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均每卖出 2 辆车,就有 1 台是新能源汽车。
11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销量数据,在刚刚过去的 10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 177.2 万辆、171.5 万辆,实现 21.1%、20% 的同比增长。
同期,国内汽车产销数据分别是 335.9 万辆、332.2 万辆,实现同比增长 13.2%、12.4%,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历史首次达到新车总销量的 51.6%。
更为难得的是,本次的「历史首次」还是无定语的「历史首次」。

相信大家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新能源汽车「首次突破半数」的字眼,但此前无论是新能源渗透率还是新能源销量,大多指的是国内、乘用车范畴的数据统计:
譬如是去年 4 月,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数据显示,在其上半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总量为 51.6 万辆,新能源市场零售 26 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首次突破 50%,市占比首次超过燃油车。
再譬如是同年 8 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再度发布最新数据,7 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 51.1%,其中常规燃油乘用车零售 84 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零售 87.8 万辆,这也是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
细心回顾两次「历史首次」,我们可以发现统计口径的差异,是的没错,去年 4 月、8 月的两次历史首次,统计范畴都仅限于乘用车领域。
如果继续沿用「乘用车」的统计口径,那么在刚刚过去的 10 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已经来到了 57%,基本大幅超过传统燃油车乘用车销量。
而本次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统计,不再带有「定语」,除了乘用车以外,还包括商务车以及出口量,数据更为直观,也更是具有广泛定义的「过半数」。
月度数据收获颇丰,但放在年内销量大盘里,新能源汽车距离全年的占比过半仍有一些距离:
1-10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 1301 万辆、1294.3 万辆,实现同比增长 33.1% 以及 32.7%,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约为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46.7%,从这一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渗透率还仍未过半。
但无论如何,从乘用车的半月销量占比过半,到月度销量占比过半,再到如今的「无定语」销量占比过半,新能源汽车正成为国内汽车工业叙事中,无可争议的节奏主旋律。

图片来自:Reuters
出口增长,从内向外转化
能让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往前挺进一大步的功臣,有那么些反直觉,他不是大众印象中的国内销量增长,而是来自出口量的助力。
10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新车的出口量达到 25.6 万辆,实现同比增长 99.9%,截至 10 月末,年内的新能源新车出口总量约为 201.4 万辆,增速同样保持在 90% 以上,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以 2024 年同期数据作为参考,去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约为 128.4 万辆,体量增速仅为 6.7%,换言之,截至 10 月的新能源新车出口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的 56.8%。
作为对比,10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 145.9 万辆,实现同比增长 12.1%,1-10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 1092.9 万辆,同比增长约 25.7%。
两项数据均低于同期出口量数据,同比增速最大相差超过 80 个百分点,国内市场贡献增速放缓,出口成为了增长的关键源。

而拆分新能源出口的能源结构,可以发现国内新能源出口的特质:纯电虽是主流支柱,但混动、插混以及增程体量正全面崛起。
过去的 10 月,在新能源出口总量里,纯电产品出口约 16.6 万辆,实现同比增长 59.6%,年内累计出口近 130 万辆新车,同比增长 55%;而插混产品出口 9 万辆,同比增长 2.7 倍,年内累计出口近 72 万辆新车,增速同样是可怕的 2.2 倍。
这又与国内乘用车的新能源转化历程几近吻合 ——
当新能源新车总体销量进入快速增长期时,插混、混动、增程品类往往会肩负「起爆剂」的作用,最大限度转化常规燃油车用户,提升新能源销量占比。
以理想汽车开辟的增程市场为例,2019 年理想曾上市发布首款产品 ONE,这是一款定位增程动力的中大型 SUV,起售价超过 30 万元,而随后的多达 4 款产品的 L 系列,成功为理想打开了增程蓝海市场。
几乎是同一时期,国内新能源渗透率也快速向前迈进,2019 年国内新能源市场渗透率仅为 4.7%,而在 2024 年,我国新能源零售渗透率已经达到了 47.6%。

理想 ONE
业内有一种主流声音是,增程、混动、插混是转化新能源首要「桥头堡」,而纯电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演进方向。
即便是出口市场与国内零售市场呈现出了较大的滞后性,但我们依旧从参「燃油 - 插混 - 纯电」的演进趋势中提出一个大胆猜想:
以插混为代表的新车产品,将会是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最大的蓝海市场之一。
相当有意思的是,乘联会曾在本月初发布了一则《2025 年中国汽车出口海外自主品牌数据跟踪》的 9 月报告,其写道:
2025 年 1-9 月的中国海外市场自主品牌销量 242 万辆,同比增长 12%;同期中国自主海外销量的同比去年增量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秘鲁、西班牙以及泰国,而这些增量国家、地区,往往还是海外新能源的正向增长区域。
乘联会对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的海外状态,做了一次跟踪统计,排名前三甲的分别是比亚迪、上汽集团以及奇瑞集团。
其中,比亚迪从 2021 年开始进入海外,截至今年 9 月末,比亚迪年内累计海外出口新能源总量超过了 40.44 万辆,上汽集团年内新能源出口总量达到 13.34 万辆,奇瑞集团则超过 5.08 万辆。
除此以外,我们还能看到一些造车新势力的身影,譬如是小鹏汽车与零跑汽车,能够在同期分别交出 2.09 万辆以及 1.62 万辆新车。
当国内零售市场增长放缓,这些造车品牌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海外,中国新能源汽车也许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从内部转化迈进到了出口增长,向外转化。

数据来自乘联会
* 封面来自:Reuters
今日话题
你看好新能源汽车发展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