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源:公司官网
11 月 19 日,汇源通信(000586.SZ)复牌并揭晓易主方案:公司拟向董事长李红星旗下企业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 6 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这意味着,兜兜转转近十年,公司发展史上的 " 老面孔 " 李红星终获实控权,公司此前前两大股东长期博弈的局面即将终结。
这场看似一步到位的入主,背后有着资本老手李红星近十年的资本铺垫。此次上位获得两轮 " 金主 " 接连助力,2021 年李红星引入家家悦(603708.SH)和万通发展(600246.SH)的控股股东入股其旗下企业,形成与原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胶着、长期分庭抗礼的局面;如今再获合肥国资资金加持,其通过一致行动关系合计控制的持股比例远超其他股东,而这场资本合作背后早已埋下投资伏笔。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今日复牌高开后快速下探,最终跌停收盘,反映市场对后续发展仍存分歧。
资本老手十年 " 逆袭 " 实控人
自 2009 年被第三代控股股东明君集团接手,汇源通信的坎坷重组史已历经 16 年,期间控制权几经更迭,而李红星是始终为外界熟悉的老面孔。此次入主前,其围绕控制权的资本运作铺垫已长达十年,本次亦展现一贯的操盘功力。


来源:定增预案
控制权变更方案并不复杂,核心动作是向董事长李红星控制的合肥鼎耘科技产业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 " 鼎耘产业 ")增发 53,649,956 股(将持股 21.71%),募资不超过 6 亿元。
发行完成后,汇源通信便从无控股股东、无实控人状态变为由鼎耘产业控股,李红星为实控人。
不过,这种看似 " 一步登天 " 的入主方案至少需要两个重要前提:其一,鼎耘产业包揽定增后持股比例仅 21.71%,坐稳控制权的一个重要铺垫是,正好与汇源通信第一大股东北京鼎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 " 鼎耘科技 ")构成一致行动关系。这样两者合计持股比例就达到了 32.75%,不惧第二大股东广州蕙富骐骥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 " 蕙富骐骥 ")后来反超。
此外,在时机上,第二大股东蕙富骐骥去年初因部分股份被司法拍卖而丢掉控股权,这为李红星一方(鼎耘科技)围绕控制权之争长期博弈的僵局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但成就这次入主的难点在于,李红星控制的鼎耘产业如何在短期内拿出 6 亿现金包揽定增为上市公司补充流动资金?为什么距离实控权也仅一步之遥的鼎耘科技恰好与新成立的鼎耘产业构成一致行动关系?
两轮 " 金主 " 铺路
复盘李红星此番资本运作的玄妙之处,不得不回顾李红星与蕙富骐骥的渊源,及其前次资本运作铺垫。
2015 年,蕙富骐骥斥资 6 亿从明君集团接手汇源通信控制权,李红星曾公开表示其为运作该项目的三位核心团队成员之一。由于蕙富骐骥的资本结构为典型的多层杠杆嵌套,完成入主后,利益纠葛便浮现,蕙富骐骥背后的核心出资方出现内讧,李红星与另外两人意见分歧。
2018 年,李红星另起炉灶成立鼎耘科技,此后鼎耘科技两度举牌跻身汇源通信第二大股东,试图谋求控制权。但由于与蕙富骐骥持股比例相当,控制权之争长期陷入僵局。
不过,资金压力下,2021 年,李红星开始借力其他资本,当年,其控制的鼎耘科技引入资金实力雄厚的大股东家家悦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二股东房企万通发展(600246.SH)的控股股东嘉华东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试图通过鼎耘科技包揽定增的方式助力家家悦(603708.SH)实控人王培桓入主汇源通信。
但由于 " 内外部环境及申报政策变化 " 等因素,这一定增事项推进近两年仍未果,最终在 2023 年 6 月宣告终止。近年来,鼎耘科技始终维持第二大股东之位,李红星保持参股身份(持股 4.2857%)。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鼎耘科技此次恰好能与鼎耘科技结成一致行动人关系。


来源:企查查及公告
运作方式上,此次入主,李红星同样得到 " 金主 " 外援支持。公开信息显示,李红星是通过表决权主导 + 执行事务合伙人主导的模式控制鼎耘产业,鼎耘产业大股东是合肥北城建设投资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 82.12%),背后实控人是长丰县财政局。
合肥布局藏深意,投资暗合国资入局
早在筹划易主前,汇源通信就与合肥有着 " 隐秘 " 的交集。
汇源通信前身可追溯至 1995 年上市的川长江 A,起初做外贸业务,2002 年经资产重组变身汇源通信,2009 年前后,公司开始显现 " 壳 " 属性,后续虽经历多轮控制权更迭,但重组始终未能成行,主营业务至今变化不大。
汇源通信主营电力光缆和电力系统在线监测,有光纤光缆、在线监测、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及通信工程施工三大业务板块。
今年 7 月,汇源通信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 5000 万元在合肥设立全资子公司合肥源丰光电有限公司(下称 " 合肥源丰光电 "),并称 5 年内完成实缴。对于设立背景,公司表示是 " 根据战略规划,落实产业布局,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 "。

来源: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投资涉及公司进入车载光电新业务领域,选址合肥市是因为 " 合肥市在相关产业领域具备领先的产业集群基础和良好的协同发展优势 ",公司表示,子公司将新建车载 LED 芯片封装及光源模组制造生产线,核心业务将涵盖车载照明用 LED 芯片的封装、车载照明光源模块的研发生产。
如今回望,合肥国资此次的助力举动显得顺理成章。此外,公司观察注意到,合肥源丰光电的经营范围与李红星实控的湖北芯映光电有限公司(下称 " 芯映光电 ")相近。
企查查信息显示,芯映光电成立于 2021 年 4 月,主要从事第五代显示器件 Mini&Micro LED 的研发生产,公司定位为普及 Mini&Micro LED 市场化进程的封装企业,2024 年缴纳社保人数 335 人。
值得一提的是,万通发展在 2024 年年报中对湖北芯映的投资进行了资产减值,期初账面价值 1.95 亿,当期减值金额 5675 万。
对于设立合肥子公司一事,早在今年 9 月就有投资者在业绩说明会上询问是否与大股东旗下投资产生协同性,公司未予正面回应。(文|公司观察,作者|张孙明烁,编辑|曹晟源)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