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网 2小时前
阿里巴巴,做了个免费版的ChatGPT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导语:这款由原 " 通义 "app 和 " 夸克 AI 对话助手 " 升级而来的应用,明确对标 ChatGPT 最新版本,并接入了最新的 Qwen3-Max 模型。

在亚马逊、微软选择 " 退后一步 ",让 ChatGPT、Claude 接入自家产品库时,阿里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从底座到应用,全栈自研,并且,要做一个免费版的 ChatGPT。

2025 年 11 月 17 日,阿里正式宣布公测 " 千问 "app。这款由原 " 通义 "app 和 " 夸克 AI 对话助手 " 升级而来的应用,明确对标 ChatGPT 最新版本,并接入了阿里通义实验室最新的 Qwen 3 - Max 模型。这是继 AI 基建、淘宝闪购之后,阿里在 2025 年打响的第三场集团级战略战役。

9 月起,上百名工程师从各地被抽调,聚集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 C4 楼——高德 " 扫街榜 " 项目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进行封闭开发。最终,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亲自拍板,确定了千问的战略地位:阿里巴巴必须要有一个 AI 原生的 C 端超级入口。

在科技巨头纷纷抢占 AI 高地的叙事里,阿里的转型决心和投入力度非常明显。在亚马逊、微软选择 " 退后一步 ",让 ChatGPT、Claude 接入自家产品库时,阿里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从底座到应用,全栈自研,并且,要做一个免费版的 ChatGPT。

阿里的 " 阳谋 ":为什么是千问?为什么敢免费?

过去一年,阿里在 AI 领域的动作更多集中在 " 云端 " 和 " 模型层 "。入股多家大模型创业公司、阿里云加速增长、Qwen 系列开源模型在多项测试中登顶——这些动作更像是在 " 修路 " 和 " 卖武器 "。

千问的推出,意味着阿里正式从 " 军火商 " 走向 " 前线战场 "。

「数智研究社」发现,阿里的技术底座已经成熟。

千问的底气,来自其背后 Qwen 大模型的硬实力。Qwen 系列开源模型目前在全球的下载量已突破 6 亿次。英伟达 CEO 黄仁勋公开表示,Qwen 已占据全球开源模型的大部分市场。Airbnb CEO 布莱安 · 切斯基也称正 " 大量依赖 Qwen",因其 " 比 OpenAI 模型更快更好 "。

当模型能力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后,将其转化为 C 端产品,从 " 秀肌肉 " 变为 " 创造价值 ",是顺理成章的一步。最关键的是,阿里打通了 "Agent 生态 "。

千问要做的,不是一个 " 玩具 "。一个阿里人士透露,团队花了大量时间处理内部业务的数据互通和授权能力。千问的定位是 " 能聊天、会办事 "。" 聊天 " 由 Qwen 大模型负责," 办事 " 则依赖阿里庞大的业务生态。据了解,千问项目团队正在联合高德、淘宝、支付宝、闪购等团队进行联合开发。

这意味着,千问的想象力不止于 "P 图 " 和 " 写周报 "。它未来可以做到:当你问它 " 晚上想做个红烧肉 ",它能自动调用淘宝闪购买好食材;当你让它 " 规划一次团建 ",它能无缝调用高德、飞猪、支付宝,完成从出行、支付到购物的 " 全链路 " 任务。

与 OpenAI 的商业模式截然不同。OpenAI 在基础设施上投入巨大,急需 C 端订阅费来 " 回血 "。据报道,ChatGPT 的 C 端付费贡献了其年收入的 70%。

阿里不差钱。截至 2025 年二季度末,阿里手握的现金及各类投资总计高达 5856.63 亿元。阿里做千问,瞄准的不是每月几十块的订阅费,而是打造一个串联起阿里所有业务的 "AI 中枢 "。千问是 " 入口 ",它负责将用户 " 导流 " 至电商、支付、出行、外卖等核心业务。

这是阿里 C 端 AI 战略的一次关键 " 转向 "。

过去一年,阿里 AI to C 的重任一度落在 " 夸克 " 身上。在智能信息事业群总裁吴嘉的带领下,夸克凭借 "AI 超级框 "、" 高考志愿大模型 " 等功能,日活跃用户增长至 5000 万 -6000 万量级。

但夸克的底色是 " 搜索 " 和 " 浏览器 ",功能繁杂。一位千问团队人士表示:" 随着 AI 能力提升,我们觉得对话式 AI 助手是更好的形式,接下来阿里会重点发展千问。"

这一定位意味着,阿里内部赛马已经结束。千问被确立为阿里 AI 超级入口的 " 主 App",而夸克则定位为 AI 搜索和 AI 浏览器,千问未来也会被置入夸克中。这套打法,与阿里在外卖战场上,用 " 淘宝闪购 " 统合 " 饿了么 " 的 " 团战 " 逻辑如出一辙。

入口之战:千问的 " 敌人 " 是谁?

阿里对 AI 的投入是巨大的。2025 年 2 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 3800 亿元建设云和 AI 基础设施。有阿里人士甚至透露,阿里对 AI 的投入有望提升到 " 万亿规模 "。重金押注背后,是阿里对 " 下一个时代入口 " 的焦虑和渴望。

在国内战场,千问的 " 敌人 " 是字节跳动的 " 豆包 "。

目前,国内 AI 原生应用的格局远未稳定,但 " 先发优势 " 已经出现。QuestMobile 数据显示,2025 年 10 月,在国内 AI 原生应用中,字节跳动的 " 豆包 "DAU(日活跃用户)高达 5410 万,DeepSeek 以 2860 万位列其后,腾讯元宝则为 560 万。

相比之下,升级前的 " 通义 "app 月活仅 300 万左右,与豆包不在一个量级。

国内 AI C 端入口的竞争,有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径。一条是依靠抖音、微信这样的 " 国民级 " 流量生态,为其强行 " 漫灌 " 用户,配合不俗的体验,迅速做大用户规模的流量路线,代表玩家是豆包和元宝。另一条是依靠单一功能的极致技术口碑(如 AI 搜索),吸引核心用户,再图谋破圈的技术路线,代表玩家是 DeepSeek。

千问的路径,则是 " 双线并行 "。它既有 Qwen 模型的技术口碑,又有阿里系庞大的 " 流量池 "。

但它也面临 DeepSeek 同样的困境。有报道称,DeepSeek 的用户量从 3 月的 1.94 亿下滑至 9 月的 1.44 亿,原因可能是其功能过于单一。而豆包则依靠覆盖 15 个大类的 " 全能 " 形态,实现了反超。

千问显然也瞄准了 " 全能型 " 助手。它目前覆盖 14 个大类,并且正加速与阿里生态(购物、支付、导航)的融合。这场竞争,千问的窗口期并不长,它必须利用阿里 " 打团战 " 的优势,在功能和体验上迅速追平,再通过阿里系的流量入口实现 " 饱和式攻击 "。

在全球战场,千问的终极对手,是 ChatGPT 和 Gemini。

11 月 17 日,千问 app 公测的同一天,其国际版也已在筹备中。OpenAI CEO 奥尔特曼在 10 月披露,ChatGPT 的全球周活跃用户已高达 8 亿,按此推算,其 DAU 至少在 1 亿以上,甚至接近 2 亿。

面对如此庞大的 " 原住民 ",千问的挑战是巨大的。

核心的差异在 " 生态 "。ChatGPT 和 Gemini 诞生于一个 " 开放 " 的互联网,它们可以自由抓取全球网页的数据来训练。而国内互联网相对比较 " 封闭 ",巨头们都把数据资产视为核心壁垒。

这既是阿里的劣势,也是阿里的优势。劣势在于,千问无法像谷歌一样 " 知道一切 "。 优势在于,在阿里的 " 围墙花园 " 内——从淘宝的亿万级商品库,到高德的 LBS 数据,再到支付宝的信用体系——千问拥有一个 ChatGPT 和 Gemini 永远无法触及的、高密度的、结构化的 " 闭环商业数据库 "。

千问团队人士也坦言,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阿里体系下 " 这么多 Agent" 有机且丝滑地串联在一起。

吴泳铭的判断很清晰,阿里必须拥有自己的 C 端超级入口。这场战役的级别,等同于几年前的 " 淘宝闪购 "。在西溪园区 C4 楼里,那上百名封闭开发的工程师,背负的不仅是一个新 App 的 KPI,更是阿里在 AI 时代能否抢到 " 船票 " 的未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阿里 阿里巴巴 ai ceo 开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