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又双叒叕有大动作!
前不久,港大官宣了一个重磅消息:202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Ferenc Krausz 将出任理学院物理学系讲座教授。

消息一出,学术圈瞬间沸腾——这不只是港大的喜事,更是留学生们的福音!能够亲临诺奖得主的课堂,接受世界顶尖学者的指导,是多少学子梦寐以求的机会。
一想到诺奖得主可以成为自己的导师,这申请港大的理由又多了一个!

事实上,像这样的" 诺奖导师 "在全球顶尖名校中并不少见。
就看英美地区而言,提到名校 + 诺奖导师的组合,英美院校绝对是 " 重灾区 "。从 G5 到罗素集团,不少院校都藏着诺奖级学术大牛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 一觉醒来,导师得诺奖了是种什么体验?" 今年 LSE 的经济学的学生们最有发言权。
前不久新鲜出炉的2025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法国经济学家 Philippe Aghion,正是 LSE 任职多年的经济学教授。
Aghion 教授的研究聚焦于经济增长理论、制度与创新经济学,其成果对全球政策制定与学术发展影响深远。

许多学生反馈,Philippe Aghion 教授对学生的研究给予高度肯定,即使学生模型做的不够好,他也会称赞为 "brilliant",始终保持谦逊和蔼的态度,能够在他的指导下参与前沿课题,是留学生涯中最宝贵的经历。
更关键的是,LSE 的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专业本就申请热度极高,现在有了诺奖得主坐镇,竞争力直接翻倍!

剑桥大学

剑桥大学的学术荣光中,从不缺少诺奖得主的身影。作为一所综合性顶尖名校,剑桥在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学等多个领域都拥有诺奖级导师。
瑞士天文学家迪迪埃 · 奎洛兹(Didier Queloz)因 1995 年首次发现系外行星(飞马座 51b)而与导师共同获得 201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22 年,他被任命为剑桥大学莱弗休姆宇宙生命中心主任,正式扎根剑桥开展科研与教学工作。
他的存在,吸引了大批有志于宇宙探索的年轻学者汇聚剑桥,形成了强大的科研集群效应。


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经济学系堪称 " 诺奖摇篮 ",202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西蒙 · 约翰逊(Simon Johnson)就在此担任经济学教授。他们的课程是全校最热门的课程之一,选课学生往往需要提前占位。
除了达隆・阿西莫格鲁,这里还培养出了数十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全球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阵地。

当然了,香港地区的顶尖院校凭借雄厚的资金支持、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国际化的教学环境,也吸引了不少诺奖得主入驻。

香港大学

除了刚刚官宣的 Ferenc Krausz 教授,港大早在 2023 年 9 月就已将 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弗雷泽 · 司徒塔特(Fraser Stoddart)招至麾下,担任理学院化学系讲座教授,其实力不容小觑。

司徒塔特在分子机器与超分子化学方面的成就,为新材料与纳米科技开辟了新路径。
他的加入,进一步巩固了港大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的全球地位。

香港中文大学

说起华人科学界的骄傲,杨振宁教授当之无愧。早在 1957 年,他就与李政道教授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科学家之一。
杨振宁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 60 年代,自 1964 年应邀为港中大演讲后,经常到访港中大并担任教研工作。1986 年起,杨振宁正式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在港中文任教期间,杨振宁教授不仅指导研究生,还经常主持讲座,与青年教师座谈,对港中大学术发展贡献良多。
他对港中大师生,特别是年轻后辈关怀备至,总是循循善诱、倾囊相授。他的学术风范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港中文学子。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虽建校时间不长,但凭借快速发展的科研实力,已成为诺奖得主的重要合作阵地。
例如,港科大的物理学系与多位诺奖得主保持着学术交流,其中包括 201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Didier QUELOZ 教授,2010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Konstantin NOVOSELOV 教授。

他们曾多次走进港科大开展讲座和科研交流,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总而言之,这些诺奖得主不仅是学术界的领头者,更是无数学子求学路上的引路人。
他们的加入,不仅提升了院校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学生带来了与世界级智慧对话的珍贵机会,这些机会也或将成为他们留学生涯中最宝贵的经历。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