,不一定要强制驱逐,也可以加强管理,注射疫苗啊,对不对?
关键差异就在这里:在网上讨论的时候,这种大爱无疆的提议往往能占据道德高地,形成舆论优势,流浪猫流浪狗也是生命,你怎么能因为自己的理由就赶走他们呢?今天你冷酷对待流浪猫,明天你要干什么我都不敢想。
可在物业群里,一切讨论都会回归为一句话,加钱。

物业群是世界上最真实的地方,因为它真的能用加钱来解决一切问题。
换灯泡 30,修马桶 50,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你要给流浪猫注册疫苗,没问题,加钱。
你要派专业人员处理流浪狗,而不是让不懂行的保安上,没关系,加钱。
你想建一个流浪猫小屋,可以,加钱。
你希望别的业主不要担心被猫狗咬,也做得到,加钱包赔就行。
没有道德高地,没有高尚口号,所有提议都会简单直接地转化为加钱,以及加多少钱来解决。
然后你就会发现,世界最现实的一面:任何涉及加钱的问题,只要不是所有人都必须的,就一定通不过。
北上广的物业费已经争到小数点后两位,每平方交 3 块还是交两块五,足够盖出几千条的讨论楼。
在这个任何需求每一分每一角都要自己买单的生态下,宠物类提案,基本全是否定。
宠物疫苗要购买试剂要请兽医,几千块起步,流浪小屋要搭建要场地,一万块去了,所以投票结果一定是直接让保安赶走拉倒,因为这个不用加钱。
这两年网上有很多争议问题,比如高铁卫生巾,流浪狗关怀屋,残疾人保障,为什么容易出争议,为什么会吵个没完?许多人说是社交媒体问题,放大了矛盾。
不是的,我仔细研究过,这些问题的共同点在于,他们全都是利维坦买单的。
当前社交媒体的公共议题其实有两类:
一种我称之为物业群类型,比如汽车、美妆、房屋装修,包括科技产品、AI 测评,它们的共同点是用户自己买单,自己买来用的,这个场景下大家都很实际。比如你不会看到哪个汽车博主张口几百万的车子,大家讨论汽车的时候,也会明确预算,在某个具体价位上讨论性能。
真金白银自己掏钱的时候,大家都会考虑现实,哪怕你说句 79 的眉笔不贵,也很容易被冲。
另一类,就是目前频繁涌现的后现代类问题,流浪狗、卫生巾、残疾人保障,他们的共同点是,看起来像是大家息息相关的公共问题,但实际上,其实是利维坦买单的第三方问题。
当一个问题不是自己买单,在网上说话又不用掏钱的时候,很多人的思路就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朝着拼命拗人设表演先进性去了。
你在考虑流浪狗进校园的治理问题,他考虑的是如何发言最能表现的大爱无疆。
于是这类话题就会呈现根本性的分歧,因为有些人是在找解决方案,有些人是来参加爱心表演大赛,出发点都不一样,更别说后面的讨论了。
所以前两天我说社交媒体的困境,就在这里——它没有办法区分哪些问题是目标导向,哪些问题是爱心大赛。
甚至原本是目标导向的专业问题,随着一次转发进入公共广场,也会变成道德问题。
典型案例就是女孩托举问题。
在家庭教育话题下,给女孩多少零花钱,要不要留学,大家普遍是成本导向思维,家长有多少收入给多少计划,年薪二十万是什么目标,年薪一百万是什么目标。
可一旦被转进广场,这个问题往往就会变成原生家庭托举问题,你不能让女孩留学英美你就是不称职的家长,限制零花钱就更是十恶不赦。
所以大家以后讨论问题之前,首先要区分问题性质。
今天我们是来找一个现实的解决方案,还是大伙一块表演大爱无疆政治正确。这是一个现实排位赛,还是一个网上表演赛,确定性质再谈结果,会高效许多。
比如流浪猫狗问题,要是表演赛,那大家就直接甩魔法完事。
要是讨论现实方案,那就少扯道德,先谈谁来出钱的问题。
毕竟,网上讨论流浪猫狗的时候,支持一方可以拿出各种大爱无疆的理由,可以把驱赶流浪狗的校园保安闹到下课。
但到了物业群自己掏钱的时候,一百块的管理费就具备一锤定音的效果。
当真金白银需要自己出钱的时候,很多问题其实是很容易讨论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