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范儿 7小时前
Sora 想做的 IP 内容生态,这个国产 AI 已经先走了一步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今年不少出圈的 AI 视频,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套了个熟悉的 IP 壳

宫崎骏风格的短片、宝可梦版的日常场景、AI 重制的海贼王和龙珠——只要 IP 够经典,AI 生成的内容就能从「电子垃圾」秒变「同人创作」,评论区瞬间炸开。

Sora 2 发布后,Sam Altman 还专门发推说,这些视频应该被理解成「互动式同人小说」。这话说得挺聪明,既规避了版权的坑,也点出了 AI 视频的真实处境。

AI 视频和 IP 的结合,现在正卡在一个很微妙的位置:用户想玩,品牌怕乱

这个矛盾不解决,AI+IP 就永远只能是小打小闹。

最近几个月,海螺 AI 和蜜雪冰城、青春有你 3 成员、以及一些原创 IP 的合作,给出了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这些合作有一些共同的底层逻辑:授权是明确的,创作是可控的,用户玩得也确实开心

AI 公司在这里不只是生成工具,它还在同时管授权、引导创作、连接用户和品牌。

用户也不再只是看 IP,而是能进到 IP 里面去玩。这件事如果做成了,IP 的价值可能会被重新定义。

雪王大战东方明珠,我也可以做一个

如果要评一个最愿意把 IP 放到网上乱跑的品牌,蜜雪冰城大概永远不会掉队。前段时间在 B 站霸榜的雪王大战东方明珠,以及一连串雪王防御战、四大门派围攻东方明珠……都是网友随手一玩就能冲上热门的那种内容。

▲ 视频来自百变雪王大赛,创作者 @小龙问路

对大多数品牌来说,蜜雪冰城算是最能读懂互联网的那一类。它很知道,雪王这个角色的生命力,不靠广告,不靠代言,靠的就是用户玩出来的那堆梗。而蜜雪冰城 × 海螺 AI 的「百变雪王杯」视频大赛,恰好踩中了这种互联网的创作方式。

海螺没有拍一条雪王广告给你看,而是用 AI 直接把雪王 IP 的「玩法」开放了。你想让雪王去旅游?行。想让它进剧情?也行。想把它变成下一个段子的主角?随便。

换句话说,雪王从一个被展示的角色,变成了一个可以被接着玩的入口

▲   活动目前在获奖公示阶段,但雪王相关的创作,相关模板可以继续使用

以前买一个雪王手办,我们得到的是所有权。它被放在桌上、玻璃柜里,价值是静止的。现在用海螺的 AI 模板做一个雪王短片,我们获得的变成了参与权。在很多年轻用户的消费账单里,这种能被自己动手改写的体验,往往比实物本身更上头。

而为了让这件事成立,海螺和蜜雪冰城之间的授权方式其实相当克制,给到的是形象图,允许在模版中生成并创作,但整个创作行为都保持在一个清晰、可控的框架里。

例如,在官方发布的联合 PV 里,海螺用自己的 Hailuo02 视频生成模型、首尾帧技术,让雪王形象在任何生成内容中都保持一致性,动作自然、表情真实。

▲   正值全运会,让雪王来个 109B,向前翻腾四周半屈体,用户可以选择海螺最新的 Hailuo 2.3 视频生成模型;图为海螺 Media Agent 生成页面,支持无限画布

这让品牌放心开放,也让我们放心玩耍。

而海螺 AI 推出的雪王视频模板,本质上是一整套雪王创作工具包。用户每点一次、改一个姿势,都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数字周边。它的价值,也从普通的视频「被观看」,变成了比买十个雪王手办更能让人上头的「被使用」。

▲ 在海螺 Q 版童趣页面,可以直接体验百变雪王模板,体验链接:https://hailuoai.com/generate/ai-agent/436634640615985161

此外还有百变雪王杯创意大赛的线下门店宣传、PV 联合官宣、官方回顾展示……每个环节都在告诉用户,这份创作不是我们的自嗨,是同样值得被留下来的纪念

在这种机制下,IP 不再躺在博物馆里等待被仰望,它像一盒乐高,等待被用户重新拼搭出新的可能性。

过去几年,品牌追求的是调性统一。AI 时代,现在要学会的是容忍一千种民间版本。用户玩出来的梗,有时候比官方物料更有生命力

海螺在这里的角色,就是让这「一千种民间版本」保持在一个健康、合法、可持续的范围里。不侵权、不撞车、不乱、不让用户背锅

在如今的 AIGC 环境里,这四件事都极其稀缺。

追星的终极形态,是被偶像看见

但让用户参与只是第一步。参与要真正变成创作力,需要一个关键动作:用户的作品能被官方看见、被认可、被用起来。

在 11 月初举行的「天天爱白日梦」限定演出,就是海螺 AI 在娱乐领域以及 AI + IP 合作上,一次更激进的实验。

来自综艺青春有你 3 天天组的五位成员,第一次对粉丝的 AI 视频现场 Reaction,全场都炸了。

▲   来自综艺《青春有你 3》的天天组,DayDay 兄弟团,陈俊宇、刘琦、时尚、魏宏宇、杨昊铭,在海螺天天爱白日梦活动现场

如果说雪王杯是让用户的作品进入了公共舞台,那么和艺人的合作,则把用户的 AI 创作第一次推向了商业级的线下场景

以前的追星规则很简单,买票,看人,灯光越好,舞台越大,你离偶像越远。但现在的粉丝,渴望的是另一种关系,不只要看见偶像,更想被偶像看见

这场合作就抓住了这一代粉丝,最细微也最强烈的心愿。粉丝在家用海螺做的 AI 视频,各种离谱剧情、集体跳「明月几时有」的整活、还有「骑牛」的玩梗,最后都被投上了演唱会的大屏,艺人抬头看到自己的二创,观众在下面尖叫。

更让人意外的是,他们还模仿了一遍粉丝视频里的动作和装扮,在台上真人复刻了一遍 AI。那种作品被继续、被回应的瞬间,普通工具给不了,也是传统演出永远给不了的回馈机制。

▲   粉丝玩了好几年的刘琦「骑牛」梗,通过海螺 AI 生成了视频,投放到大屏,还被正主模仿

而 AI 也成了活动的主角,整个活动现场的视觉全部由 AI 生成,包括活动主视觉、开场视频、每首歌的现场大屏画面,都是通过海螺 AI 生成。艺人方授权形象、声音与 BGM,海螺做一套独家的视频模板。粉丝们则在海螺上,用这些元素创作短视频,就像是和偶像合拍了一支 MV。

就像活动现场那些让人笑出声的整活视频一样,海螺 AI 没打算做太多的限制。不设置所谓的「高级感」门槛,也不限制风格;在这个舞台上,用户的脑洞才是唯一的规则。

▲   海螺 AI 上艺人全网独家 AI 模板,用户可使用艺人形象和声音,在活动期限内生成 AI 视频,目前活动已结束

这场合作里,AI 已经不是单纯工具的角色。粉丝做视频,艺人能看到;艺人有反应,粉丝能感受到。这条线,以前是断的,现在接上了。

品牌、AI、艺人、粉丝,构成了一个四边形的情感闭环。追星不再是单向的,也不再是遥远的。

当技术超出工具的范畴,开始重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粉丝经济的玩法,可能真的要变一变了。

下一个 AI 视频主理人

当用户的表达能力、参与能力被系统性打开之后,下一件自然发生的事情就是:有人开始原创

这类创作者,我们在各个平台都能看到一点影子,他们不满足于做梗图、玩段子,更想把故事讲完整。

而海螺的作用,也从提供参与工具,变成了提供原创孵化的土壤。听上去有点夸张,但这些事确实已经发生了,国风系列短片、短剧《白咒》,就是最典型的两个例子。

▲   海螺近期的人生电影活动,鼓励用户用 AI 创作自己的电影大片

先说国风系列,国风某种程度上,本身就是一个热门 IP,但能合适的用好国风这个概念并不容易。海螺 AI 视频在这系列有《花木兰》、《聊斋志异:燕赤霞》、以及《聊斋燕赤霞Ⅱ:猫将军》多部短片作品。

其中花木兰,获得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评委会特别奖、聊斋燕赤霞也拿到了腾讯视频首届「AI 短片创作大赛」二等奖。

这套作品摆脱了传统的玩梗二创,努力在影像表达上做到一些真正的新原创设计。创作者在海螺 AI 的能力基础上,把构图、灯光、叙述节奏、镜头语言都重新组织了一遍,做出了具有统一审美、统一叙事风格的成片。

▲获奖作品《花木兰》,由海螺 AI 生成,来自光影几何(海螺超创 @猫大人爱睡大觉),视频链接

再看短剧《白咒》,这部短片是今年上半年 4 月份发布的,使用的模型还是 Hailuo 1.0 系列,但仍然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大量讨论。AI 视频早期常见的问题,在这个六集短片《白咒》里都有,但创作者的表达欲和风格探索,却在这些限制中显得更突出。

对于这类创作者来说,工具并不是全部。他们需要从能生成,到能发布,能进入更大舞台。海螺在这条链路上,做的是把创作者遇到的阻力降低,从生成工具,到赛事合作,再到寻找商业落地机会。

▲海螺 AI 短剧《白咒》已经在优酷上线

十月份最新发布的 Hailuo 2.3,在肢体动作、风格化、微表情等部分已有明显提升。大模型竞技场文生视频榜单,以及 artificial analysis 的统计,MiniMax 的 Hailuo 02 和 Hailuo 2.3 都保持在国产 Top 3 的行列。

首尾帧、智能分镜、角色一致性……这些原本属于电影工业的能力,现在落在个人创作者手里。当专业创作的门槛被技术拉平,个人作品和商业内容之间的界线,也开始变得模糊。

在这些 IP 合作案例里,海螺不只是帮用户表达一个想法,更像是在帮他们把想法变成作品,把作品变成可以被看见、被记住的东西。

一个创作者,在这里能经历的,是从参与→共创→被认可→原创孵化→作品产品化,这条在 AI 时代才可能走通的路径。

以前 IP 是被品牌方创造出来的,现在可能是被用户玩出来的。海螺在做的,就是把这条路铺得更平一点。

过去十年的内容生态像一座剧场。创作者在台上,观众坐在台下,彼此的距离由生产和消费的分工维持。几乎所有商业模型、平台规则、作品标准,都建立在这条界线上。

但 AI 正在悄悄拆掉这堵墙。

从雪王,到明星演出,再到原创孵化,海螺 AI 的这些合作案例证明了一件越来越清晰的事:AI 带来的最大机会,不只在于效率,而在于把消费者关系重写一遍。

年轻人要的,不是拥有某样东西,而是进入某件事里。

品牌向用户敞开参与的大门,用户的创造力就能变成品牌资产的一部分。创作者被技术托住,他们的作品就能变成新一代的文化原点。IP 与 AI 的合作不再是冒险,而是在共同完成一场更大的叙事。

这条路能不能走通,现在下结论还早,但至少有像海螺 AI 这些产品开始在试了。

当「参与」本身开始变得比「拥有」更值钱时,整个内容产业的游戏规则,可能真的要变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龙珠 蜜雪冰城 互联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