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商行业掀起对长期价值的思考,淘天作为开创者,在 2025 年给出的答案,不再是对过往规则的小修小补,而是一场系统性变革。

图源:视觉中国
当 " 双十一 " 走到第十七个年头,行业内外对它的审视,早已超越了一场大促本身。
曾经,双十一是电商巨头的 " 加冕礼 ",定义了中国电商的节奏和峰值。然而,随着流量见顶和竞争白热化,这场狂欢在过去几年面临着挑战——复杂的促销规则和激烈的价格竞争,让所有玩家都深入一个日益拥挤、利润微薄的竞技场。
当电商行业掀起对长期价值的思考,淘天作为开创者,在 2025 年给出的答案,不再是对过往规则的小修小补,而是一场系统性变革。它似乎决心要亲自回答那个问题,并为行业开辟一道 " 新路 "。
这场变革,可以清晰地归纳为淘天主动打的三场仗:一场 " 在自己的地盘打仗 ",重塑电商的根本秩序;一场 " 到别人的地盘打仗 ",打破边界去寻找全新的增量;一场 " 在未来的地盘打仗 ",为下一个时代构筑智能化的新基建。
2025 年的双十一,正是这三场核心战役的第一个 " 交汇点 "。它不再是 " 旧剧本 " 里的沙盘推演,而是淘天亮出底牌后,打出的一场 " 反攻战 "。
重塑秩序
过去几年,电商行业一度陷入 " 算法 " 与 " 流量 " 的诱惑。" 无效内卷 "、复杂的玩法、虚高的 GMV、以及高企的退货率,让商家空有销量而无利润,消费者则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理解复杂的促销规则 。
淘天打的第一场仗,是在自己的主场重塑规则,夺回双十一的 " 定义权 "。
今年 3 月的天猫 TopTalk 大会是明确的信号。平台策略不再 " 雨露均沾 ",而是明确 2025 年将全力 " 扶优 ",扶持优质原创品牌商家,做大品牌增长。
天猫 " 扶优 " 策略的内核,是为优质品牌划出一块 " 规避逐底竞争的空间 ":将新品孵化扶持周期从 30 天大幅延长至 90 天,超级新品支持数量翻倍,提高现金返佣频次,甚至与与品牌共同追投站外流量。
平台推出了一系列实质性举措。首先是规则的 " 回归初心 "。从今年 "618" 开始,平台首次取消了延续多年的 " 满减 " 玩法,代之以 " 全场立减直降 "。这不只是为消费者 " 减负 ",更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平台要的不再是 " 凑单 " 带来的虚胖数字,而是 " 好产品 " 本身带来的真实成交。
其次是目标的 " 回归真实 "。平台将考核的标尺从 " 下单 GMV" 换成了 " 剔除退款后 GMV"。这是淘天首次把 " 商家的真实入账 " 摆在 KPI 的核心,让平台与商家的目标,真正统一到了 " 真实利润 " 的本质上 。
这套组合拳的成效也立竿见影。在 " 扶优 " 策略试点中,90% 的品牌达成了双位数高增长目标。而在 618,天猫剔除退款后的 GMV 同比增长 10%,创下三年来最大增幅,增速亦领跑综合电商大盘。
天猫双 11 开卖前一个月迄今,近 4 万品牌在天猫首发了 245 万款重磅新品,新品数量同比提升 46%。截至 10 月 31 日,302 个新品牌拿下趋势品类第一,其中 14 家新品牌成交破亿成 " 新王 ",133 家新品牌成交破千万。
奇袭 " 万亿 " 赛道
稳固基本盘后,淘天的第二场仗是进攻——打破边界,寻找全新的增量空间。
今年 4 月 30 日,淘天将旗下 " 小时达 " 业务升级为 " 淘宝闪购 ",并在淘宝 App 首页给予一级流量入口。这是淘天近年少见的一次 " 进攻 " ——一场跳出 " 电商 " 围墙,向即时零售与 " 大消费 " 全场景发起的冲锋。
这场仗的核心逻辑,是以 " 高频 " 打 " 低频 "。传统电商(远场零售)无论多么成功,都面临 " 低频 " 的天然属性。而以 " 外卖 " 为代表的即时零售(近场零售)则是无可争议的 " 高频 " 刚需场景。淘天的战略,就是将这两者 " 熔于一炉 ",在淘宝 App 内再造一个强劲的 " 高频引擎 "。
阿里电商事业群 CEO 蒋凡在财报电话会上清晰地指出了这场战役的终极目标:这并非一场单纯的外卖之战,而是为了电商的综合收益。闪购带来的高频访问,极大地提升了淘宝 App 的日活,并反哺了电商的广告和 CMR(客户管理收入)。蒋凡预计,未来三年,即时零售将为平台带来 "1 万亿的交易增量 "。
数据显示,淘宝闪购已成为电商生意的重要增量,8 月有 77 个品牌在淘宝闪购月成交额破千万,490 个品牌成交破百万。上线不到 4 个月,淘宝闪购日订单峰值达 1.2 亿单,8 月的周日均订单达 8000 万单,整体月度交易买家数 3 亿,并带动手淘 8 月 DAU 同比增长 20%。
阿里的打法具有鲜明的平台生态特色,不仅全面接入饿了么的餐饮外卖和本地供给,更重要的是,打通了淘天系强大的品牌商家资源。
双十一前夕,淘天构建起更庞大的供给基础,已完成首批 37000 个品牌、40 万家门店的接入,打通线上线下,开启 " 远近一体 " 经营。先一步尝试的品牌已经看到成效,天猫双 11 期间,淘宝闪购有 19958 个餐饮品牌、863 个非餐品牌的成交额相比双 11 前增长超 100%。
供给并不仅限于品牌商家,平台还通过闪购仓的模式覆盖更多中小商家。双十一期间,淘宝闪购发布了全新的连锁便利品牌 " 淘宝便利店 ",以品牌授权形式,为商家提供 " 闪购仓 " 形态的基础设施。基于阿里生态供应链,这种旗舰仓 SKU 可达 1 万左右,是普通便利店的 3 倍。根据计划,未来一年,淘宝便利店将联合品牌商打造 100 个百万单销量的大单品。
筑牢 AI 基建
前两场仗解决当下的生存与增长,第三场仗则锚定未来。
根据麦肯锡分析显示,从行业来看,生成式 AI 将产生 2.6 万亿至 4.4 万亿美元的价值,产生价值最大的行业为高科技、零售及银行业。其中,在零售和消费品行业,生成式 AI 将改变游戏规则,创造 4000 亿至 6600 亿美元的价值。而这仅是 AI 价值的冰山一角。
淘宝天猫的 AI 战略,扮演的是 " 中枢神经 " 的角色。阿里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张凯夫此前接受采访时提到,最好的 AI,是让用户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而是 " 无缝 " 融入到用户和商家的日常动线之中。
这是一场 " 双线作战 "。首先是面向 B 端(商家)的 " 运营效率革命 "。AI 正成为商家 " 数字合伙人 "。在店铺日常经营中,AI 已深度参与多个高成本环节——淘宝的 AI 美工每月一共帮助商家自动生成 2 亿张图片,AI 客服每天大概能为商家节省的成本相当于 2000 万元。据了解,淘天并不指望靠这些 AI 工具赚钱 ,其核心目的是 " 帮助商家做好经营 ",降低了商家的经营门槛,将他们从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
另一条战线,是面向 C 端(消费者)的 " 决策效率革命 "。在今年的双十一,AI 不再是 " 试验品 ",而是首次成为了 " 首席选品官 "。淘天将 AI 能力渗透到用户现有的动线中,更精准的搜索引擎,可以被新的 AI 导购产品(如 AI 万能搜、AI 帮我挑、AI 清单、拍立淘、AI 试衣)等作为工具调用。
例如 "AI 万能搜 ",一位淘宝搜索业务人士举例,它能真正理解 " 能支持扫地机通过的床 ",这种过去无法处理的复杂场景化需求;也出现了 "AI 帮我挑 ",在海量商品中提供智能对比。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双十一发放的 500 亿元的优惠券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通过 "AI 智惠引擎 " 发放的,试点数据显示,其发券转化率比传统方式提升了 15% 。
而在这背后,最核心的 " 隐性工程 ",是淘天正在用 AI,去重构和 " 清洗 " 那个沉淀了 22 年、拥有几十亿商品的底层数据库。这是一个苦差事,但它能让系统第一次真正 " 理解 " 商品,使得淘宝复杂语义下的商品搜索相关性提高了 20 个百分点,为未来所有的 AI 应用打下最坚实基础。
2025 年的双十一,已成为淘天这场系统性变革的强力注脚,它宣告着一个新游戏规则的诞生:不再执着于旧时代的流量峰值,而是用更高的运营质量、更宽的增长边界和更智能的商业操作系统,为中国的电商行业开辟了一条通往下一阶段真实、可持续增长的 " 新路 "。
故事才刚刚开始,最终的胜负手,不在于一时一地的得失。未来,谁能构建一个让品牌、用户都愿意持续停留和成长的健康生态,谁就将最终掌握下一个十年消费变革的主导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